姓名文化散说177 赵简子 赵简子就是赵国的赵鞅。 赵鞅(?-前476),晋国大夫,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与改革家。原名赵鞅,又名志父,也称赵孟。赵鞅是晋国赵氏有宗主,执晋升国政长达十七年。执政期间,平定内乱,壮大晋国,力行改革,推动了春秋战国的历史发展进程,使晋国从奴隶制走向封建社会,同时晋国国内大夫势大,他也使赵氏成为大夫中较强的一支,奠定了赵国后来立国的基础。 赵氏嬴姓,商臣飞廉之后,造父为飞廉四世孙,一般以为造父即赵氏始祖。 造父后六世生奄父,奄父生叔代,叔代后五世生赵夙。赵夙之孙为赵衰。事晋文公重耳。赵衰生赵盾,赵盾生赵朔,赵朔生赵武。赵武即历史上有名的赵氏孤儿故事中的孤儿。 赵鞅时期,赵氏称家不称国,没有周王封诸侯的名义,实际上是个很大的家。简子是他的谥号,谥号称子并非子爵,而是敬称。 赵简子的儿子称赵襄子,赵襄子之弟继为赵桓子(自立),襄子之兄赵伯鲁之孙继为赵献子,赵献子之子赵籍继位为赵烈侯。至赵烈侯时期,周天子承认韩、赵、魏三国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赵烈侯是赵国的第一任君主。正式国君之前,赵家谥为某子的只是赵氏的宗主而已。 赵简子与赵襄子在赵国历史上功劳最大,合称简襄之烈。如果把他们的原名列出来,是: 赵成子:赵衰 赵宣子:赵盾 赵文子:赵武 赵简子:赵鞅 赵襄子:赵无恤(一作毋恤) 赵桓子:赵嘉(不是赵国的末代君主代王赵嘉) 赵献子(也称献侯):赵浣 赵烈侯:赵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