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不是占有,更多的是失去

 真友书屋 2016-06-18

6月14日,有一位叫朱莉安娜的5岁美国女孩去世,而作出这个死亡决定的,是她自己。下面是朱莉安娜与妈妈关于天堂的对话。

妈妈:朱莉安娜, 如果你又生病了,你是愿意去医院还是想留在家里呢?

朱莉安娜:不去医院。

妈妈: 就算那意味着你得去天堂了,你也要留在家里吗?

朱莉安娜:嗯。

妈妈:那你知道爸爸妈妈不能陪你一起去天堂的吧?你要先自己去。

朱莉安娜:别担心,上帝会照顾好我的。

妈妈:如果你去医院,那你就有可能康复,重新回到家里和我们生活在一起。我需要确保你明白这点,医院可以让你有更多时间和爸爸妈妈相处。

朱莉安娜:我明白。

妈妈:对不起,朱莉安娜。我知道你不想让我难受,但我真的会很想你的。

朱莉安娜:没关系啦,上帝会照顾好我的。他就在我心中。

疾病和死亡是每个人无法抗拒与避免的事情,当身体遭到重创的时候,却仍然有很多人保持着精神的充盈丰满。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主题就是“如何在生命中疗愈自己”。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24:22 为你讲书:《恩宠与勇气》 来自张德芬

点击音频 即可聆听 

一本独特的死亡日记

《恩宠与勇气》是一本死亡日记,是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也是一部关于临终关怀与终极解脱的哲学和心理学的探索记录。它讲述了一个癌症病人与其陪伴者在抗癌治疗过程中如何面对一个又一个困境,彼此理解,彼此扶持,最终实现心灵成长的故事。

作者肯·威尔伯是个天才,23岁时写出《意识光谱》,迄今已有二十多部著作问世,涉及心理学、哲学和神学。他是美国著名的后人本心理学的思想家和理论家,人称“意识领域的爱因斯坦”。他认为个人觉知解决的是更高层次的灵性问题,它和身体生病时的看病吃药、情绪抑郁时的心理治疗并不矛盾,它们对应的是意识的不同波段。

《恩宠与勇气》这本书诚实地记录了他陪伴妻子崔雅抗癌的五年时光。在治病过程中他们一样需要吃药和手术,同时为了应对情绪和心理上的压力接受心理医生的咨询,更重要的是他们如何在这个痛苦的过程中一步一步地增进个人觉知,实现个人成长。

什么是恩宠?恩宠是宇宙的大我,大我无处不在。我们并不需要向外追寻。我们只需要辨识到它的存在。万事万物都是一体的。什么是勇气?勇气就是行动的力量,人最终会成为的,其实是自己早已具备的状态。所有的行动,只是为了去除我们被现实苦难所限的错误印象。

很早就看过《恩宠与勇气》,然后束之高阁。已经不记得为什么会买一本关于疾病和死亡的书,几年前有个朋友得了场不大不小的病,曾想把这本书送她,可又怕她问这书是写什么的?我不知怎么开口告诉她这是一本记录与癌症抗争的书,但结局并不美好。犹豫再三,这本书还是静静地躺在我的书架上。

这个春天,机缘巧合,我又重新翻开了这本书。这是一次崭新的阅读,我想我也有勇气推荐它给任何人了。疾病和死亡,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判断,和是非对错都无关。病人在忍受身体痛苦的同时,不应该再忍受貌似关心的歧视。疾病和死亡,它们和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情一样,只是一个存在。就像一座山,它们在那里,没有好坏。而我们的文化却赋予它们太多的意义,恐惧、希望、故事、评判……足以令人谈及色变。人类从出生开始,就被各种价值和评判和意义所包围,似乎没有价值,找不到意义,就无法存在。

说到存在,我们就是在说春天。四季从春天开始,到冬天结束,然后再从春天开始新一轮的循环。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宇宙依时序,从冰天雪地中孕育出了春天。冬天是缓慢的,独立的,自足的,没有力量,没有控制,事情自然地发生,随遇而安,不渴望更多。

就像遇见肯之前的崔雅,三十六岁的崔雅美丽、能干、独身,在经过自我质疑和担忧后,本来已经安适地接纳了自己的状况。崔雅在写给友人的信中说:“直到遇见肯,我才发现,原来自己早就坚信再也找不到一个想嫁的人了。坚信自己会以这种古老的、舒服的、独立的方式终老一生。”而肯也在第一见面后就意识到,“我找到她了,是的,我找到她了”。两人都在寻找某些科学无法提供的东西,都在灵修,都在试图自证圆满。两人遇见了,感觉又如此相像,仿佛命运做好了所有的安排。自古以来,爱情就是转化自我,升华人生的催化剂。灵性的觉察,浪漫的相遇,美好的结合,故事的开始梦幻得像一个完美的新世界。地平线上只有一件事情,就是幸福快乐的生活。

爱不是占有,更多的是失去

地平线上的新世界,我们看到了春天。芽从土壤里冒出来,逐渐成形的嫩叶宣示了自己的名分,每一个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也知道所有的开始都充满了冲突和挑战。崔雅和肯相识十天后决定结婚,婚礼定在四个月后。婚后两周,崔雅确诊患了乳癌。崔雅十三岁时就有过神秘体验,一直在探索内心成长,而肯更是研究意识和后人本心理学的专家,著作等身。面对如此灾难,两人也如同所有普通人一样,经历了茫然失措,恐惧、愤怒、自怜、反省为什么是我、讨论接下来该怎么做的各种阶段。

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会质疑,灵修到底有什么用呢?如果灵修只是让人们活在一个想象的神秘世界中,脱离生活现实,它并不能帮我们抗拒人生中的各种挫折和打击。修行到底有用吗?通过深入地了解自己能否赋予自己的人生一个意义?

在震惊过后,两人终于为癌症找到了意义,在灵性层面上实践内观修行,在哲学层面上观察死亡,在心理学层面上更加接纳自己善待他人,在生活层面上改变生活方式。不是因为癌症,而是因为他们需要改变。从此,他们开始漫长而艰苦的治疗。

他们取消了蜜月旅行,开始了五年的治疗之旅。他们选择了主流治疗,切除部分肿瘤并且进行放疗。第一次手术后,崔雅很快恢复了与生俱来的巨大勇气,泰然度过了这段煎熬。同时,她也意识到了她身上的阳性价值观,就是总要去做点什么,她无法什么也不做,只是存在。与之相反,阴性价值观却是拥抱当下,接纳每一个人,不是因为他们做了什么,而是因为这个人本身。这是崔雅一生最重要的议题,关于生存意志的重大议题,病痛让它变得分外清晰。崔雅意识到,她会沮丧,是因为她不知道为什么自己会得癌症,可是她也因此而意识到自己必须做的改变是什么。

和活下去的意志力同样重要的是学习放下、臣服、随顺因缘而不加以抗拒。存在和做,抗争和臣服、意志和接受,他们一而再,再而三地讨论这个平衡的议题。肯爱崔雅,但崔雅可能死去。这样的状况一直提醒肯,万事无常,只有通过静修和觉察,才能超越个人的牢笼,尝到圆满的滋味。肯慢慢明白,爱不是占有,爱更多的是失去。

如何不被情绪伤到

一年后,崔雅的癌症复发了,她选择了切除一侧乳房,接受激进的化疗,并且开始尝试另类疗法。病情的反复,崔雅甚至产生了自杀的念头,“去你的生命,我不想被你再摆布了”。这场磨难开始升级,崔雅的阴影面开始浮现并且强化,肯也越来越沮丧。但同时,他们的觉知也开始提升:·

“如果你能明白你并非自己的忧虑的时候,那些烦恼和忧虑就不再威胁你了。因为你已经完全与它无关了。你不再惧怕、反抗或逃避它。你完全接纳焦虑,并且允许它自由活动”。

那些情绪并不是你,因为你能看见它。超越它们,未来仍然光明。为了陪伴崔雅,肯放弃了写作和编辑工作,也停止了静修。结束化疗后,两人搬入了塔霍湖的房子,生命的地平线再度变得清朗诱人。

然而还是有些东西改变了。身体上的痛苦容易忍受,心灵上的痛苦却无穷无尽,让人无处可逃,无法喘息。爱得越多,痛苦愈剧烈。从痛苦中生出的是憎恨、愤怒、荼毒和责难。潜藏在二人心底的恐惧和愤怒再次浮现,崔雅变得顽固专横,肯变得尖酸刻薄。肯觉得自己的生活已经完全无法自主,因为崔雅握有金牌:“我有癌症。”他们似乎被困在死亡的漩涡中,一个人的情况愈糟,另一个人的反应就愈激烈。一次激烈的争吵之后,肯打了崔雅。这件事情的爆发让两人看到了深藏在心中的绝望。绝处逢生,他们的相处状况逐渐好转,他们也开始接受夫妻双方的心理治疗。

崔雅开始了深沉了自我转变,从“做”转变成了“存在”。她持续做静修练习,重拾惊人的平静与定力。她曾经认为自己如此与众不同,而现在却意识到,“自己并没有什么不同之处,我的问题和无数个世纪以来的人类企图解决的问题是一样的。”

她生出了一种深层的谦卑感,一种与其他人联结得更强烈的感觉,这意味着,她不再与其他人疏离或孤立。这转变让她更随缘、更开放。“有点像恩宠的味道”她说,“意志力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觉知,但要有真正的转变,意志力反而是阻碍。”

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

活着也不是一项奖赏。

疾病带给崔雅的第一个力量是战斗意志,而第二个力量则是臣服。宇宙再次指引她,请走这条路。因为恩宠,所以解脱。她不再充满斗志,肩负一切,而是放开自己,让一切穿过。一次完美的觉醒,不是吗?但考验并未结束,崔雅发现自己得了糖尿病。长青哲学的大问再次浮现,“为什么是我?”答案似乎是:“为什么不是你?”

这一切什么时候是个头?短暂的沮丧和忧郁后,崔雅的内心再次发生巨大的转化。她发现了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手工创造和帮助人。她对疾病的态度更加慈悲。她仍然会发脾气,抱怨和自怜,但是她的感受不再那么强烈,甚至觉得这些情绪有些乏味。她知道自己真的有进展了。

然后,崔雅的癌症又复发了。

但这一次,她非常的平静与放松,甚至没有因此而落泪。她没有抱怨、逃避和险恶,如果说有的话,也只是一些情绪的起伏。她感觉到老旧的自己已死,全新的自我正在诞生。“因为有些奇妙的事发生了,过去的我背负的恐惧、重担,现在都已离我远去,虽然我不知道它们是在何时、以何种方式离去的。”

肯恢复了工作。崔雅的癌症在肺部和脑部又复发了。他们选择了最激进的化疗。同时,崔雅活下去的意志足够坚强,但是她已经不执着于结果。她意识到,“痛苦不是惩罚,死亡不是失败,活着也不是一项奖赏。”她学会保持稳定和喜悦。崔雅又经历了一次内在的转变,她统合了“存在”与“做”,并使它们更和谐地表现出来,她起了个名字,“热情的静定”。意思是对人生的每一个面向都充满热情,对每一个生命都有最深的关怀,但是没有丝毫的执着。

人生是一条螺旋上升的路

意志并不是一种努力,而是一种允许。当意志随着阶梯不断向上攀登的时候,它的行动变成一种允许,允许灵性的来临和恩宠的流入。超越二元对立,不是说认同一面,反对另一面,而是融合两个面向,最终达到生命的和谐。

接纳并不是不行动,而是真正的行动,其中并没有努力。“我不能迫使生命有意义或变得公平。”崔雅如是说,“我愈是能接受生命的本然,包括所有的哀伤、痛苦、磨难与悲剧,愈是能得到内心的安宁。”解脱并不是意识状态的改变,而是对任何现存状态的自然认知。

崔雅最终安然离世。五年的时间,崔雅对待癌症的态度从抗拒、抗争、接纳到热情的静定,经历了层层的反复和提升。她用恩宠和勇气告诉我们,我们的初心和宇宙精神是合一的。

人生是一条螺旋上升的路。崔雅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任何行为和想法,从无意识变得有意识都是一个很大的提升。无意识的勇气还是在期待结果,有意识的随其自然是为了节省精力和时间,去做更好的贡献。

一个人的觉知就是这样一前一后一前一后,反复反复再递进。每一次回到起点,都是更高一个层次上的开始。你不可能一直停留在终点,你要么主动往前走,要么被推着往前走。在这个提升的过程中,我们的意识逐步拔高,以期离最终的和谐近一些,再近一些,更近一些。

心灵的成长永远和真实的体验相关,就像喝一杯酒,看一次日出,聆听巴赫的音乐,看梵高的画,你必须去体验,才能了解那是怎么一回事。但是,当你有过一次灵光乍现,你就会更艺术地对待生活。因为你已经知道,这日常琐碎的下面是什么。从最简单、最安全的尝试开始,去做任何对你有效的事情,阅读、写作、跑步、烘焙、绘画、摄影……

出生不是起点,死亡不是终点。生命如四季,是一场自然的疗愈过程。正如黑塞所说,没有一个夏季不是从上一个夏季的死亡中汲取营养,没有一种植物不是静悄悄地化作泥土,正如它当初从泥土里生长出来。生命就是如此周而复始,生生不息,理所当然。

本期主播 |  刘畅,自然,简单,认真生活,瑜伽爱好者。

本文作者 | Anastasia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