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帝王正妻为什么称皇后?何谓三宫六院

 胜武工作室 2016-06-18

帝王正妻为什么称皇后?何谓三宫六院

0条评论

导读:皇帝的正妻称为“皇后”;“三宫”又称“后三宫”,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以及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东六院”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六院 ”为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七十二妃”只是一个定数,但实际上古代皇帝并未照章行事。

【皇后】

在古代,皇帝的正妻称为“后”,就是“皇后”。可是为什么称皇帝的正妻为“后”呢?

《说文解字》上载:后,继体君也,像人之形,施以告四方,发号者,君后也。因为在上古氏族部落中,一般发号施令者为女性的权威,所以“后”的意思为有权威的女性长辈。在甲骨文的卜辞中,“后”还经常被用来代指氏族中的女性首领。所以,也因而引申为帝王的正妻等涵义。

“后”原为君主之意。在《诗经》上载:“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郑玄各项笺曰:“后,君也。”如大禹的儿子启称为“夏后氏”,还有传说中射日的后羿。

周朝以前,天子之妻皆称为“妃”,周朝开始则称为“后”。如《礼记·曲礼下》:“天子之妃曰后。”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改天子为皇帝,并订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的后妃制度。但较完备的后妃制度和等级划分直到汉朝才实际执行。

《汉书·高帝纪下》:“尊王后曰皇后,太子曰皇太子。”还有《三国志·魏书·后妃传》中有:“太祖建国,始命王后,其下五等:有夫人,有昭仪,有婕妤,有容华,有美人。”

皇后在后宫的地位就如同天子,是众妃子之主。如《周礼·天宫内宰》曰:“王后帅六宫之人。”古代时中国的皇后被嫔妃、侍女等称为娘娘(殿下)。

【三宫六院】

“三宫六院”都在故宫的内廷。

“三宫”又称“后三宫”,指皇帝居住的乾清宫、皇后居住的坤宁宫,以及位于乾清宫和坤宁宫之间的交泰殿(交泰殿殿名取自《易经》,含“天地交合、康泰美满”之意。“内宫不许干预政事”的铁牌就立于此殿。)

“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三宫”东、西两路各有六宫:“东路六宫”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路六宫 ”为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因各宫均为庭院格局建筑,故称为“东六院”和“西六院”。

紫禁城是明朝和清朝两个朝代的皇宫。从建筑布局来看,是按照古代所谓“前朝后寝”的规制,外朝为“大内正衙”,内迁即所谓的“三宫六院”。

【七十二妃】

皇帝究竟有多少后妃?各朝皇帝各有不同。

以清朝为例,后妃定制为8个等到级,数额是“皇后1名,居中宫,主内治;皇后以下设皇贵妃1人,贵妃2人,妃4人,嫔6人,定数共14人,有牌位,分居东、西六宫居住。嫔以下还有3级,称贵人、常在、答应,这3级没有固定数额,随皇贵妃等分居12宫。

虽然后妃定数明确,但实际上并未照章行事。

如康熙帝的后妃至嫔5级中就有33个之多,贵人以下的还不在其中。皇后在同一时间内只能有一个,其他贵妃、妃、嫔从来与规定数不符,有多有少。清朝前期多,后期少,如康熙十六年一次就封了1个后,1个贵妃,7个嫔,而到清晚期的光绪皇帝,只有1后2妃。

清朝册封皇后,有三种形式:一是皇帝到年龄选立皇后,举行大婚,迎娶皇后入宫,册封为皇后;第二种是由皇贵妃、贵妃、妃、嫔晋升而成为皇后;第三种是追封皇后,因为清朝皇帝多不是正宫所生,他即位后,都把自己的生母尊为圣母皇太后,或死后上谥号为“皇后”。

妃嫔的册封与皇后册封基本相同,只是不举行典礼,主要是颁发金册、金印(封嫔有册无印)。在册封妃嫔时,常有越级加封,也有因失宠而降级,或打入冷宫的,所以妃嫔们的命运全掌握在皇帝一手之中,争得皇帝宠爱是她们唯一的出路,否则,貌似荣华富贵,实则苦熬一生,甚至有的才十多岁,因皇帝驾崩就被赶至慈宁宫,做起太妃,寡居度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