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栏式建筑

 梦泽赤子 2016-06-18

仡佬族的家居建筑:干栏式建筑

http://www.d1xz.net/wenhua/minzu/art87880.aspx2015年4月23日 来源:第一星座网 作者:

       http://www.d1xz.net/wenhua/minzu/art87880.aspx

 每个地方的居住条件都会受地域及人文环境的影响。如黄土高原地区的家居建筑是窑洞,蒙古的是蒙古包,而仡佬族的家居建筑便是干栏式房屋。干栏式建筑是仡佬族文化的一大特色,那么仡佬族的干栏式房屋都有什么特色呢?而仡佬族的家居建筑为什么是干栏式建筑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干栏式建筑

  干栏式房屋,是一种木结构的地面建筑。南方一些地区地势低洼,潮湿温热。我国先民为了居住地能有良好的通风和防潮性能,于是盖造干栏式房屋。

  这种木建筑房屋,一般都由若干木桩、圆木、木板组成,下部有木柱构成底架,高出地面,底架采取打桩的方法建成。桩木打成后,上架横梁,再铺板材,然后在木板上立柱构梁架和屋顶,形成架空的建筑房屋。

  干栏式建筑,既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又可避潮湿,下面还可养殖家禽家畜。至今,我国西南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尚采用这种古老建筑形式。

  干栏式房子是指在木(竹)柱底架上建筑的高出地面的房子。其具体构筑办法是用竖立的木桩为基础,其上架设竹、木质大小龙骨作为承托地板悬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和架横梁,构筑成框架状的墙围和屋盖,柱、梁之间或用树皮茅草或竹条板块或用草泥填实。

  干栏式房子,中国古籍亦称作为干兰、高栏、阁栏、葛栏,现代日本语则称为高床,或认为考古学和民族志中所见的水上居址或栅栏居,均属干栏式房子。

  文献传说的巢居,则被认为是干栏房子的最早前身。

  干栏式房子的主要功能是使房子与地面隔离而达到有效的防潮。

  除此之外,据民族学材料,其尚具有有效地利用空间、一房多用的效能,如现代四川平武县王坝楚藏乡的白马人,修筑住房均盛行木干栏式习俗,房子分上下两层,按白马人的习惯是下层养牲畜,上层住人,类似白马人干栏式房子效用的例子,在其它少数民族地区也可见到。

  白马人自称是古氏族的后裔。如是,则干栏式住居习俗在这一地区或可上溯到先秦时期。从考古发现看,迄今所知最早的干栏式房子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干栏式房子。

  河姆渡出土的干栏式房子,占地面积和规模较大,可作复原的8号、10号、12号、13号木排桩柱可能属一组长条形建筑。从10号排桩现存的分布长度分析,这组建筑至少长达23米。由8号排桩至12号排桩的间距是6.4米,表明这组建筑进深约在7米上下。

  而12号至13号排桩的1.3米间距,则构成此组建筑的前廊过道。据此复原可知,河姆渡此组遗迹是带前廊的长屋干栏建筑,其构筑方法并已采用梁头榫和平身柱卯、转角柱卯、柱头、柱脚榫、带稍钉孔榫、方木插阑、棂和企口板等先进技术。

  河姆渡式的干栏房子,在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马家滨文化和良渚文化许多遗址都有发现,如浙江的钱山漾、桐乡罗家角、江苏丹阳香草河、吴兴梅堰等遗址都有此类房子出土。

  云南的剑川海门口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见有这种干栏式住居习俗。江西清江营盘里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的陶制干栏式房子模型,带有长脊短檐式的屋顶,是该地区新石器时代曾流行干栏式住居习俗的一个重要佐证。

  四川成都十二桥商代遗址和湖北蕲春毛家嘴西周早期遗址发现的大型木构建筑群,说明夏商周时期干栏式建筑和住居习俗尚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流行和发展。

  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2016年01月06日 09:21    作者:何荣华    来源:凯风云南    [纠错]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温浏乡石别村

  在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丘北县境内,生活着12万多壮族群众,他们大多生活在坝区和槽区,或者江河流域的河谷地带,由于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和地区条件的制约,壮族的房屋大都是依山而建,采用干栏式建筑方式,其中温浏乡石别村的民宅是最具典型的代表之一。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古老的干栏式建筑,二楼建有围栏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典型的吊脚楼

  石别村位于丘北县东北面,距县城60余公里,地处珠江水系南盘江干流清水江支流河谷地带,这里虽然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但因海拔不足1000公尺,加之四面是高山,中间是河谷。因此,夏季气温较高,气候炎热。壮族人喜欢把村子建在山脚下或者半山坡向阳、通风好的地方。后山和村边栽上树木,规定不得乱砍滥伐,以保持村庄的生活安全。石别村180余户人家的房子就建在高大陡峭的半山坡上,民宅延续壮族古老传统的干栏式建筑,这种房屋采用瓦屋面土墙或者木板墙,具有防潮避暑的特点,冬暖夏凉,即便是炎热的夏天,只要钻进房屋里,就感觉很凉爽。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房子一半悬空而建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房子的底层

  房屋一般建有两层至三层。一楼主要是饲养牲畜和堆放农具等,二楼供人居住,三层主要用来堆放粮食和储藏一些家什。人居住的二层楼房,中间是面积较大的堂屋,建有厨房、火塘,吃饭、休闲、刺绣等都安排在这里。堂屋两边是房间,房间的安排是按照家中人辈分而定,老人住靠左边厨房的房间,右边的房间是年轻人居住。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古朴的巷道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村中的街道

  石别村的街道很狭窄,有的地方牛车也难过去。造成这种现象的是石别村的宅居地很金贵,没有更多的建房处,还有一种说法是,壮族民居从古到今都是紧挨着修建,邻里之间好沟通,是团结和睦的象征。长期以来,石别村的生产生活主要依靠人背马驮,村民已经完全接受这样的生活环境。古老建筑、窄街道和纯朴的壮族群众构成了石别村一道靓丽风景。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二楼上的厨房

丘北:古老的壮族干栏式建筑(图)

村中的壮族妇女在织布

  版权声明:本文系凯风网独家稿件,欢迎广大媒体转载,请点击此处按要求转载。http://www./bqsm/201507/08/t20150708_2616653.shtml 


  那岩古木寨位于广西西林县马蚌乡西北部,因寨中有120幢明、清壮族干栏式木楼而得名。据介绍,那岩屯的建寨历史至今仍无具体文字记载,但根据寨中老人介绍,寨中先人是古句町国的后裔,目前寨中居民仍织土布、穿土布、讲土语,许多习俗都与西林县历史上的“古句町国”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

http://mt.sohu.com/20150202/n408363685.shtml


http://tour./html/20140221/92806_2.html



聪明的祖先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42c76d0100a2k3.html

  “结栅以居,上设茅屋,下豢牛豕。”

  干栏式建筑至今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地区、东南亚乃至日本的京都地区,仍是广大民众主要的居住样式。

我去过四川黑水西藏、受灾严重的北川曾经是这样,我刚刚去的云南罗平多伊河也是。

  干栏式建筑据考起源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文化,它的年代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3300年。

    干栏式建筑能够沿袭至今,好处据说是防潮、防毒虫猛兽。

     我觉得还不是这么简单,它的最大功德是使这么多民族在近七千年的时间里,在地质状况复杂的山区丘陵江河地带有了栖身之地,成功地生存繁衍壮大。

    我在这种建筑里工作过多日,感觉就是大地震,它也不会对人造成多大的伤害。木质的柔性梁架大结构,木板或竹蔑编织的墙体,也就是房盖上铺的瓦片硬一些。可相比水泥板它也是轻质建材吧?

    干栏式建筑对地基要求不高,可以建在山坡、河边等不平坦的地方。

    有小洪水或泥石流来时可以从楼下一层穿过,保护二层的人。

    有大的洪水和泥石流滑坡来时,由于一层充满洪水泥沙受到挤压,产生的是举升的力,使房屋象船一样漂浮,仍对二层的主人起到保护作用。   

    在即将开始震后重建的今天,我们的建筑专家,不能从这个地区,为什么历史上一直是干栏式建筑这个问题上得到些许启示吗?

    如果说重新建设这种建筑需要大量木材,中央划拨和全国人民捐助的救灾经费也足够从木材产区进口了。   

    我画了见过的两种干栏式建筑,供专家参考。

 

       聪明的祖先
  聪明的祖先

 

聪明的祖先

                                      黑水藏族村寨

         聪明的祖先

                                     云南罗平布依族村寨

 

聪明的祖先                              曾经美丽的北川姑娘在羌族吊脚楼上

 



原始社会:穴居或巢居

原始人类为避寒暑风雨,防虫蛇猛兽,住在山洞里或树上,这就是所谓的“穴居”和“巢居”(树上筑巢)。经过不断进化,古人开始营建房屋。据考古发掘证明,我国最早的房屋建筑产生于距今约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当时的房屋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以陕西西安半坡遗址为代表的北方建筑模式——半地穴式房屋和地面房屋;半地穴式房屋多圆形,地穴有深有浅,以坑壁作墙基或墙壁;坑上搭架屋顶,顶上抹草泥土;有的四壁和屋室中间还立有木柱支撑屋顶。一种是以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为代表的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的建筑模式——干栏式建筑;一般是用竖立的木桩或竹桩构成高出地面的底架,底架上有大小梁木承托的悬空的地板,其上用竹木、茅草等建造住房。干栏式建筑上面住人,下面饲养牲畜。

从原始社会到改革开放后 房屋的转变

巢居

从原始社会到改革开放后 房屋的转变

穴居

http://changde.house.qq.com/a/20141010/021418_all.htm#page1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干栏式木楼

日期:2015-11-10作者:价值投资思维来源:新浪博客热度: 37 ℃推荐: 0
傣族的传统民居是干栏式,也就是俗称“竹楼”。特点是歇山式的屋顶,正脊很短,屋顶很大,坡度非常陡,也就是当地人说的“偏厦”,看上去很象重檐顶形式。傣族干栏民居的构架非常简単,在平地上接塔出一亇稳定的架子,底层悬空二层做出居室型,然后在顶部辅草就可以了。这种形式是因地取材便利快捷,占地面积少居住面积大,有防潮通风等特点很适合当地气候条件。

干栏(也作[干阑])是历史极为久远的一种建筑类型,它是由原始人类的巢居逐步演变而成的。[干栏]一词最早见于《魏书》:[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旧唐书》:[山有毒草及风蝮蛇,人并楼居,登梯而上,号为干栏]。干栏是一种把居住层地板用支柱架离地面的建筑,以避虫蛇猛兽,并有利于防潮及通风,适用于温暖潮湿的地域。(如图)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浙江余姚的《河姆渡遗址(Hemudu Site)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云南省剑川剑湖海尾河旁的海门口遗址的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复原的干栏建筑(距今7000多年)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干栏式建筑群(距今3000多年)

干栏在中国古时候的长江以南地区曾广泛采用,后来逐渐减少,现在只存在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如今仍以干栏为主要住房的,有傣族的竹楼、壮族的麻栏、侗族的木干栏、黎族的船形屋、水族的木楼等。其中傣族的竹楼是以竹为主要建筑材料,每家有篱笆围成的小院,种有芭蕉等热带植物,极富生趣。壮族的麻栏吸收了较多的汉族建筑手法,木材用量增加。侗族的木干栏建造工艺较高,尤其是村寨中的鼓楼及风雨桥,显示出惊人的木工技巧。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干栏式竹楼具有独特的风格,它有舒适、卫生、防潮、防虫等优点。傣家的竹楼正方形,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住人,距离地面约2公尺左右,以数根木料(或用大青竹)为柱。下层无墙,用以饲养牲畜及堆放什物。竹楼层顶造型为歇山式,层面用草排复盖。设有楼梯,拾级登楼,有走廊、凉台,可以晾物和纳凉。室内用竹篱笆隔为两间,内间为主人卧室,外间为客室。客室进门内有高出地面四、五寸长的火塘,供烹饪取暖照明之用。外间是接待宾客的场所,也是室内活动的中心。卧室是一大通间,男女数代同宿一室,席楼而卧,仅仅是使用黑布蚊帐,作为间隔。室内陈设简朴,用具绝大部份为竹制品,除锅、盆、罐外。其余桌、凳、箩、筐、饭盒等系竹篾编制而成。壁多无窗,阳光和风都是从这些竹片缝中透入。楼外以竹为篱笆,宅院内长着劲秀挺拔的椰子、树干高大的柚树、果实累累的香蕉、香甜可口的木瓜和婆娑苍翠的竹丛。一派诗情画意,点缀出浓郁的亚热带风光。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傣族的竹楼具有两大优点。一是竹楼能防蚊虫、防潮湿、防野兽。二是建盖竹楼的材料来源方便,就地取材,比较经济。傣族建造竹楼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大青竹和少量木料。大青竹是傣族地区的特产,而竹楼屋面覆盖的草排是以当地所生长的茅草编制而成,这种制草排的茅草来源广,又很经济。加之傣族人民建造新房时有全寨互相帮助的习惯,一家盖房,全村出动,送草排,赠送青竹,出劳力。因此,傣族人民建造新房的速度也相当快,一幢竹楼只需一天多即可竣工。新房落成,全村老幼都前往祝贺。傣族人民喜爱的民间歌手“赞哈”,更以自己的歌声祝贺主人迁入新居。

(如图)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湖南、贵州、广西等地的侗族传统民居是干栏式木楼,三省交界处的侗族有一百多万人,这一地区山水相连,村民们就地取材,依山傍水修建侗寨,用杉木和青瓦构筑干栏。干栏一般分两层,也有三层的。上层为堂屋和卧室,堂屋内设神龛、火塘,用于会客、休息、吃饭,堂屋的两侧和后面是卧室。有的木楼楼上四周还有栏杆围起的走廊。木楼的下层放置农具、木柴、关养牲畜。
傣族的船型屋也是一种低楼式干栏建筑,黎寨就由这样一些船行民居集聚构成。相传黎族的祖先飘海来到海南,以倒覆的船体作为居室,相沿至今。海南岛气候无寒潮之忧,但四季多风,这种船形屋抗风能力较强。船形屋的结构布局十分独特,屋顶用茅草铺盖,垂至地面作墙,天窗开在屋顶上。屋内设炉灶,屋的两端对开一道门。地板用石块筑成,离地面半米左右,或者用木桩作架构支起,离地面1-2米,上层住人,下层关牲畜。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干栏式竹楼

干栏式建筑,是古代越人广泛采用的住房形式。《魏书.僚传》称:“僚者,盖南蛮之别种......种类甚多,散居山谷......依树积木,以居其上,名曰干栏。”最早的遗迹见于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1973年,考古人员在河姆渡发现了相当多的木构残迹,推断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全由木构建成,架离地面。这种房屋底层架空,木柱承重,抬高了居住面,对防潮、通风极为有利。

民间传说,傣族的竹楼系建房始祖帕雅桑目底首先创建。这位建房始祖,最先是受到海芋叶、芭蕉叶可以挡雨的启示,用树叶建盖了一间平顶叶屋。但平顶叶屋根本挡不住雨,人们住在屋里照样遭受风吹雨淋。尔后,他又在猎狗坐地淋雨姿势的启发下,建盖了一种称为“杜玛些”的狗头窝棚,将平顶屋面改为偏厦。这种屋子可以避雨,但仍不能避风、避湿,大雨不时飘进屋内,屋内的地面上泥水横流,不便居住。帕雅桑目底决心重建一种又能遮雨,又能挡风,又可防湿的住房。他不断地建,不断地拆,但始终没想出一个好的建房方案。一个风雨交加的早晨,他突然发现有只金凤凰飞来落在离他不远的地方,低头垂尾,两翅微张,双脚立地,做出一副欲飞之势。帕雅桑目底在金凤凰的启示下,突然想出了建盖高脚竹楼的主意,按凤凰低头垂尾张翅之姿,建盖了“烘亨”竹楼。后来才演变为现在的竹楼。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干栏式建筑

我国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如傣、景颇、崩龙、佤、布依、壮、爱尼、侗、水族人民至今仍喜欢住在这种干栏式的民居中。按照下层透空柱梁空间的高度划分,有高楼式和低楼式两种。按照“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习惯,干栏式有全竹、全木、半竹半木式的三种,屋顶也有草、瓦、树皮等三种。干栏建筑的取材和形式直接来源于自然环境,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协调,是十分优美的人文景观。比较典型的干栏式建筑,是傣族的竹楼和侗族的木楼。
傣族竹楼,流行于云南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传统民居。竹楼分两层,一般由数十根柱子支撑,离地两三米铺木板或竹篾,屋顶上是茅草编织的草排。楼上作屋,有外屋火塘、竹席供饮食、休息之用,里屋作卧室,还有阳台供乘凉休息。楼下作贮藏室和关养牲畜的地方。竹楼与孔雀舞、泼水节、热带原始森林一起构成享誉海内外的旅游资源。

雲南少数民族“干栏式”民居

干栏式木楼

牛bb文章网欢迎您转载分享:http://www./a/2015/11-10/937906.html


基诺族建筑

时间:2014-06-17 09:53来源:网络 作者:未知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
  基诺族住房一般为干栏式竹楼,茅草覆顶,多是一个小家庭住一竹楼,包括一个父系家庭的全部成员。房屋因经济条件规模各有不同:单身汉、寡妇或较贫穷者多为一层的平房或小柱子的楼房,房屋较窄小;富裕人家多建大柱子的楼房,房屋间架较高,宽敞舒适。人住竹楼上,楼下养牲畜及堆放杂物。房屋一般建在较平坦、背风、距水源近,便于饲养猪鸡牲畜,便于打扫卫生的地方。建房地址初步选好后,太阳落山时,插上“达溜”(一种用篾编成的神器)。晚上建房的家长做到好梦,认为可以在此建房;若做恶梦,认为不可在此地建房。若梦中的情景不清晰,第二天还要插上“达溜”。这样的仪式可以举行3次,上山砍木料前一天,要杀一头小猪、一只鸡,请毛丕(巫师)祈祷。然后上山砍一棵顶上带着叶子的树,拿回来作椽子,还要扎一捆篾、一把茅草供在老屋后。请寨父寨母和巫师吃饭。第二天请村社的老人上山选树,先杀狗祭树神、森林神之后,砍两棵祭神时杀黄牛和剽水牛时拴牛的柱子。房梁、房柱砍够了,晒在山上,然后请亲朋好友们帮忙割草,扎草排。山上的房梁、柱子凿眼后,众人帮着抬回寨子,挖好地基,盖房就正式开始了。立柱子时要杀狗,柱坑里要放竹鼠的头骨、狗的脚趾,还要把狗血涂在柱子上,以求驱除恶鬼。立柱必须在太阳落山前进行,以免人影被埋在柱洞内。柱洞内要埋些槟榔,3块芋头和3块生姜,3个达溜和3块铜。立柱那天要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杀猪、鸡、狗祭神,把血涂在东南柱上,还贴上狗毛、鸡毛。请巫师念经,请求地神保佑房主人清吉平安。新房建成后,举行上新房仪式。
(责任编辑:王丁丁)
http://wd./c/20140617/1277123.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