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润光伏:未来一年走势预判_海润光伏吧(600401)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无中生有ik9nh1 2016-06-19
如同在《未来一个月的走势预判>所预判的那样。ST海润如期在5月3日停牌。5月4日摘帽。
海润光伏:续集来了。
一. 关于摘帽
表面看,摘帽是因为2015年报实现了盈利。但其实,这一步走来,是极其艰难。成功实现摘帽,绝不仅仅是年报盈利那么简单,化解审计报告非标因素,才是实现盈利的基础。
1.关于利润
从海润2015年年报中,我们可以看到,利润有两个指标: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简称:净利润) 96,080,868.9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简称:扣非利润) -95,940,969.42
严格意义上,扣非利润更能代表公司的实际经营情况。但是,海润的非经常性损益真的就是严格意义上的非经常项吗?
我们来看看海润扣非的主要项目:
从年报中,我们得到的数据是:非经常性损益合计:1.92Y
其中主要的项目为:
资产处置:1.2Y
政府补贴:1.15Y
其它收支:-0.58Y
关于资产处置:
从海润的公告中,我们不难查到,2015年,海润的主要资产处置有:出售两家电站,出售数家公司(包括香港、日本、瑞士等公司)。这其中,出售两家电站售价月8800W,实现的收益为约2600W。从海润的经营范围中我们不难发现:出售电站本身就是海润的正常业务——与联合光伏的88Y协议、与环能国际的100Y协议正是基于这一前提。换言之,至少,出售两家电站收益2600W属于正常的营业利润而非非经常性收益。
关于政府补贴:
必须说明的是:光伏补贴,并非2015年首创,也并非海润独享。这是中国对于光伏行业政策性的补贴,补贴进入价格范围,在一定时期内是具有可延续性的。这一项目,某种意义上,完全可以作为正常营业利润。
关于其它收支:
在海润关于诉讼的公告中,留意到有这样的表述:根据财务部门测算该事项对公司2015年度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人民币5,126.53万元。巧合的是:其它收支足以包容上述影响额度。其它收支,某种意义上,可以理解为:包含诉讼可能引起的未来损失的计提。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政府补贴的1.15Y和资产处置中的0.26Y是可以纳入净利润范畴的。据此,2015年的扣非利润该是:1.15+0.26-0.96=0.45Y。这才是海润2015年的真实的净利润。这其中,如果其它收支项包含诉讼计提,而实际执行小于预期,净利润还会增加。
2015年的扣非利润为不小于0.45Y,这才是海润2015年利润的真实状况,含金量十足的。
2.关于诉讼
关于诉讼,海润有公告。这一公告,对于海润来说具有正面意义,其正面性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避免信披违规,其二是明确影响预期。更深层次的,是避免出现审计报告的非标。
3.关于仲裁
与联合光伏的仲裁解决,堪称圆满。这一事件的解决,直接避免了审计报告出现无法表述意见的结论。必须看到:联合光伏所提出的仲裁要求为2Y港币的赔偿+预付款使用费用,这一要求足以使海润2015年净利润为负值。没有这一事件的圆满解决,海润摘帽完全失去基础。
综上所述,与联合光伏仲裁的解决和诉讼的预期明确,保证了审计报告的标准性,也保证了海润2015年度的盈利,最终为海润摘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孟广保与海润
孟广保入驻海润是海润之幸。
我们来看孟广保入驻海润之路:
2015年12月21日:海润停盘;
2015年12月23日:华君增持环能国际;
2015年12月31日:华君注册中科;
2016年1月19日:海润公布增发方案,华君露面;
2016年1月22日:公布联合光伏发起向海润仲裁信息;
2016年1月26日:环能国际向高增长基金投资;
2016年1月28日:海润、联合光伏、高增长基金联合协议,高增长基金接盘88Y协议;
2016年2月23日:联合光伏撤诉;
2016年3月22日:海润提名来自华君的孟广保等成为董事人选;
2016年3月22日:联合光伏退出;
2016年3月26日:华君增持海润股份;
2016年3月26日:修改增发方案;
2016年3月31日:海润与环能国际签署战略协议,协议金额:100Y;
2016年4月6日:海润临时股东大会,主要议题:增补董事&审议增发方案;
2016年4月6日:孟广保当选为海润董事长,并依规成为海润法人代表;
2016年4月23日:海润公布年报,提出摘帽申请;
2016年5月3日:海润停盘,做摘帽准备;
2016年5月4日:海润摘帽。
2016年5月4日后:……
这上面的每一个关口,背后都有孟广保的身影:
增发,给了海润期望;
化解88Y仲裁,消除了海润信誉危机;
环能100Y接盘,奠定了至少未来3年海润的业绩预期;
一致行动人增持海润股份,给了海润上升的基本动力;
……
可以说,孟广保是带着极大的诚意并带着大礼包入驻海润的。而海润有了孟广保,已经有充足的理由相信海润一定有光明的未来。
同样值得尊敬的是杨怀进、李延人:在化解诉讼危机、解除增发约束方面,杨怀进体现了一个优秀企业家的明智;在衔接两届董事会协调内外关系方面,李延人展示了政治家的谋略。
三.关于10大股东
2015年3季度,10大股东除杨怀进外均为机构,合计持股:22.43%;第10股东持股:0.57%;
2015年4季度,10大股东除杨怀进外,5家机构退出,换以刘柏权等4个个人;合计持股:13.54%,其中,刘伯权等4个个人持股0.91%;第10股东持股:0.21%;
2016年1季度,10大股东除杨怀进外,只剩2家机构,刘柏权等7个个人;合计持股:9.76%,其中,刘伯权等7个个人持股1.52%;第10股东持股:0.19%。
从10大股东的构成,可以看出:
1.早期的10大股东除杨怀进外, 10大股东合计持股在减少,机构在逐步减持或退出,个人在进入并增持;
2.2015年12月的新进个人股东姓名为:王海定,刘翠仪,宋玥,刘柏权;2016年1季度个人股东为7人,姓名为:王海定,刘翠仪,刘柏权,宋玥,付玲,刘翠华,刘翠凤。
有两点值得关注的是:
其一。鲍乐为什么未进入10大股东之列。鲍乐增持信息最早披露是2016年3月26日。鲍乐的持股比例为0.11%,而2016年1季度10大股东中,第10股东持股比例为0.19%,高于鲍乐的持股比例。且,按规定,2016年3月21日-2016年4月23日为窗口期,这其间鲍乐无法继续增持,只有4月23日后鲍乐才有可能继续增持,这才导致鲍乐未出现在一季报10大股东之列。鲍乐是否继续增持,除非达到公告标准,否则就只有在海润2季报上才能得到明确。
其二。10大股东中,7名个人股东是否存在关联关系,从年报或季报中找不到答案。但从10大股东中个人股东姓名,结合股吧中透漏的信息看,这7名个人股东存在关联的可能。假如这7名股东为一致行动人,在摘帽前因规则限制无法实现大幅度增持,随着摘帽的到来,短期大幅度增持就成了很容易实现的事儿,而7人现有持股达到1.52%,虽然不高,但要达到举牌线甚至成为第一大股东可不是难事儿,毕竟,举牌线为5%,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6.61%。
当然,这仅仅是推测,同样不能排除的是:这7人成为华君的一致行动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海润可热闹了。
四.关于增发
4月6日增发方案通过后,一直无关于增发的新的信息出现。通常情况下,增发需要经历的过程有:
证监委受理:一般来说,受理是在股东大会后1个月左右;
方案审理&反馈:这大约需要2个月左右;
反馈回复:这大约需要1个月左右;
上会:回复后半个月左右;
结果:上会后1周左右。
但这其间,至少还要取得国家商务部的原则许可已经香港相关法律的许可。
也就是说,增发如果顺利的话,最快也要到9月份才会有结果。如果排队的上市公司多的话,不排除到明年的可能。
五.关于增持
华君增持的倾向已经凸显。2016年3月26日的公告已经表明了这种迹象。作为学法律出生的孟广保,不可能不知道中国关于窗口期的规定,所以,3月26日后至今,华君应该是停止了增持动作,或者最早4月25日才开始逐步增持。但受50W股交易量的限制,4月25-29日即使增持,量也不会大。随着摘帽的到来,限制解除,华君增持空间开始变得广阔。
华君增持的第一大动因可不是为了寻求差价,最大的动因是寻求控股权。直接的,有两大原因会促成华君需要考虑增持:
1.增发方案被否的可能。在证监委,增发方案被否的案例可不鲜见。虽然,海润增发方案被否的可能性不大,但这种可能性毕竟存在。一旦真的被否,如果华君没有充足的股份在手,华君将陷入极其的被动之中-慧球科技就是个极其生动的事例。何况,现在海润的股价在底部,增持成本相对来说很低的。
2.刘柏权等7名10大个人股东。至一季报,这7人持股达到1.52%,这还不包括整个4月份他们还可以增持。如果这7人成为一致行动人,且这7人与华君成为一致行动人或者成为影子持股人,那对华君当然是好事。但是,如果这7人有想法呢?或者这7人中的几个成为一致行动人而且有想法呢?以海润现在的股价,以这7人或其中几人的实力,在海润摘帽后,快速增持达到举牌线,那可不需要多少时间的。恒大举牌廊坊发展已经见证了中国A股市场的举牌奇迹,何况,海润虽然盘子大点,超低股价+摘帽效应+现有筹码,即使现在只有1.52%,达到举牌线按4月29日的收盘价,也仅仅只需要大约4.5Y的资金。中国股市可是不缺资金的。
华君至少孟广保是有准备的。而且,孟广保也应该是看到了这种可能。只是基于制度的限制,暂时不具备下手条件。4月6日-29日,海润一直处于大横盘阶段,走出一段极其特别的行情,某种意义上已经说明了这种可能。而关于增持,孟广保可不陌生,或者说,孟广保自己就是个玩增持的高手:
——2014年8月8日,孟广保及一致行动人,接手华君孙粗洪166896.70W股华君控股股份,当时持股比例62.61%,成为华君的实际控制人。孙粗洪退出华君控股,入驻环能国际;
——此后,孟广保及其一致行动人开始了一系列的增持华君控股动作,至2016年3月29日,孟广保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华君控股404051.26W股,持股比例高达93.12%;
——2015年12月23日,孟广保及其一致行动人,通过增持,持有环能国际股份48716.18万股,持股比例占6.46%。此举使孟广保与环能国际形成关联,进而通过环能国际关联全球高增长基金,通过全球高增长基金接盘海润与联合光伏88Y协议,并通过环能国际形成与海润100Y战略协议。
而现在,随着海润摘帽,随着海润增持限制口的打开,孟总,看你的了。
六.关于海润与环能国际的100Y战略协议
相去不远的与联合光伏的88Y协议最终以全球高增长基金接盘而告终;横空出世的是海润与环能国际的100Y战略协议。有充分的理由相信,100Y协议是88Y协议的继续,不同的是,100Y协议公告后,再无后续安排;而88Y协议的后续安排也无下文。
不可否认,对于海润来说,这是个未完的事情。这其中,联合光伏支付给海润的5Y港币预付款及预付款使用费用并没有后续的安排,需要等待的,最终其实是100Y协议的细化合同性安排。虽然在公告中,100Y协议号称没有约束力,但显然,关联上88Y协议,就已经具有了足够的约束力。
随1季度季报公布的,有一个新的内容:2016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的公告。这个公告,出现在海润的公告中,不独新颖,更显高大上。新颖之处在于:其内容并非我们简单想象的海润制造业数据,而是海润光伏发电数据-而这类数据,往往体现在电力行业或者汽车行业的公告中-这显示了海润的经营思路的变化。而高大上之处在于:公告所涉数据,涉及4个国家和6个中国省地的光伏电站数据,在全部约340MW的光伏电站装机中,国内国外各占一半。这里不去分析这部分数据,但是,如果与100Y协议换算成1.2G的光伏电站,其经济性据上述公告就有了测算的基础。
落实100Y战略协议,对于海润来说,才是提升其价值的市场动力。
七.华君回归?
忠旺点燃了港股回归A股的爆竹。
华君回归,可能吗?
1.华君的价值
当海润公布增发方案显示华君为增发方的时候,有一种怀疑是:华君是仙股。那么,我们就从市值来衡量华君的价值。
截止2016年4月29日收盘,华君的收盘价为0.770港币。
从华君的基本数据中,我们能找到华君的法定股本:400Y股。
从A股中,我们不难发现:400Y股本,足以排进A股前10名。
当然,衡量价值不是看股本,而是市值。截止2016年4月29日,华君的市值为400×0.77=308Y港币。按1港币=0.8人民币折算,为246.4Y人民币。这一市值,在2800多只A股中,能排进前400-而同期海润的总市值为129Y人民币。所以,假如华君借海润登陆A股,华君不是在扮猪吃大象,华君自己就是大象。
2.私有化
中概回归第一步是私有化。而私有化进程中,难度最大的是收购二级市场的股份。从孟广保入驻华君后的操作,可以看出:孟广保及其一致行动人一致在高比例增持华君,从未出现过减持。至2016年3月29日,在已发行的4339020085股华君中,孟广保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4040512585股,持股比例高达93.12%;即使至2016年3月31日,华君已发行股份扩大至5669020085股,孟广保及其一致行动人的持股比例仍高达71.27%。虽然孟广保及其一致行动人增持的目的何在这里不做讨论,但如果华君考虑私有化的话,相对于其它中概股来说,华君的私有化难度不会太大。
3.借壳
2016年,由于战略新兴板和注册制推迟的原因,壳资源极其紧俏。中概股稍有风吹草动,壳资源准壳资源信息满天飞。而如果华君回归,最不用考虑的反而是借壳。孟广保已经是海润的董事长,完全不需要为壳资源担心。
当然,这只是一种猜想,即使华君有借壳海润回归A股的打算,其操作过程也不是今年能得以完成的,今年主要要完成的,是增发。但是,如果华君真有此意,对于海润的股价的影响,那才真的是相当正面的。
八.同行比较
在A股中,能与海润比较的同行,非协鑫集成莫属。
我们来看看主要的指标:
地区:
海润:江苏(无锡江阴)
协鑫:上海(主要经营地在江苏苏州)
股本:
海润:47.2Y
协鑫:50.5Y
2015年年报数据:
营业收入:
海润:60.9Y
协鑫:62.8Y
营业利润:
海润:0.96Y
协鑫:6.39Y
每股净资产:
海润:1.05元
协鑫:0.73元
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海润:0.2235元
协鑫:-0.2085元
销售毛利率:
海润:18.80%
协鑫:15.39%
职工人数:
海润:6100人(其中,母公司1949人)
协鑫:3462人(其中,母公司350人)
股票价格(2016年4月29日收盘):
海润:2.73元
协鑫:7.23元
从上面的数据中,我们不难看出:
所在地区、营业收入、股本,两家公司处于相当水平;
每股净资产、销售毛利率、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海润远高于协鑫;
营业利润,协鑫远高于海润;
职工人数,海润比协鑫高76.2%。
而股票价格,协鑫相当于海润的264.8%。
从纯经营层面看,海润无疑是高于协鑫的。但导致海润利润远低于协鑫,虽非全部由于职工人数的因素决定,但职工人数无疑会影响企业利润。从绝对值看,海润职工人数比协鑫高2638人,按人均5W的年收入计算,即使不考虑福利,也要消耗超过1.3Y的薪金。而这其中,母公司人数海润更是比协鑫高1599人。希望孟总能注意到。
当然,这组数据并不能反映两家公司的真实情况。毕竟,协鑫是2015年完成重组,营业利润中不乏重组收益。而海润增发还在途。某种意义上,协鑫过了顶峰,海润可正处于上升通道。2016年海润各项指标全面超过协鑫可并不是梦想,毕竟增发大概率会在2016年完成。而真实期望的是:海润股价超过协鑫-这可是有基础的。
必须首肯的是:海润承担了相当的社会责任,在江苏江阴,6000多人的企业绝对屈指可数。与海润相比,协鑫稍显逊色,职工人数少企业负担确实是小了,高达6Y多的利润居然一毛不拔,小气了点吧?责任感呢?
九.2016:海润的走势预判
5月——6月底:海润会走出一波波澜壮阔的上涨行情。理由:增持;
7月——9月底:高位横盘+缓慢上升。理由:增发的期待+重组的躁动;
10月——12月底:赚钱效应显现,赶上并超越协鑫。
2017年1月——年报:该填权了。
全蒙的。底线:5.24。
祝福各位海丝发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