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互联网+”的迅猛发展以及我国人力成本优势的不复存在,所有企业必须通过有效运用管理会计,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管理会计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能够渗透到企业的各个层面,为企业管理提供基础信息、管控手段、评价方法等,从而为企业决策、改进管理和提高效益服务。管理会计报告是记录和综合管理会计信息的报告,其有效性和系统性关乎企业管理者决策的正确与否。
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管理会计报告主要面向企业内部不同层级管理者使用,不同的报告对象其报告的内容和格式存在差异。管理会计报告的报告对象,主要分为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项目管理者。高层管理者关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如何把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品的竞争力。中层管理者主要关注该部门在过去和未来较短的时间内的产品成本预算控制,通过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核算来降低产品成本。项目管理者主要关注眼前的生产任务,通过统计每天消耗的各项资源,日清月结,真正将成本控制落实到每一个环节。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管理 会计报告的目标归纳为满足企业高级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项目管理者实现其各自目标而向其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管理会计报告已经得到施工企业高层管理者的高度重视,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交集团”)也不例外。集团正在使用的管理会计报告,为中交集团制定专业化和差异化经营战略,培育各板块的核心业务提供决策性的资料。但是在施工企业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下,由于施工企业产品单一、施工周期长、施工地点流动性大、工作区域范围广、工程使用民工较多、工程机械化程度较低、资源的整合性强和施工危险等特点,导致施工企业成本管理难度非常大,因此项目管理者迫切需要一套完整的符合施工企业特点的管理会计报告来全面反映工程项目的资金情况、预算执行情况、成本控制情况和绩效评价情况,从而找出项目管理的漏洞,提高项目管理水平。本文以中交集团下属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下称“中交二航局”)为例,讲述如何构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层的管理会计报告,从而解决项目部的管理困境,为项目管理者提供项目管理有效信息。
管理会计报告在中交二航局的应用
按照中交集团的组织管理架构,管理会计报告分别从业务单元、行业的维度出发,以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为基础,对各级单位报表中所涉及的财务指标进行分解和归集,形成反映各事业部、区域总部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和各行业经营成果的管理会计报告。
现阶段管理会计报告分为事业部管理会计报告、区域总部管理会计报告、行业管理会计报告三部分。通过分析以上三部分的管理会计报告数据,反映各事业部对中交集团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贡献情况,有助于中交集团制定专业 化和差异化经营战略,培育各板块的核心业务,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中交二航局是中交集团二级单位,中交二航局的管理会计报告是在集团管理会计报告基础上再进行范围拓展和深化,管理会计报告由三部分分析内容构成:按照集团分析要求进行的管理会计整体分析、集中采购专项分析和依托财务共享中心进行的片区专项分析。
基于项目管理层面的报告
项目管理的重点在于成本管理,设计一套施工企业项目成本管理的报告,能够有效提高成本管理水平。本文依据管理会计报告编制的基本原则和平衡计分卡工具,将管理会计报告分为四大部分:收入成本费用分析报告、专项分析报告、资金分析报告和业绩评价报告。
收入管理会计报告主要是根据项目的工程进度,将本月预算完成的工作量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行对照,以便分析对项目盈亏的影响。中交二航局施工企业的项目成本主要分为六大类:人工费、材料费、船机使用费、协作施工费、其他直接费和间接费。各项目的预算应根据施工进度按月编制预算。将成本预算和实际执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项目的盈亏点在哪里,为管理者提供高质量的报告。
专项分析管理会计报告主要是在预算执行的基础上,对于预算执行有大幅起 落的成本费用进行专项分析,让项目管理者快速反应,提出相应对策,以便及时降低成本。
专项分析报告应有其灵活性,根据预算报告的内容和管理需要,决定是否做专项分析,分析哪些方面的内容,实际是对成本预算的深挖和补充。如:职工薪酬、材料的采购和消耗、协作施工费用、间接费用、租赁设备等方面,以图表、数据、文字分析等模式,进行多维度的分析。
资金分析管理会计报告主要根据权责发生制的原则,依托现金流量表的主线,对资金计划和计划执行进行系统的分析。通过资金分析报告,了解项目的资金流向、资金余缺,合理使用资金,保障生产正常进行。
业绩评价管理会计报告是依靠平衡计分卡工具来进行分析,将企业的战略目标从财务角度、内部运营角度、组织与成长角度和客户角度,通过设定目标来考核项目的业绩。财务维度是项目管理层最关心的指标,能全面、综合反映经营活动的最终价值。顾客维度要求企业遵循“顾客就是上帝”的原则,向顾客提供满意的产品和优质服务。内部营运维度要求企业必须生产顾客需要的产品。学习成长维度在衡量相关岗位追求营运效益的同时,为长远发展营造积极健康的人才梯队。这四个方面相辅相成,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