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贴再发]陪都重庆---大轰炸下的抗战意志(上)

 jeiseng 2016-06-19

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整整70周年了。在观念里,我们一直受到“勿忘国耻”的各种教育和宣传;在生活中,不管你需不需要,认不认同,抗日神剧充斥了我们的眼球。太多了吗?疲劳了吗?刻板单一的灌输,娱乐夸张而无意义的消费,似乎留下的是仇恨、反感、无视,以至于它的许多基本事实和面貌都被有意遮蔽或者无意忽视。


比如抗战中的重庆,作为战时陪都,它曾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大多数人或许有模糊而单一的了解,但所知大概都残缺不全吧。今日微信,即是关于它,选自秦风先生编著的《陪都重庆:大轰炸下的抗战意志》一书。这是一部用历史老照片配以相关文字组成的图文书,力图呈现彼时重庆抗战的重要经历。不妨来看看,你了解多少?


重庆从成为抗战陪都的一刻起,不仅迎来全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教育资源,同时也承受着日军最惨烈的轰炸。重庆是一座山城,周边森林密布,春冬时节,浓雾深锁,然而夏秋两季,晴空万里,成了日机无情轰炸的时期。


从1938年春到1943年秋,总共五年半的时间里,重庆军民承受了日机近万架次、二万多枚炸弹的轰炸,伤亡二万多人,房屋毁损一万七千多幢。重庆百姓的抗战岁月就是伴随着躲避轰炸、逃难、抢救伤亡的记忆。日军对重庆实施轰炸的目的,是企图削弱中国军民的抗战意志,然而重庆市民不仅未曾退却,反而在炮弹的洗礼中,更激发出坚忍的抗战意志。


1938年2月,日机展开对重庆的第一次轰炸,出动九架飞机,在重庆市郊广阳坝、江北县等地投弹,炸毁房屋三幢。图为救难人员清理轰炸现场,同时抢救伤亡人员。重庆军民开始进入躲避轰炸的战时生活。


1939 年8 月,日机轰炸时,重庆一间教会学校全毁,两位女老师站在瓦砾上,忧心忡忡。这一年开始,日机以占领的武汉为基地,对重庆实施疯狂大轰炸,连续由5 月到10 月日夜轰炸,造成重庆惨重的伤亡。


1940 年6 月,日机对重庆市区进行轰炸,白市驿机场一带全部被炸毁,救难人员紧急灭火。


▲1940 年8 月,日机使用烧夷弹,重庆市区烽火连天,黑烟覆盖了整座山城,主要商业区均毁。


1940 年8 月,在日机燃烧弹的轰炸下,重庆街道陷入火海,情况惨重


1940 年8 月,在日军轰炸停歇后,重庆一户人家坐在门口用餐。战时生活作息被打乱,一般人普遍不安,稍有不慎,即生离死别。


1940 年9 月,死于日军轰炸下的一名小女孩,来不及走完成长之路,家属亦不知去向,路人用纸张覆盖其面,以保护其尊严。


1940 年9 月,重庆郊区一条被轰炸的街道,市民使用木板和竹材迅速整修房屋,以供居住。在密集的轰炸下,市民亦训练出快速的复原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