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经讲议七问

 为无学堂 2020-04-15


道德经讲议七问

/妙明

题目:你在社会层面的职业是什么?根据自己的职业来理解“道”。

   (妙明)答: 老子《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因而,“道”是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源,万事万物皆由道所化生。人,亦宇宙间“万物”之一,自然亦由道化生而来。

   《道德经》又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而,人之一切行为准则,均须效法天地,顺道而行,自然而然,因而有治国之道、经商之道、为人之道、教育之道、医学之道······

    医学,是研究人的生老病死的学问与技术,其思想、理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术,亦必须合于“道”,此即“医道”,方为真正之医学,才能给生命带来最大的利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生命的一切问题。

    纵观古今中外之医学历史,医学可分为:道家医学(藏神系统)、古中医学(张仲景前,藏气系统)、后世中医学(张仲景后,藏象系统)、现代医学(西方医学,脏器系统)。然今之中医学界,其思想、理论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技术,与藏象之“象”的实质越离越远,趋于形化。虽亦有有识之士提出中医学包含“道、法、术、器”诸多层面,提倡“道术并重”,重视“道、法”之研究。然而事实是:众多专家、学者所谓的“道、法”的认识,大多空洞无物,并无真正认识到“道”在医学研究与应用上的重要作用。之所以如此,源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知,对生命认识的无知。

     本人忝为中医学界之一分子,学习应用中医、针灸经年,却不得其门而入。所幸者,得缘拜道医传人无为居士胡逸玄先生为师,从道家系统学习真正的传统中医学----道家医学,而以“易医针灸”为入门之基,逐步深入,体会道家医学之妙境。

     道家认为:医学乃研究人的生命的一切生理病理现象及其解决之道的学问,必须循“道”而行,合于“道”。而所谓“道”乃宇宙万事万物之本源。《道德经》:“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的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因而“道”乃是一种客观存在——“无”,“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无妆之状,无物之象”,一片太虚,只可惑知,不能言传,无实质之形象可把握,绝非今人所谓道德品性或自然界之规律这么肤浅之认识——“非常道”。而“道”(或曰无、无极——一片太虚),“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这些描述的是道——无中生有——即道生一。一即“一点灵光”,亦即太极,或曰神。概而言之,生命乃“形气神”所构成,详言之,生命乃是“灵气数象”之聚合体,灵即“一点灵光”,也是组成生命体最初的“精微”亦即“神”,“神”的运动方式是太极螺旋状,此运动方式谓之“气”,“气”受时间的影响,于是就有“气数”,“气数”是为“生命场”,“生命场”受空间的影响,产生“生命象”,“生命象”就是生命的实体。于是“生命象”按气数运行,呈现生命运程。在此过程中,灵气不断发散消失,气数尽,生命周期结束,生命体完全崩解——这就是道家的生命观,它所描述的是生命从无到有,从虚到实,又从有到无,从实到虚的演化过程。

     “道”乃不可言说,不可名状,是“无”、“无极”,但“其中有物”即一点灵光,即太极,也即“有”。《道德经》:“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因而万事万物既由此“一点灵光”演化而来,生命亦然。医学乃研究生命的学问,就必须认识到生命的整个演化过程,即面对有形的生命体,必须追本溯源,认识生命无形的层面,亦即生命的本质,如此乃能全面认识、把握生命,探究生命之本质。而落实到操作层面,则须以“道”为指导,即“无为自化”(因道不可言说)思想贯穿于各个方面:针、葯、灸、导引、按跷等,遵循自然(即道法自然),给身体一个启动(针、葯、灸等),让身体的神与气、形自动运化,而不是干预身体的运化。如此乃是符合自然之道,才能呵护生命,创造生命的奇迹。

     可以说,生命之道,亦即医学研究与应用之道,从医入手,将可探究生命之本质,进而探究宇宙自然之本质,而回归大道,这才是生命的最终意义,也是医学之最终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