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周星驰 原文内容:《为什么这么多人黑周星驰》

 星光Starlight 2016-06-19
                                     
  星期三:
  我最佩服周润发,他演什么类型的角色,观众都受落,所以我要以他为目标,希望可以做到他的成绩。
  星期四:
  据闻台湾片商最近以联手购买港片的方法,以压低港产片的价钱,而且更定出一条新例,就是不再以自负盈亏的方式合作,而要和香港片商分担责任。我认为台湾片商有次新例,是为保障他们的利益,实属无可厚非,香港片商要谋对策,亦只能拍多一些高质素的电影,希望可以冲出亚洲,发觉多些新市场,这样便无需过分倚靠台湾。  


  星期五:
  对于被准港姐偷吻一事已成过去,我也不想多提,既然又不是什么难以容忍的事,而且彼此同属无线,也算自己人,所以绝不会成为绯闻看待。
  星期六:
  做艺人很容易因过劳惹上肝炎,所以有空我也会全身检查,并且打定预防针,这样才不会令身体出事,健康是最重要。
  看得出,周星驰是情商低,不擅长人际关系。但是论智商是聪明人,非常聪明。
  在《唐伯虎点秋香》里扮演石榴姐的苑琼丹这么形容周星驰,“他太聪明了。平常的事还好,凡是有关电影,没有人比他更聪明,可以几天不睡研究那些镜头,聪明成这样子偏又勤奋,不成功才怪!”
  不过说到私交,苑琼丹说:“我们和他基本没法沟通。他是那种天生IQ就高的人,很难和他谈得来,小学生和大学生怎么交流?他就是个外星人。”  
  同样看法的还有电影制作搭档朱家欣,直言和周星驰合作有过不愉快,因为“周先生的思路实在转得太快了,我们需要非常多的人工才能跟得上他思路的跳转。”
  几乎所有跟周星驰合作过的人,都不得不承认,一般人根本跟不上周星驰的思路,普通人是从一说到十,但他开口就是十,省略了其中的一到九,所以有时别人根本不明白他在说什么。  


  他的嘴巴永远跟不上他的脑子。
  如果你看过他三个以上的采访视频就会知道,周星驰不是个善于表达的人,有时候说不出来着急,就手脚并用做手势。
  周星驰的情商低,还在于他不谙人情世故。
  2005年他宣传《功夫》,接受央视《面对面》主持人王志的采访,王志问:“你这么有钱过不了普通人的生活。”周星驰说拍电影是出于喜欢,但平时过的就是普通人的生活。
  王志又问:“难道你这么有钱了,还会回去吃方便面吗?”这其实是个非善意的问题,但周星驰却很认真地回答:“其实我不但喜欢吃方便面,上海拉面我也喜欢,我还喜欢吃牛排……”而且是超级认真的回答。
  可能有人认为他是故意装不懂,可在去年柴静采访时,提到有人说周星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会管”,这本来就是形容他做事认真,正常人都应该听得出来。他却把它当成真话,赶紧澄清:“乱说,是谁说的?”等柴静说这是夸你认真时,他才高兴地说,夸我认真吗?那就好啊。  
  很多节目里他都是没听懂人家的意思,就是很平常的意思,普通人都能听出来那种,他却听不出来。有时候主持人故意抛给他的梗,本来是用来活跃气氛的,他都接不住。所以节目很容易冷场。
  在人情世故方面,周星驰的思维真的跟他的电影一样,是神一样的罕见存在。1995年《大话西游》上映,票房惨败,周星驰自立门户首次创办的彩星电影公司宣告倒闭。
  据刘镇伟说,那段时间周星驰都不敢正视刘镇伟。“香港观众都觉得被骗了,他们没想到,原来周星驰还可以谈爱情,《西游记》这个故事还可以用悲剧的方法解读。”
  但周星驰不甘心,又跟刘镇伟拍了《回魂夜》,结果票房还是不如人意。
  两部电影失利,周星驰不得不继续跟王晶合作,回归屎尿屁,拍了《百变星君》。讽刺的是,《百变星君》票房好得一塌糊涂。这个事实动摇了周星驰的信念,之后他连续拍了几部自己不喜欢但票房很高的电影。  



  长期的贫穷潦倒,让周星驰非常缺乏安全感,好不容易得到做演员的机会,他很怕再失败,怕回到从前的日子,每一部片子的票房失败都让他很紧张,特别沮丧。  


  他宁可不惜自毁形象来达到搞笑效果,因为这样,很多人都认为周星驰不是帅哥。“我怎么能跟谭咏麟、刘德华、周润发那些靓仔明星比?他们是影迷心中的偶像,我只是一个丑陋的性格演员。我有一次去看我主演的电影,那些观众一面笑,一面骂我是衰人!”
  但靠打工赚了几部戏的片酬之后,周星驰又成立了星辉公司,自己开拍《食神》,不再给别人打工。作为星辉公司的创业作品,《食神》票房还算不错,而且开创了一条中国美食 中国功夫的新路。
  接下来,周星驰有些摇摆,他不知道是该去好莱坞闯闯看,还是继续留在香港发展。那几年他接片基本是在还以前的人情债,《算死草》《行运一条龙》《千王之王2000》,全是在帮忙捧新人。
  而那些新人都在学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这让周星驰更加苦闷,他觉得不能再这样下去。然后就有了《喜剧之王》。  
  但香港电影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虽然《喜剧之王》是当年香港票房冠军,但票房不到3000万,金像奖还是照样看不起周星驰,连一个提名都没给。
  “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是‘笑中有泪’,《喜剧之王》是一个尝试,我觉得已经够了,因为你不能完全自我,还要考虑到票房和市场,我不敢拍成彻底的悲剧。拍电影是很现实的,观众开不开心,才有人决定是不是继续投资给你拍电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