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琢玉】中国巧雕大师张庚与他的阿拉善情缘

 玉见集宝街 2021-02-21


《蛙趣》


       过去的工艺品,是强调工为先,艺为后,在过去很注重工和写实。但是玉雕发展到现在,不管什么材质,已经从过去的粗放型逐步转型到现在细腻型的艺术品,之所以能称为艺术,提升了鉴赏高度,那就得艺为先,术为后,不是说工不重要,只是工需要充分的体现艺术设计。今天谈的,便是设计。


《清修》


       到目前为止,似乎我采访过的许多玉雕大师一开始并不是从事玉雕这行,虽然或多或少有些关系。同时,在转行做玉雕以后,大部分大师在接触了阿拉善的材料以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彻底沦为阿拉善的“忠实粉丝”,阿拉善真有这么大魔力?且听张庚老师来为您展现阿拉善独有的文化艺术魅力。


《悟》


       江南的柔波是培养艺术人艺术品的圣地,张庚老师自小受到水乡文化的熏陶,所以对书法绘画以及雕刻有着深切的热爱。张老师刚开始进入雕刻主要是参与古建,古建里主要就是涉及砖雕和石雕,建筑设计和室内装潢也有“染指”,后才转行做了玉雕。与众人无异,进入玉雕初期张老师比较偏爱和田玉,因为那会和田玉很兴旺,且白皙润泽的和田玉料给予了张老师很大的创作热情。


《浓情》


       我们无法了解的是作为创作家的“不安分”,张老师的“不安分”源于对更多更广阔的创作思路的渴求,然而就在这时,阿拉善进入了了他的世界。两年前听说过阿拉善玉却一直没有介入,直到去年下半年到北京在同行那0距离的接触到了阿拉善雕料,一眼便觉得这种颜色多变层次分明的雕料十分适合自己,能打开自己作为一名设计人的丰富想象空间,雕出来的作品必然颜色浓郁浑厚,就像一幅油画,这样的喜欢也就越发彻底。


《西行》


      去年下半年开始雕了几件作品,慢慢的挖掘了阿拉善的更多更诱人的优点:石种丰富,颜色不拘泥,打磨出来光泽度好,有的雕料透度也很好。在自然界中,经过风沙的打磨,光泽柔润,令人感到舒服。这样颜色全面的雕料,对于创作玉雕的作品的人是上乘选择。


《唐佣》


       十年阿拉善,两年张老师,经手阿拉善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张老师的收获却相当大。对于想要接触阿拉善的雕刻师,张老师有些许忠告要送给大家:


《远古文明》


      首先要有热爱,这样的材质是很好的玉雕材质。在热爱的前提下要去充分了解每一块原石,根据石头的本质特性去构思创作的题材。题材是要根据颜色石形去考虑较多,阿拉善跟和田玉的雕刻思路不一样,阿拉善颜色的广博需要每一种都要体现出来,所以在创作时一定要尽量考虑周全了再动刀子,同时还要考虑个人的技法适不适合雕刻。设计好后在雕刻过程中还要进行不断的修改,因为原石内部的情况无法从表面探清,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要尽可能想象到遇到的问题并且想办法解决。


《剪烛西窗》


      张老师坚守自已是一名设计者,所以在他看来,阿拉善雕刻,最关键的就是在设计上,设计好了出来的作品就是一件精彩的作品。自己用了近一年的时间发现设计的重要性,如果设计很出彩,那么这件阿拉善作品将是独一无二。


《余》


     延伸开来讲,阿拉善对于设计人自身也是一个很大的检验。首先是设计者眼光的开阔,要多了解各类文化的载体,对自然的观察要细致,考设计者自身的文化综合素质。阿拉善问世后,雕刻阿拉善的人越来越多,大多都是从和田白玉上转下来的,所以刚开始往往不能很好的掌控阿拉善的设计,这源于对阿拉善的认识不够,总体上设计思路较窄。雕不出东西,就代表设计这关还没过,文化的补充也远远不够,但是现在看来,很多工作对阿拉善的把握越来越好也越来越成熟,出来的作品也愈发精致。

   楼兰姑娘雕刻过程   







  阿拉善作品欣赏  

《大圣》


《汉风1》

《汉风2》

《国粹》

《旺财》

《一团和气》

《福袋》



金蟾》

(完)

图/文:原创

实习编辑:停车暂借问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