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大士像并心经图轴 纸本墨笔
作品鉴赏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被认为是大乘般若类经典中最短的一部经,实际上此经为般若类经的提要。“心”即“核心”、“精华”、“纲要”,讲的是大乘的性空说:该经有七种汉译流行——清帝所钟爱的是後秦鸠摩罗什译本和唐玄奘法师译本,而最受欢迎的玄奘译本经文最短,仅260余字。此经言简意赅,便於念诵,其开篇便是全经总纲: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心经》在清帝所抄写的佛经中所占比例最大,主要有:清康熙年玄烨墨笔楷书写本、白绫墨笔楷书写本、墨笔行书写本、泥金楷书写本,乾隆年弘历墨笔楷书写本、行楷写木、泥金楷书写本,道光年旻宁墨笔楷书写本,同治年载淳墨笔楷书写本,光绪年慈禧太后朱笔写本,宣统年溥仪墨笔楷书写本。《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简称《金刚经》,是般若部经中的一部,内容上是《大般若经》的简略本,字数略多於《心经》。全经三百颂所议论的二十七个主题,包括了全部般若经的主要思想。其经名取意於金刚有无坚不摧的能力和智慧,比喻以智慧能断一切种种烦恼。经义的主旨是宣扬性空、幻有说,认为世间万物皆虚,人不应执着留恋,应及早信佛,修成正果,所谓“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清康熙皇帝和乾隆皇帝对《金刚经》兴致甚浓,尤其是康熙皇帝,从康熙十九年至六十年先後抄写、拓印此经达八十余部,其中的代表作是藏於重华宫的康熙三十二年墨拓白书本和康熙六十年的墨笔楷书写本。乾隆皇帝弘历先後精抄了三部该经:乾隆十一年墨笔楷书卷轴本、乾隆年墨笔楷书写木和满汉文合璧写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