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乾隆 行书韵松轩御制诗 中茂圣佳2016春拍成交价460万元
康雍乾三帝中,乾隆帝享年88岁(1711-1799),远超父祖。加之其对汉文化的喜爱几近痴迷,写诗成性,挥毫成癖,因此乾隆帝所留书作之多冠绝历代帝王。但书法往往是以“贵精不贵繁”来彰显价值,所以讲求数量的结果便是容易导致质量的参差不齐。马宗霍先生就曾对此论述说:“高宗(即乾隆帝)袭父祖之余烈,天下晏安,因得栖情翰墨,纵意游览,每至一处,必作诗纪胜,御书刻石,其书圆润秀发,盖仿松雪,惟千字一律,略无变化,虽饶承平之象,终少雄武之风。”而且,虽然乾隆帝各体兼能,但既无法游刃其间,又难将某一体发挥至极,难免让人对其颇有微词。今日在研究乾隆帝的书法时,人们往往会认为:“乾隆皇帝喜欢写字,但很少有人称其为书法家。从书法艺术角度来看,他的字平整规格而缺乏才气,他仰慕魏晋的二王却少有大家的气度风范,追摹元代赵孟頫而无赵字的雍容姿媚,临习明代董其昌而乏董字的平淡天真。”对照乾隆帝大量的传世书法来看,这种印象能够进一步加深。
不过,若以在汉文化各方面的造诣和成就来说,乾隆帝的确已经不输父祖。除了数以千幅的御笔书法存世之外,据统计,乾隆帝一生作诗更多达四万多首,超过全唐几百诗人的数量总和。礼亲王昭梿曾记述说,乾隆帝每作一诗,便令儒臣尝试注释解读。当庭无法注出的,还允许回家查猎典籍。而当儒臣翻遍史书也无法注出诗文所引典故时,乾隆帝便会得意地说出答案,由此也受到大家的佩服。透过此一例子,既能看到乾隆帝确已浸染汉文化之中,而且水平不低,同时还能看到乾隆帝性格当中有着明显的矫作成分。毕竟,乾隆帝自己也承认他有很多诗文乃是由儒臣代为捉刀。而在书法方面,深受乾隆帝重视的张照便是不可多得的“枪手”。乾隆帝曾作诗文,赞叹张照的书法:“书有米之雄,而无米之略。复有董之整,而无董之弱。”称其为“羲之后一人”、“非人所能学”。因此,乾隆帝会选择如张照等人作为御用书手。
乾隆御笔行书《韵松轩》诗,属“甲子初冬御题“,钤“契理在于心”、“乾隆御笔”两方印。宫廷原装裱。书于乾隆九年(1744),该诗在《清高宗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三中有载。(阴山工作室)
题识:拏空露逮岑苍翠复阴森静是有声画动为无操琴何须泉咽石自有鹤栖林悟对寥天一悠然获我心让竹称君子无松不大夫岂随春作态直与古为徒劲翰天边倚真声静里输不因人作止信矣德充符书齐结构新黛色罨窓频须每顾消尘念与如松者林中漫隐沦。甲子初冬。御题。
题签:
1.清高宗御笔行书真迹。癸亥夏日重装。
2.癸酉广州集雅斋著录。
边跋:乾隆皇帝御笔传世作品为当时大臣于敏中汪由敦代笔者多,此幅乃其亲笔所书,无疑难得之,品宜善藏之。丙子冬月,博陵苏庚春题于羊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