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趣的汉字

 youbam0619 2016-06-19

设计如此用心的好书,当真是第一次见到。虽然我从不愿以貌取人,可是我想一本书如果封面设计很有品,纸张有质感且印刷错误少,任谁都不会拒绝一读吧。很可惜,最近收到的很多书,就在以上方面与此书形成了鲜明对比,搞得我读到一半就失去了兴趣。

必须承认,有的时候我就是喜欢对周围事物挑刺。这或许与以前读书时老师的引导有关。他老人家总是给我们挑刺——无论论文还是即时发表的观点,并教会了我们如何时刻保持一颗存疑的心。所以,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看那些质疑前人研究结果的书。

廖文豪老师的这本书就是这么一类对既定看法有存疑精神的读物。书中多次讲到他对某些汉字意义的解读与《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有分歧的地方。当然甲骨文学者郭沫若的某些研究结果,作者也是不能苟同的。看他对“古字”义的考证和解释很有兴味,因为不牵强、不刻板,更无端教授架子的姿态。他常常是先说出两者对同一个字的不同观点,然后分析各自如此认为的理由,最后再来一个玩笑般的反问,至于孰是孰非,读者就自己细细体会吧。

需要一提的是,许多人都在感叹汉字在漫长演变过程中,有一些逐渐失去了事物独有的特征,这令人感到相当可惜。对此问题,作者也举了“儿”、“听”、“苟”、“赤”等一些字来作了说明,读来让人深受启发。

对于中国人来说,汉字曾是多么常见的事物,可是它里面掩藏的博大精深文化传统和精髓,却被忙碌的现代人给忽略了。特别是进入了电脑科技时代以后,很多小学生都已经习惯于在电脑上做作业,成人更是基本都用电脑办公了。似乎一下子汉字失去了它的亲和力,此种状况对于中国人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因为,汉字在成型的过程中,把许多当代文化隐含在其中,通过推敲某些字的构形,我们不仅能体会其优雅的造型魅力,还能学习自古流传至今的中华礼俗。

只是,现在能够在这个一心追逐物质发展和经济利益的时代,能够静下心来细细玩味汉字演变规律的人恐怕是少而又少了。而廖老师这本书正好填补了一些研究空白,故而值得所有对传统有所留恋的人一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