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摄影怎么才能成为艺术?

 陈鸿锐 2016-06-20

作者: 林路





        在讨论摄影怎样才能成为艺术这样一个命题之前,先来看看摄影究竟是不是艺术?许多中外学者都曾撰文说:摄影不是艺术!也许摄影凭借照相机这样一种独特的传播工具所抵达的彼岸,更多地是和信息的传递发生关系。根据麦克卢汉“媒介即是信息”的理论,通过照相机所完成的摄影画面,整体上就是信息传递的一个组成部分。从摄影史的开端就可以看出,尽管无数科学家想让摄影尽快进入艺术的殿堂,但是照相机的写实功能还是制约了摄影与艺术的联姻。然而,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摄影,应该也可以成为一种艺术。因为照相机就像是画家的画笔或者音乐家的钢琴,完全可以演绎出如同绘画或者音乐的艺术魔力。关键是,我们如何认定摄影作为艺术的可能?


        要想从摄影的纪实功能跳出来,我突然想到了文学的虚构。据说进入了卡夫卡、博尔赫斯、纳博科夫、马尔克斯的时代,虚构已经上升为文学的一种基本态度。虚构越来越被视作重构并纠正世界的基本力量。史蒂文斯说:“最高的信仰是虚构一个信仰。”(史蒂文斯《徐缓篇》)纳博科夫也说:“在我看来,任何一部杰出的艺术品都是幻想,因为它反映的是一个独特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纳博科夫《文学讲稿》)接下来你一定知道我想说什么了:如果你用摄影虚构一个信仰或者演绎一个幻想,而非跟随主旋律的指挥棒奉承拍马,那么恭喜你:摄影成为艺术了!


        我们已经生活在一个信仰元素极其稀缺的年代,如果摄影无法虚构一个信仰,摄影的艺术价值何在?我们已经平庸到了不知幻想为何物的实用主义空间,如果摄影不再可能营造幻想,照相机的升级换代岂非 暴殄天珍?可惜的是,在中国摄影最高权威机构者的眼中,摄影只是他们歌功颂德、奉承拍马的一道美丽的风景,一切只要迎合所谓的主旋律的节奏,摄影才可能登堂入室,成为艺术,这真的是很可怕的一件事!在千篇一律、千人一面的所谓“创作”泛滥成灾的假象面前,许多不明就里的人就以为这是摄影艺术的极致,从而像滚雪球一般造就了无数的视觉垃圾——还自以为是!


        所以,摄影怎样才能成为艺术的标准,就是摄影人是否真正释放了自己的心灵空间,找到了“ 独特个体眼中的独特世界”,创造出属于你自己的一份感动,同时也感动了别人。而对于读者来说,鉴定摄影是不是艺术的标准也很简单,就是你是否可以从摄影人的画面中读到丰富多彩的、感动你的元素,而非简单的主旋律的说教。就像纳博科夫所说:“如果你读了卡夫卡的《变形记》后,并不认为它只是昆虫学上的奇想,那么我就要向你祝贺,你已加入了优秀而伟大的读者的行列。”(纳博科夫《文学讲稿》)


        但愿今天的中国摄影,更多一些这样真正优秀的艺术家,从而催生更多优秀的读者!

转自http://forum.home./detail/132000553/1.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