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去填詞之什

 江山携手 2016-06-20
老去填詞之什
朱竹垞解佩令詞云:“老去填詞,一半是空中傳很。”余無恨可傳,所恨終非本色當行耳。

鷓鴣天
中州覽古紀遊十二首。一九七八年歲在戊午。七月二十六日清晨,隴海鐵路火車自西安走洛陽,經華山,用老杜望岳詩句為起調。

西岳崚嶒竦處尊,秦中氣象倍雄渾。接天霧市通朱園,遲日蓮花破混元。  磽確地,稻粱村。乾坤百戰了無痕。放牛喜見桃林野,不必潼關作塞垣。

其二洛水。二十七日晨,自洛陽城往闕龍門,渡洛水,遠望沙草中有大石礎,隋唐通津橋遺址也。相傳曹子建夢宓妃而賦洛陽神亦在此處。洛水本清,以上游連日大雨,故濁。
雨過源頭水尚渾,行人指點古通津。遙看橋石臨芳渚,想見陳王賦洛神。  腰約素,襪生塵。麗情託體繼湘君。千秋綺夢成今古,吩咐騷人莫認真。

其三白馬寺。白馬寺在洛城東,漢明帝時造,中土佛寺此最古。當年天竺僧涅摩騰,竺法蘭以白馬載釋典東來,故寺以名焉。故物惟二僧墓,寺塔則北宋時建。棟宇荒涼,佛像剝落。
白馬曾馱貝葉經,摩騰竺法此留名。猶存豐塚埋枯骨,徒使遊人笑漢明。  牆外道,柳邊亭,齊雲高掛恐天傾。簷牙尚有風鈴語,蘭若已無梵唄聲。

其四相國寺。二十八日遊開封大相國寺。寺本北齊時就信陵君故宅遺址建,名大建國寺。唐時以睿宗舊封相王,曾居汴,故易名大相國寺。北宋初期重修。踵事增華,廟貌日隆。金元兵燹,屢遭破壞。明初重修,又因黃河氾濫而璗然。今所見殿宇,多出清乾隆時重建。惟一艮岳石一方,銅佛四尊,猶是北宋舊物耳。宋王得臣塵史云:“都城相國寺最據街會,每月朔望三八日,即開伎巧,百工列肆,罔有不集。四方珍異之物,成萃其間,因號寺為破賊所。”今寺中所見,仍不異市集。以時間動亂甫過,尚無香火。
公子故居憶大梁,北朝殿宇幾滄桑。相王有幸留封爵,古刹何辜號破贓。  堪弔古,莫燒香。依然寶相粲金光。幡幢早逐塵埃沒,無復神鴉下夕陽。

其五
宋宮遺址。開封龍亭,北宋故宮遺址也。金兵陷汴京,宮殿已毀,黃河履浸,沙土深覆,早已靡有孑遺。今所見崇臺廣廈,乃清雍正年間,仿明代重建遺跡而築者,了無皇居氣象矣。惟道旁兩大石獅及白石雲龍丹十餘方,猶是故物。宋徽宗所營花石綱,但餘太湖石一塊。其積土為山應艮卦號艮岳者,亦早成平地。山前所鑿兩湖,泥已久,近日疏,始復澄清。余讀周清真“青青草迷路陌”之詞,觀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訪昔之汴河,杳無蹤跡,惟見止水一洼而已。

九葉承華古汴京,千年遺跡寄龍亭。雕龍石廟朝天子,協艮無山醉太平。  迷路陌,草青青。上河圖裏認清明。太湖一片能言石,長對清陂怨祐陵。
附注:朝天子、醉太平,曲牌名,借用。祐陵是宋徽宗廟號。

其六吹臺。吹臺在開封城東山丘上。杜少陵遣懷詩云:“憶與高李輩,論交入酒爐。兩公壯、藻思,得我顏色腴。氣酣登吹臺,懷古視平蕪。”後世因於臺上立三賢祠,祀高適、李白、杜甫。好事者附庸風雅,題詩刻石嵌壁上,觸目皆是。祠乃明代重修,碑記謂李夢陽、何景明亦曾來遊,矣合三賢為五賢祠云。
平野低丘古吹臺,三賢祠下線成堆。嘉名自是因仙子,過客於茲賞逸才。  碑滿塵,石當災。空留惡札付莓苔。少陵捉鼻青蓮笑,二子何堪共酒杯。

其七密縣漢墓。七月十三日,自鄭州往密縣打虎亭觀瀑。據水經注云,乃東漢弘農太守張伯雅墓也。陰室高敞,四壁及耳室,所繪百戲宴樂婢僕圖畫,色彩猶鮮。棺槨骸骨已化塵土,陪葬明器亦被盜一空矣。
樹影清圓打虎亭,人間咫尺有幽冥。已無朽骨資螻蟻,徒覺陰風透石扃。  張百戲,耀長纓,蕭然環堵尚丹青。藏舟大澤終何補,陵谷未遷失墓銘。

其八少林寺一。旋赴登封,訪嵩山少林寺。草木森蔚,豐碑林立,古意然,而屢經戰火,修葺未竟,頗覺荒涼。時公路猶未完工。寺亦不開放供人遊賞,倍感寧靜。
五老峰前草木深,門開少室忽相尋。迷天古柏無霄漢,墜地鳴泉有玉琴。  招遠客,坐碑陰。幾番曠劫到珠林。隋唐殿閣今安在,光景依稀祗石砧。

其九少林寺二。少林乃禪宗初祖達摩卓錫處,有米元章書第一山三大楷刻石樹山門外。傳燈錄謂達摩面壁寺中,弟子惠可雪夜斷臂求法,明人達摩像及面壁塔於石牆上,今存。十年劫中,反迷信,驅僧尼還俗,惟少林尚有十餘輩,種菜自給。
東土禪宗第一山,九年面壁大艱難。可憐斷臂求心法,留得遺蹤落草  穿竹徑,越柴柵,禪房化外兩三間。袈裟已壞蒲團破,猶有老僧坐閉關。

其十少林寺三。毗盧佛殿,左壁繪兵譜,右壁繪拳譜,供案兩側木架各一,共插兵器十八具。蓋清道光間好事者所為,以實少林技擊之談。案前磚地有陷損者,或云寺僧習步法所致力。
兵戈十八般,毗盧殿裏夏凝寒。粉牆已自留拳譜,凈地居然陷足瘢。  矛鉥目,劍供壇。怪他佛祖久相安。降魔焉用猿公術,對此方知菩薩蠻。

其十一少林寺西。少林寺建寺以來,三被兵劫,民初內戰,彈如雨下,破壞最甚,如大雄寶殿,藏經閣皆片瓦不存。管理者云,建國後方擬重修,而為四人幫所阻。余來遊時,值舅工伊始,荒涼景象猶怵心目。即如金章宗泰和思念鐵種,高與人齊,久棄叢莽中,裂痕盈尺;明鑄大鐵佛,坐空地上,不避風雨。質之管理者,則謂無安置處。千佛殿壁有明萬曆間彩繪五百羅漢及降龍伏虎尊者,神態如生,惜久多褪色。管理者云,俟塗繕竣工,道路暢通,即開方便之門。並約余等重來。
曠劫連年殿宇荒,梵王猶恨四人幫,鐵鐘已破巢黃鼠,古佛無遮坐夕陽。  空怒目,笑金剛。壁間羅漢復藏昂。袈衣制肘拳難出,伏虎何如武二郎。

其十二少林塔林。寺西里許山麓,唐至清寺僧叢葬處也。瘞骨灰之塔二百七十餘,大小高下不一,行狀各殊,號曰塔林。大抵塔之巨細崇卑,視其職位之顯微,聲名之遠近。卑微者則倂為一塔,待骨灰滿貯則埋地下,虛位以待來者。雖云四大皆空,而生死榮哀亦猶世俗耳。
野草荒林數里陂,空山寂寂晚涼吹。皮囊早已歸回祿,幽室何勞認法師。  班大小,敘崇卑。斜陽塔影亂參差。眾生果若真平等,身後榮枯卻為誰。

紅林擒近
龍門奉先寺。奉先寺,唐高宗上元二年落成。後六十餘年,杜子美來遊,有遊龍門寺詩。今寺雖廢,而散面石壁所鑿佛像猶存,壯偉莊嚴,可見構廈之巨麗。寺當伊闕,隔水望香山,緬想樂天居士結社閑吟處,雖有大橋可通車,惜未遑也。七月二十七日日記。

陰壑龍門下,鶴林蓮洞西。巧匠斵山骨,諸天見牟尼。千載招提勝境,幾處敗壁留題,天闕象緯依稀,想想少陵詩。
破霧飛瘤出,繫艇垂楊低。香山結社,閑吟誰記如師。望雙螺相對,長虹橫臥,甚時間重覓伊水湄。


念奴嬌
黃河。七月二十九日至鄭州花園口,管理員言,四十年前抗戰中,國軍於此缺河隄,冀以洪流阻日寇西侵,浸四十餘縣,溺八十餘萬口,失家園者千二百餘萬人,黃河未知改道。而寇繞道進兵,終不能阻。建國後戮力治河,今沿岸飲用灌溉發電,皆賴是焉。余立隄上,眺望久之,因記所懷。

倚天為岸,坼中州,浩浩黃流奔注。吐納百川趨渤海,萬古洪濤如故。宛洛西瞻,汴梁東指,會八方風雨。興亡何限,試聽流水淒訴。
猶記此地當年,金隄自毀,田舍成甌浦。殘賊生靈千百萬,鬼哭神愁天怒。誰信今朝,石牆堅峙。遐邇皆安土。河清可待,廟謨應越神禹。


鷓鴣天鄒縣懷古。七月三十日,自真州赴山東泰安,道鄒縣,孟子鄉邑也。戲廣王充論衡刺孟。
六國兵爭亂如麻,於時無補亦名家。祗因搖舌張王道,贏得傳剩有後車。  高自許,尚雄誇。欲行迂遠取榮華。齊梁地王相鄰近,垂首還鄒路不賒。

鷓鴣天薛城懷古。道經薛城,孟嘗君采邑也,戲嘲之。
本是天生短丈夫,緣何羞怒殺無辜。脫身不恥因雞狗,市義徒知有僕區。  疏計術,富苞苴,三千食客半亡逋。扶持猶幸馮驩在,長鋏歸來食有魚。

西江月漢柏。至泰安,宿泰安招待所,隔牆即岱廟,有古柏四株,想穿乃漢武帝所植。三株已枯槁,枝幹尚在;一株半枯,而未枯之樹,霜皮溜雨,老葉暗塵,蒼古無倫。泰岱廟既廢,柏為最古。然近年大汶口新石器時代文物出土,有部份陶器陳列於天殿耳屋中,則漢柏不得獨尊矣。天殿,宋真宗敕建,序齒更無論矣。余盤桓柏下,口占此解戲贈之。
黛葉何妨老媚,蚪枝尚欲頑堅。視余兄長二千年,萬里故來相見。  堪稱遠裔,銅亭直是雲玄。問兄今日孰為先,稽首大汶尊。銅亭明代所鑄

六州歌頭泰山。七月三十日午後,自東路岱宗坊登泰山,次日循西路下山,按史記封禪書,秦始皇三年,東巡郡縣,除車道,上自泰山至顛,立石頌功德,從陰道下,禪梁父。今之東西道,或昔之陰陽道業。泰山五嶽獨尊,勝跡最多,而以秦皇先。
雲連海岱,齊魯莽然青。群山小,陰陽,獨鍾靈。遙想東巡狩,六龍翥,鑾與舉,除車道,禪梁父,儒生。百世而今,滿目摩崖上,高下題名。問當年避雨,誰立五松亭。老柏崢嶸,午風清。
望天門遍,丹梯直,猿愁渡,鳥飛鷺。玉皇頂,扶桑影,出蓬瀛,眼中明。綠黯西溪路,龍潭阻,石泉鳴。聞說傲徠深處,有天騰古塞連雲。俊遊未竟,燈火已星星。霧失林埛。天騰塞,西漢末赤眉軍駐兵處。


菩薩蠻趵突泉
垂陽低護闌干曲,碧泓檻外翻寒玉。靈窟老龍涎,衝波開白練。  蓮房猶未結,散作真珠屑。造化顯神工,端倪無始終。

菩薩蠻漱玉泉。漱玉泉在今濟南公園內,有古屋數楹,相傳是李清照故居遺跡,李有漱玉詞,因以名泉。按清照父格非所撰廉先生序,知李氏世為章丘縣繡江人。談詞者知稼軒為歷城人,而不知清照實章丘人也。姑妄聽之可也。
柳陰深處三間屋,門前流水盈溪綠。溪石亂參差,輕風生暖漪。  臨溪人影瘦,掬水清芳漱。漱玉有清詞,詞清還似伊。

臨江仙大明湖歷下亭。歷下亭有二,杜少陵皆有詩。一在濟南府城歷山臺上,詩云:“海內此亭古,濟南名士多。”者是也。一在大明湖中,詩云:“新亭結構罷,隱見湖陰清。”者是也。不知何時誤以府亭之句,移作湖亭楹聯,然又何必考實耶。
萬樹垂楊低拂,半城煙水常清。荷香深處小軒楹。濟南來遠客,湖上賞新亭。  佳句永懷詩伯,棹歌空起漁情。歷山依約佛頭青。歸心猶有待,午渡莫先橫。

齊天樂柳埠訪古。八月四日午後,往歷城縣柳埠訪東魏古跡。其他丘陵起伏,高崖左曰青龍,右約白虎。青龍崖長數十步,壁上鑿小庵無算,庵中佛像大小不一,或坐或立,姿態各異,號千佛巖。以地僻人稀,十年浩劫中惡少不至,故能獨存。山阿有四門塔,四門各有一大佛像,亦東魏古物。塔畔唐柏,枝幹粗壯,翠葉婆娑。谷中小塔四十餘乃僧人葬處,亦稱塔林。此地草木森秀,松柏蒼古,杳無人煙,倍覺幽寂。暮從捷徑出,高樹搖風,石泉鳴澗,疑非人境。
清陰綠浸煙霞路,蒼崖舊開法苑。鑿石成庵,捫蘿見佛,陸地蓮花安穩。青龍偃蹇,問古寺遺蹤,一方苔蘚。但有浮屠,四門靜對碧雲展。
平生遊興不淺。倒衣還命駕,偏愛幽蒨。禾黍高低,野花開落,虛谷鳴泉婉轉。風林弄晚,更萬籟笙竽,亂刪盤衍。四顧蒼茫,不知歸路遠。倒衣句借用杜甫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