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与京戏

 小毛头书屋 2016-06-20


2016-06-19 清晨那缕阳光

又逢父亲节,说说父亲对我的某种影响。

 

写下文章的题目,先吓了自己一跳,既不是京戏从业人员,又非票友,居然敢写这样的文字!是的,周末有闲,天气炎热不便外出,就坐在家里写写一个普通人与京戏的联系罢。

 

我与京戏的渊源,应该从爸爸妈妈说起。爸爸是从小时候就喜欢京戏的,解放初期在民间的京剧戏台上,爸爸作为小演员出演过“包青天”,几年前回老家,七十多岁的爸爸仍然被路人认出:看,小老包回来了。在北京读大学时,家境贫寒的爸爸虽然衣食拮据,但却经常在课余时间排队买戏票,四年间爸爸看遍了四大名旦的戏。妈妈读大学时兼任学生会文艺部长,是活跃的文艺爱好者。工作后赶上“文化大革命”,单位组织演出钢琴伴唱红灯记,妈妈是永远的主角李铁梅。即使是在最黑暗的日子里,妈妈白天被批斗或陪斗,晚上也是照常演出,那段时间留给我的最深印象,是每次看妈妈演出回家后,默默地脱掉铁梅的红花棉袄。正是理工科出身的父母在艰苦的环境中、在业余的生活里对京戏的那份热爱和坚持,才使我从小有机会得以对京戏耳濡目染。

 

我和同龄人开始真正接触京戏,都应该是因为“文革”期间的八个京剧样板戏。那时只要打开收音机,总会从不同的频道传出不同样板戏的全剧播放,听得多了,我们就全部记住了,最后竟形成了这样一种情形:只要一听到某段西皮流水,或二黄慢板,我们就马上能开腔跟着哼唱,演员任何一句念白,我们都能接出下一句。这也成就了结婚后我和先生的又一个共同爱好,买车后我们买的第一张光盘,居然就是《智取威虎山》全剧。



 

开始喜欢京戏的传统剧目,是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曾迷上言派的奚啸伯和言兴朋,尤其是扮相飘逸儒雅的言兴朋与尚长荣的《曹操与杨修》。那段“半壶酒一囊书飘零四方”,那几个“我死不必”的叠句,无不淋漓尽致地表现出言派老生唱腔中的刚柔相济和字正腔圆。再后来,我又迷上了于魁智的《三家店》,当时已经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在西安工作和定居。记得有一次情不自禁地在电话里唱给妈妈听,当唱到:“娘生儿连心肉,儿行千里母担忧,儿想娘身难叩首,娘想儿来泪双流。”,我听到了从电话那头传过来的母亲的抽泣声。




其实,我更多的是在生活中“用”到京戏。爬山时,我喜欢在空旷之处唱一段《甘露寺-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当唱到“当阳桥前一声吼,喝断了桥梁—水倒流,”我由衷地感到一种洒脱和豪迈;做饭时,尤其是做一顿枯燥且费时的饭菜时,我会高唱“党教儿做一个刚强铁汉”,待一段激昂和高亢过后,我的饭菜也做熟了;洗衣做家务,我会唱起“人说道世间只有骨肉的情意重”,剧中那种宽广的胸怀和大无畏,让我能够战胜一切生活中的重复和琐碎。

 

再后来,我又开始喜欢梅派唱腔的优美,《贵妃醉酒》是任何独处的时候都能用来反复品味和做唱腔修正的。“海岛冰轮初转腾”之时,“皓月当空”与贵妃之柔美交相辉映,即使是我拉着购物车走在嘈杂的电子正街,或是独自出差一个人提着行李辗转于各大航站楼,哼唱此曲,我都能够做到超然物外、不计生活和工作的艰辛,尽情体会剧情中的人间美好。




 不久前,为了纪念突然仙去的梅葆玖先生,学生在朋友圈上传了堪称绝唱的梅先生的《梨花颂》,我马上转发并瞬间爱上了这首新编历史京剧《大唐贵妃》的主题曲。该曲内容以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主题为背景,唱腔设计以京剧二黄调式为主调,加入了梅派唱腔特色,委婉与大气相结合,讲述了一个在一千多年前的春天里发生的凄美爱情故事。每每咀嚼着那具有文学品味的唱词,哼唱着那体现梅派神韵和精髓的旋律,便顿觉荡气回肠,且回味无穷。即使是走在去菜市场的路上,也可使我忽视周边的一切嘈杂和熙熙攘攘。




    

 京戏是国粹,对于艺术家,她是事业和追求,但对于我们普通大众,却是生活的调味品和享受。“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既然人生有那么多躲不开的苟且,那么就让我们在生活中深情地活出些诗意罢!

                                                                                                    
                                          2016619   西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