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人说,相由心生。李东老师给人的第一印象是一位阳刚又兼具铁汉柔情的人。交谈期间,李东老师不仅有着大师独有的大气如虹的修养,傲视俗流的独立人格,还有着谦谦君子的儒雅情趣和文质彬彬。他将自己的阳刚、温柔、博学、梦想,都融入到了自己的玉雕作品中,真是心之所至,无我亦有我。 ——编者话
李东,1967年生。中国玉雕艺术大师、中国青年玉雕艺术家、北京工艺美术大师(一级)高级技师、北京工艺美术协会理事、中华全国工商联金银珠宝业商会玉文化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版权交易中心玉雕艺术顾问。曾在2012年和2015年分别获北京市政府特殊津贴和国务院特殊津贴。李东主攻北派玉雕,其玉雕作品风格质朴大气、浑然天成,如同面朝大海,静时深遂、沉稳,蓄千军之势而泰然;动时澎湃、滔天,发万马之力却从容。
李东是一名地地道道的老北京。1967年,李东在北京出生。小小年纪的他,便展现除了过人的绘画天赋。从小对玉雕情有独钟的李东,初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市玉雕厂玉雕专业学校学习玉雕人物设计专业。1985年毕业,以优秀的学习成绩被分配在北京玉器厂从事玉雕专业。工作期间,李东曾先后到深圳、苏州等地承担玉雕设计、制作工作。 有一种人,绝不允许自己庸庸碌碌地过完一生,他有明确的目标,皮肤下奔腾的是拼搏的血液。无疑,李东就是这种人。他从踏入玉雕界那一天起,就抓住一切机会勤学苦练。李东曾先后拜李博生、郭石林、姜文斌等著名工艺美术大师、玉雕大师为师,在他们的言传身教和精心指导熏陶下受益匪浅,为以后的玉雕事业发展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艰辛的学艺生涯,让他的玉雕技艺突飞猛进。1999年,在学有所成后,李东返回北京创办玉品天承文化发展公司。多年的玉雕生涯,将李东磨砺成了一名技艺精湛的玉雕名家。他创作出的一些雕刻技法高超、极具影响力的玉雕作品,深受玉雕界专家、学者和玉雕艺术品爱好者的好评。他的作品被国家及省、市博物馆永久收藏,有的被国家有关部门作为国家级礼品收藏。至此,李东被人们视为当今玉雕领域的一面旗帜。
李东从事玉雕事业近30年,可谓成绩颇多。最令人敬佩的是他对国学理论的深入研究,和国学玉用的大胆创新。作为“国学玉雕”理念的第一践行者,李东汲取了我国南北派玉雕之长,深得中国玉文化精髓。在传承中国玉雕“技、艺、形、神”的基础上,将国学“文、思、意、境”融植其中,形成自己独特的“国学玉雕”理念系列作品。 比如说他的作品《元吉戏猴》。作品依原料外形设计,元吉居中,须发飞扬,目光睿智而慈爱,三只小猴围绕左右,一只攀肩、一只抱臂、一只蹲身前,或好奇或沉静,表情各异。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场景呈现出来,生动地刻画出了北宋画家易元吉离家远游,师法自然,寄居山野,揣摩自然风物的典故,再现了元吉于山野中与猕猴相戏的场景,说明了艺术创作师法自然的重要性。 再比如说他的作品《始祖》。作品中祥云缭绕,肤如凝脂。腾龙飞马,五行相交。伏羲、女娲,一男一女,是为“好”也;一阴,一阳,阴阳互济,是为“道”也;颠倒阴阳,男欢女爱,是爱神与生育之神创造生命的写照。此作品,蕴涵的内容极为丰富,对创造我们生命的始祖的感恩歌颂之意,自不待言。同时,还含天地赞育生化之道,五行之精齐全,五德圆满。 《始祖》的底座采用的是不锈钢失蜡法浇铸工艺,造型为三足鼎立,既是稳固的支撑,又暗合作品表述的天、地、人三才。金属液体的流淌,表现的是天地之始,混沌世界的状貌,此为太极。目光逆流而上,色彩也由单一而趋向热烈,因此有了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金、木、水、火、土五行运动,有了万物。同样坚硬的金属与玉石,同样的流动与柔美,不同的耀目与含蓄的光泽,不同的简约与奔放的色彩,古老的技艺与现代材质的碰撞,可以完美地烘托出作品深邃、神秘并极富中华传统哲学的主题,把观赏者的思绪带到久远的从前——文明世界的初始,思索世界及人类的起源和终极问题。这种深奥的作品寓意,足以证明李东对国学玉雕的精准把握和深入研究。 在李东的所有作品中,最值得一提的是李东的翡翠巨雕《开天辟地》。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到了一块八千多公斤重的优质翡翠原石,他决心创作盘古《开天辟地》的精典之作——中国的创世纪。从得到原料,到设计、修改、完工,总共历史四年之久。 如今,李东正在创作新的作品——《三酸图》,同样是一种包含了儒、释、道三种不同哲学思想的中国传统文化玉雕作品。三酸图,又称《尝醋翁》,内容是苏东坡、佛印和尚与黄庭坚,三人围着一大醋缸,每人尝了一点醋,但三人表情迥异。作解为:儒家以人生为酸,须以教化自正其形;释教以人生为苦,一生之中皆是痛楚;道家则以人生为甜,认为人生本质美好,只是世人心智未开,自寻烦恼。以此映射出三种文化对人、对社会、对世界的不同看法,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妙趣之处。
“玉是有生命、有血脉、有筋骨的。”这句话是李东经常提及的一句话。他认为,一名玉雕师,要想达到“还天地之大气,唤美玉之魂魄”的玉雕境界,就必须学会“问玉”。在“问玉”的过程中,要找到每一块玉的魂,感觉它的生命,把料弄清了、问透了,再力争雕出神品,如:雕兽应具有人性化的特征,植物是有生命的活物,雕人物是讲究品相的,讲究面相学的。 对于玉雕,李东再三强调玉作要有气韵。他认为,玉雕作品的主题和精神,就是玉的气韵。他把玉雕作品的气韵分为俗气、匠气、市井之气、清逸之真气四种。一件好的玉雕作品要有好的主题,玉乃万物之灵聚,人乃万物之主宰,还原自然给予玉的灵气才是正果。一件玉雕作品赏心悦目只是停留在感观愉悦的阶段,是审美意义上的较低层次。如果仅仅追求赏心悦目的可观可看,吸引眼球的层次上将无法成为大师,则只能是工艺匠人罢了。那么高层次的是什么呢?就是在玉雕师的作品里弥漫着一种属于天地间的真气,是荡气回肠、是内心的撼动、是灵魂的激荡。 谈及创新以及当今中国玉雕界的模仿“热潮”,李东说:“玉雕技艺是中华文明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如今要传承的是优秀的文化,而不是模仿和重复,现代玉雕人就是要打破传统图案。比如市场上最多见的‘福在眼前’:一只蝙蝠嘴叼钱币;还有‘知足常乐’:一只蜘蛛爬在脚上,等等,虽然都是中国传统的谐音比喻图案,但是难免落入俗套。加之当今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这些传统图案已经不能满足现今社会的审美情趣了。玉雕师只有锐意进取,不落窠臼,才能创作出真正有创意的新作。” “人如玉,玉如人。观其人如识其玉,赏其玉如见其人。”这句话用来评价李东最适合不过了。这位大理于智,慧于言行,不以私心而断取的玉雕师,在此去经年的30年漫长光阴里,用自己的青春、梦想、思想、学识、内涵、修养,为玉雕界带来了一部部经典作品。中国玉雕,也因有他的存在,而平添了一抹亮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