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认清个性 顺势引导 事半功倍

 youbam0619 2016-06-20

/友竹

   本书作者张淑芬是心理学博士、教养专家,她在序言里提到,教养孩子不应该以“问题为主”,而应该以“孩子个性为主”。这也就是说,不要依“问题”来教导孩子,而要顺着孩子的“个性”来找最佳解决办法。

 

   我们可以在书中多次读到作者对幼儿的“体谅”,即使他们有时表现得很令父母头疼:他们可能在学习上总比同龄孩子慢半拍;他们可能出了门就死活不肯讲话,容易被人指责无礼貌;他们可能拒绝上学,每天送去学校的路上都要哭啼、挣扎,让父母精疲力尽;他们还可能动不动就对小伙伴“动粗”,习惯性地欺负别人……孩子们的缺点似乎列举不完,家有“问题”儿女的父母们真是操碎了心。

 

  作为父母的你应该知道,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都是有原因的,也绝不是父母打骂、恐吓、威胁利诱等手段能矫正的。有些问题可能会出现在孩子特定的年龄阶段,也有些问题可能受了周围人的影响,特别是父母等生活上比较亲密的人会对幼小孩子的行为特征产生极大的作用力。任何时候都不要低估孩子的模仿能力,他们总是有样学样的。父母日常行事准则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他们都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在合适的时候亲自试行。

 

   父母需要对孩子付出足够的耐心,正如作者所说“教孩子不必爆青筋”。而应该先弄清楚自己孩子的个性以及出现问题的根源。每个小孩都有自己的发展进度,作为家长不要总把孩子的各项发展指标统统拿来与别家小孩比较,否则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焦虑。焦虑的父母一旦把不良情绪传递给孩子,孩子就会被推入强烈的自责中被责备感中。年龄尚幼的孩子还不能妥善处理这类心理压力,会造成对学习、对父母的反感。

 

   所以,父母必须先拿掉自己的焦虑感,按照孩子的程度,一步一步地引导他。孩子在学习新知识和技能时,父母应该给予充分的耐心和包容,不要不耐烦,更不要催促,否则会适得其反。而当孩子愿意并试着迈出第一步时,不论成功与否,也不论是否有进步,或者只是极小的进步,都要为他的努力与表现大声喝彩、用力拍手。

 

   成长过程中,父母一定要善用“正面暗示力量”,去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而绝不能使用“负面暗示”教育方式。心急的父母在看到孩子那不令人满意的状况时,“负面暗示”常常会不知不觉脱口而出,作者认为,孩子在听到“负面暗示”时,本来可成长的智力,会立刻被压抑、限制,并最终变成家长最不愿看到的样子。所以说,母的说话方式,深深影响着孩子将来的智力发展。对于这点我深有体会,从小被父母否定的孩子总是自卑的,而且他也会习惯性否定他人。

 

   本书还告诉我们,对于孩子出现的某些不恰当行为,父母不要急着给他贴标签,身为父母要学着以智慧的眼光来看待孩子的表现。父母应该在意孩子的感觉,而不是行为,更不应该在意他让你丢面子。孩子也会存在各类心理压力,外人和父母的不良情绪和话语都会加重他们的压力,父母在期待孩子进步或改正的同时,应该先尽力为孩子缓解压力,而不是一味加重其思想负担。

 

   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个性相同的孩子。每对父母的宝贝都是独一无二的,找到他特殊的个性、心理特点、优点和潜质,尊重孩子的天性,顺势引导,以正面鼓励为主的教养方式,自然能让孩子既生活快乐又变得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