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画境·诗境·禅境——文人树盆景系列讲座(二)

 渠渠渠 2016-06-20

上一期我们讲述了文人树之美的自然之美,欣赏了文人树盆景的根、干、枝、叶、花、果、姿态以及季相之美。本期我们继续讲述文人树其他方面的美。


2.线条之美

    线条是一种富于东方艺术特色的表现形式,它在书法、篆刻、绘画、园林等艺术门类中均有体现。它们不仅是单纯的线条,也不仅是塑造作品的元素,还是作者表达意志、思想、个性以及感情的手段,因此有人说中国艺术是线的艺术。

    文人树盆景主干细瘦,枝简叶疏,结构清晰,线条的细微变化都能清晰地显现出来,因此是重要的审美特征(图12)。


图12 

景名:婀娜 树种:马尾松 树高:130厘米 树龄:约40年 作者:韩学年

鉴赏:这件作品的素材取自山野,创作时充分利用其天然的形态,线条流畅而富于变化


    我们从一些中国传统艺术中,可以更好地认识文人树盆景的线条之美。中国的书法和篆刻是抽象的线条艺术。书法的字形结构由线条组成,能充分体现书法家的个性。尤其是草书的线条,注入了更多的情感、精神和生命意味。唐代怀素的草书,上下翻转,恣肆放纵,若天马行空(图13)。现代齐白石的篆刻,大刀阔斧,横冲斜插,线条淋漓酣畅(图14)。在书法中,同样的字由不同的人写出,就具有不同的个性。也许因为文人树盆景的线条因素较为突出,作者的个性也表现得较为明晰。这一点与书法类似(图15~16)。

中国绘画与书法同源,也特别注重线条的造型。东晋顾恺之奠定了用线的基础,之后历代画家通过自身的实践不断地完善了线条的艺术表现手法。唐代吴道子所画人物的衣纹犹如被风吹扬,被称为“吴带当风”(图17);南宋马远画的松树,主干刚劲,枝如屈铁(图18);清代郑板桥画兰竹,线条恣意纵横,无拘无束(图19)。正因如此,中西方的传统绘画呈现出两种不同的风格,西方传统绘画以“块面结构”为主,中国传统绘画则以“点线结构”为主。


图13 

唐代怀素《自叙帖》(局部)。这件草书作品的线条如“铁画银钩”,上下翻转,起伏摆荡,有疾有速,有轻有重,极富音乐节奏感


图14 

齐白石的篆刻,大刀阔斧,横冲斜插,线条淋漓酣畅



图15

景名:曲水流觞 树种:马尾松 树高:95厘米 树龄:约30年 作者:郑永泰

鉴赏:作品以根代干,下跌的大枝曲折变化,幅度极大,其线条犹如书法作品,个性极为鲜明



图16

景名:双蛟戏涧 树种:雀梅 树高:100厘米 树龄:约40年 作者:韩学年

鉴赏:这件作品的双干势如蛟龙戏水,线条刚柔曲直,变化多端,一泻千里,颇有书法中狂草的笔意


图17 唐代吴道子《八十七神仙卷》(局部)



图18 宋代马远《松月图》(局部)



图19 清代郑板桥《兰竹图》



    与中国画一样,文人树盆景主要通过线条来表现画意。每种线条都有其性格特征:直线的挺拔、有力和静穆,曲线的柔和、流畅和抒情;粗线的厚重、刚强,细线的轻盈、飘逸等等,区别显著。盆景创作时注入的感情和意趣使树木的线条产生了鲜明的个性,而不同线条的组合不仅使作品呈现韵律之美,还可表现个人的气质(图20)。


图20

景名:仙风 树种:马尾松 树高:150厘米 树龄:约60年 作者:陈昌

鉴赏:作品通过不同的线条组合,达到粗细、疏密、曲直的对比和变化,产生一种韵律之美


    文人树盆景的线条讲究变化多样,有的刚劲挺拔,有的柔曲流畅,有的刚柔相济;直线与曲线结合,阳刚与阴柔互衬,雄壮与清秀兼具,既有对比变化,又有协调统一。这些线条经过高度提炼和过滤,既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它们表达了情感,又个性分明,并与中华民族传统的审美观一致(图21~23)。


图21

景名:石破天惊树种:榔榆 树高:90厘米 树龄:约40年 作者:吴成发

鉴赏:这件作品的线条刚劲挺拔。双干笔直向上,主次高低变化鲜明。顶端跌枝曲折多变,与主干形成曲直的对比,增添了作品的震撼力


图22 

景名:依依 树种:璎珞柏 树高:105厘米 树龄:约30年 作者:赵庆泉

鉴赏:这件作品的线条柔曲流畅。璎珞柏枝条柔弱下垂,用以表现柳树姿态,颇具风情。作品主干微弯,大枝上扬,小枝下垂,整体线条柔和


图23

景名:流水行云 树种:马尾松 树高:140厘米 树龄:约50年 作者:韩学年

鉴赏:这件作品的线条刚柔相济。它是大悬崖式文人树,主干倒挂,线条曲直相间,如山中飞瀑


3.空间之美

    文人树盆景以清瘦为基本格调,以简约为主要特征,以空灵为审美境界。通过虚空留白、简洁造型、疏密聚散等几方面来表达虚实相生的空间之美。

    如果将文人树盆景看作立体的中国画,其“画面”上就有着较其他盆景类别更多的空白。这种空白在中国画中叫“留白”或“计白当黑”,意为画处重要,无画处也同样重要,“白”与“黑”相依相生,相映成趣。正如清代画家戴熙(1801~1860)所说:“画在有笔墨处,画之妙在无笔墨处。”留白所形成的虚空可以给人无限的想象空间,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南宋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图24)。再如清代画家朱耷的《雏鸡》(图25),可见一条鱼,抑或一只雏鸡、一棵树、一朵花、一个果,就足以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

    虚空显示了一种空白的充实,一种静默的力量;虚空不是无话可说,不是可有可无;虚空中可见物外之景、空间之美,犹如音乐中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虚空中可听到言外之言,了解到作者的胸襟和人品。


图24 

南宋马远《寒江独钓图》。画面上只有一叶扁舟和几条波纹,远景和近景都留白,留给观赏者去想象。作品极其简洁,却描绘出诗一般的境界,仿佛让人看见了大江的浩淼



图25 

清代朱耷《雏鸡》。作品寥寥数笔,意蕴无穷


    文人树盆景的造型均十分简洁,愈是简洁,虚空就越多,想象的空间就愈大,给人的印象就愈深刻,同时也更有助于借物写心、以景抒情。于是,盆景上的枝叶总是少之又少,直至不可再少,不仅主干的中下部极少出枝,即便是顶端枝叶也较一般盆景稀疏,大有“清高绝伦,一尘不染”的味道(图26~28)。


图26

景名:寂然 

景名:寂然 树种:马尾松 树高:150厘米 树龄:约30年 作者:韩学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