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我11》,再看《青红》,觉得两部电影中有很多相似的场景。比如群情激昂的人们聚在一起唱歌——以那个年代人们特有的饱满热情和赤诚嗓音;比如处决犯人的枪声——照我看来,这本该是电影和小说中令人惊悚的场景,可在那个年代刑场却变成了公开的秀场,不惟大人们去看,孩子们也涌过去观看了。想想真是不可思议。 文革期间发生过许许多多的事,这些事情有的我们能从文学、影视中看到,有的看不到但能从经历过那段日子的老人们口里听到。导演王小帅的父辈们正是像青红的父母般,从大城市被动员到荒凉农村做贡献的人民中的一员。他们曾经满怀激情、响应“上面”的号召,带着梦想带着家庭,全力以赴支援三线建设。可是到后来,因为看不到希望,因为日渐长大的孩子们,他们想回城了。而在那个年代调动工作、档案又是多么艰难的一件事! 恰在这父亲为了孩子们的前途拼命撑着去求领导、拉同事的时候,女儿青红却跟他杠上了。父亲脾气暴烈,与家人之间一句话说不好就会引爆他体内的烈火。而女儿虽然常常闷声不响,却也相当倔强。上学路上父亲尾随她;放学了也会在她背后秘密监视;学校组织实习,为了避免她与小根见面纠缠,父亲不顾老师反对,坚决给她请了长期病假。但是父亲的做法还是无法控制青红渴望自由的心。青红用计谋暂时摆脱了父亲,跑到好朋友小珍家里,她们在房间里自由自在地听流行歌曲。青红跟小珍去了地下舞会,见识到了传说中的大帅哥——婚后跟小珍私奔的男人。尽管她根本无法适应里面的气氛和节奏,又一再声明不想去,但她还是去了。这可能也出于父亲对她严加管制的反作用。父亲一贯认为自己对孩子们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爱,即使让孩子们反感、想逃离,他也不在意,好像根本没什么可反省的。而孩子们只是觉得父亲过分和不可理喻,他们之间完全没法儿沟通,这是最可悲的事。 但是父亲的火爆脾气在面对小根时完全收敛了,面对喜欢女儿的小伙子,他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请求他结束对青红的感情,也把握好自己的前程。因此,很多人在感叹那个年代对年轻人的压抑,我却在看的过程中对青红的父亲满怀同情。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理解父母的苦心,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把握自己的情感和命运。所以,在成长的路上能够多理解一下跟不上潮流的父母,也算莫大的孝道。 每个讲述文革往事的故事几乎都会讲到爱情,特别是令人无限眷恋的初恋,如《山楂树》,如《孔雀》。看到那时的男女青年想爱不敢爱、相爱不能爱,只能一个人躲在角落伤心难过,或两个人偷偷抱头痛哭,作为观众的我,看到这种场景总忍不住落泪。可是在那个让人委屈的年代,爱情大抵都是这个样子的。那时代当然也有人不为爱情痛苦,因为他们甚至被剥夺了经历爱情的权利,而那才是最可悲的!
|
|
来自: youbam0619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