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八字和六字_李开周

 零极限2015 2016-06-20
很多朋友都以为,算卦就是算命,算命也是算卦,只不过一种迷信俩叫法罢了。其实,算卦和算命还真不是一回事儿。
比方说,您挤地铁,丢了钱包,问我能不能找回来。我会摸出仨铜子儿,掷在地上。两正一反(带年号那面为正,不带年号那面为反),记一个“阳”;两反一正,记一个“阴”;全是正面,记一“老阳”;全是反面,记一“老阴”。按照这套规则,连掷六次,得到六个阴阳,组成一个重卦,然后翻易经,查出那个重卦的意思,再告诉您,那钱包究竟是被盗了,还是被忘在家里压根就没带出来。
这是算卦。
再比方说,您家里添丁,得了一大胖小子,又跑来问:孩子将来前程如何?这次我不掷铜板了,改让报出小家伙的出生时间:哪年哪月哪天第几点;然后掐指头或者翻黄历,把年月日时换算成干支,也就是甲乙丙丁子丑寅卯那些;再把干支换算成五行,也就是金木水火土那些;再然后,根据五行的生克关系,分析您孩子的性情脾气,看他将来是适合登台PK做快男呢,还是适合开着战机去反恐。
这是算命。
所以算卦和算命不一样,前者拿周易做理论基础,在“心诚则灵”的指导思想下,借助偶然事件预测未来;后者拿五行做理论基础,在“天人合一”的指导思想下,借助出生时间预测未来。另外,算卦得出的结果是偶然的,就像扔铜钱,完全建立在概率之上;算命得出的结果也是偶然的,但其偶然跟外在的铜钱无关,而取决于出生的时间。所以每算一次卦,都可能有一个结果;但是不管算多少次命,排出来的干支和五行都是一样的。也因为这个缘故,迷信的中国古人会为找不到钱包这种偶然事件去算卦;而一旦涉及生死大事,都要通过算命来预测。
《金瓶梅》第六十一回,李瓶儿身染重病,久治不愈,请了一吴神仙算命。那吴神仙先问生辰年月,知道李瓶儿生在某年的农历正月十五中午十二点左右,就把算盘一打,说道:“这个命,辛未年,庚寅月,辛卯日,甲午时。”这位吴神仙说的“辛未年”,是指李瓶儿出生那年的干支是辛未,“庚寅月”指出生那月的干支是庚寅,“辛卯日”指出生那天的干支是辛卯,“甲午时”指出生时辰的干支是甲午。年、月、日、时,各有一组干支,合起来八个字,不管算健康还是算爱情,都在这八个字的基础上推衍开去,所以算命又叫推八字或者排八字
窦娥女士曾经唱道:莫不是八字该载着一段忧?谁似我无尽头,须知道人生不似水长流。我从三岁母亲身亡后,到七岁与父分离久,嫁的个同住人,他
可又拔着短筹!(《窦娥冤》第一折)
打小没了娘,父亲不在身边,刚出嫁,爱人又死了。苦不苦?苦极了。为啥这么苦?看来是命定。窦娥这时候是信命的,如果她对面站一算命先生,我猜她会像瞧见上帝那样扑过去,请人家排排八字,看这辈子可还有翻身的机会。前提是:她坤包里还有几块钱可以付账。
窦娥生活在元代,那时候流行排八字;李瓶儿生活在明代,那时候同样流行排八字;如果您留心一下《红楼梦》还能发现,在清代谈婚论嫁,排八字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工序,其严格程度不亚于登记之前做一回婚检;此外两宋人民也排八字,这在宋人笔记中可以找到大量证据。而在北宋之前,不管您翻正史还是读小说,都不可能找到排八字的记录。倒不是因为北宋之前的人不喜欢算命,而是因为那时候还没有八字这种说法。
现存的史料足以证明,早在唐朝就有通过出生时间算命的习惯,但唐朝人只依据生年、生月和生日(李虚中《推禄命》),少了生辰那组干支,只能排出来六字。到五代末北宋初,有位徐子平老先生把生辰补了上去(徐子平《珞琭子》),从此排八字算命的方式才告诞生。
从概率的角度看,八字确实比六字优越多了。您想啊,这地球六十亿人,如果只用生年来预测,只能每一亿人共享一种命运(假定人的平均寿命是六十岁,且不同年龄的人数平均分布);如果用生年生月预测,也只能每八百万人共享一种命运;用生年生月生日预测,每三十万人共享一种命运;年月日时都用全了,共享同一命运的只剩两万五千人。可以预见的是,如果我们仍像古人那样迷信,大概还会弄出来排十字的把戏,把出生在哪一分钟也考虑进去,这样每四五百人一个命运,貌似更精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