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 我们读错的唐诗

 PMken 2016-06-21

[摘要]你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读过许多美丽的诗……等等!你确定你读对了吗?今天听谢老师八一八那些我们读错的唐诗。

文/谢琰

唐诗流传至今,要穿越战火纷争、改朝换代,要穿越文人的有心之改和刻工的无心之失,要穿越语言发展所带来的阅读障碍,要穿越历史距离所营造的文化迷雾和情感隔阂,等到它们来到我们眼前,已不再是当年模样。幸运的是,一方面不断有人制造错误和幻觉,另一方面又有历代学者前赴后继地为唐诗祛除障垢。今天,咱们就来驱驱魔、去去魅。看看你读错了没?中魔了没?

1 《登鹳雀楼》:作者不是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那些年 我们读错的唐诗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首诗,《国秀集》题为《登楼》,作者署为朱斌。而《文苑英华》、《温公续诗话》、《万首唐人绝句》、《唐诗纪事》均题作王之涣。《国秀集》是什么书?是盛唐人芮挺章所编的诗歌选集,此人与朱斌、王之涣为同时代人。此书的卷下既选了王之涣,也选了朱斌,而将《登楼》放在朱斌名下,肯定是可信的。

此外,中唐人李翰作《河中鹳雀楼集序》没有提到王之涣诗,只提到畅当诗。畅当比王之涣晚,是大历年间进士,他也写过一首《登鹳雀楼》:“逈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这首诗也写的不错,所以李翰会提到他。那么,为什么李翰没提朱斌的《登楼》呢?可能和其诗名不显有关,至今我们对此人所知甚少。而畅当,今天看来不是大家,在当时却极有诗名,韦应物、卢纶、戴叔伦、李端等诸多才子们都和他有诗歌往还。所以李翰一定会提到他。

又据陈尚君先生考辨,司马光《温公续诗话》、沈括《梦溪笔谈》记载鹳雀楼上有唐人王之涣、畅当的诗,这应该是宋人在鹳雀楼上补题的。考虑到宋初编写的《文苑英华》已把这首诗放在了王之涣名下,那么它肯定是在晚唐五代这段时期之内,悄悄“转移”,投奔了“新主”。由于王之涣的诗名远超过朱斌,所以诗因人贵,就流行起来。以至于到了北宋中后期,会有人把它堂而皇之地题写在鹳雀楼上,署名为“王之涣”。

2 《春晓》:题目错了?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那些年 我们读错的唐诗

夜来风雨声 花落知多少(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首《春晓》,绝大多数《孟浩然集》的版本都没问题,但偏偏是今存最早的宋蜀刻本《孟浩然诗集》(今藏国图),题目作《春晚绝句》。此外,还有明代人编的《唐百家诗》本《孟浩然集》题作《春晚》,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版本。

尽管有人指出,宋本《孟浩然诗集》文字讹误较多,不足为据,而且“晓”刻成“晚”是很常见的笔误,所以,还是以明刊四卷本(即《四部丛刊》所影印者)为准吧,人家刻的精,编的全,所以还是作《春晓》吧!但我觉得,有一个最早的刊本,有一个很重要的明刊本,都作“春晚”,我们就不应该轻易忽略。

“春晚”这个词汇,在唐诗中出现很多。今检《全唐诗》,有将近100处,而且常出现在诗题中,如《春晚游鹤林寺寄使府诸公》、《春晩雨中》等等。而“春晓”出现大约20处。更有趣的是,中唐的一位宰相武元衡写了一首《春晓闻莺》,引来很多人唱和。其诗题,有的版本也作《春晚闻莺》。可见,“春晓”和“春晚”傻傻分不清楚,不仅孟浩然诗这一例。咱们现在不能断定孟浩然原作的题目就是《春晚》,但至少不要被“春晓”干扰了我们理解诗意。

从诗意本身来看,“春晚”比“春晓”更合适。孟浩然在诗中想表达的是“惜春”、“惜花”之情,而不是春天早晨的困倦和思绪。而“春晚”的意思,就是晚春、暮春,就是“花落知多少”的时节。“春晓”呢?无论是武元衡的《春晓闻莺》及相关唱和之作,还是元稹的《春晓》、温庭筠的《春晓曲》,这些以“春晓”为题目的诗,主要描写的都是早晨起来对远人或对往昔的思念,侧重于晨起之思。而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是伏笔和铺垫,他最关心的是“春晚”,是春天的不知不觉的离开。这才是“诗眼”。

3 “读书破万卷”:杜甫读书如此凶猛?

《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那些年 我们读错的唐诗

读书破万卷 下笔如有神(资料图 图源网络)

这句太有名了,为中小学生作文所常用。但是,“破万卷”的“破”是什么意思?估计大多数人都会理解成:读书太多太勤,把书都读破了。嗯,杜甫读书真凶猛!

现代人这么解,其实古人也会这么看,而且解说得更为活灵活现,甚至更有想象力。清人仇兆鳌《杜诗详注》云:“书破,犹韦编三绝之意,盖熟读则卷易磨也。张远谓识破万卷之理,另是一解。”把“破万卷”理解成“韦编三绝”,更形象了;理解成“识破万卷之理”,就引申得更远。总结起来,“破万卷”可以包含三种意思:第一,博览群书。第二,熟读书破。第三,理解深刻。

为什么一个“破”字引发如此多猜想?原因只是:它是杜甫写的,而且接了一个下句:“下笔如有神”。于是越说越“神”!其实人家岑参说过一模一样的话。《北庭贻宗学士道别》云:“万事不可料,叹君在军中。读书破万卷,何事来从戎。”同样的话,放在这里,似乎就只剩下一种意思了:博览群书。

那么,杜甫自己怎么看待“万卷”呢?《郑典设自施州归》云:“群书一万卷,博涉供务隙。”《可叹》云:“群书万卷常暗诵,孝经一通看在手。”《柏学士茅屋》云:“古人已用三冬足,年少今开万卷余……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这三首诗里的“万卷”,都仅仅是在说博览群书,没有深意。

所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仅仅是在说一种朴素的道理:读书多,就能写得好。杜甫读书,没那么凶猛,也没那么深刻,他强调的是博览,这是初盛唐人读书的习惯。他们藏书,抄书,编书,但很少有精辟的思考和见识。

那么,“破”究竟作何解?

一种理解,“破”就是“过”。我们现在还有“破百”、“破万”之说。“破”当“过”讲,初唐人沈佺期就有这么用。其《度安海入龙编》云:“别离频破月,容鬓骤催年。”“破月”,就是超过一月。杜甫自己也有这样的用法。如《绝句漫兴》:“二月已破三月来。”《白帝楼》:“腊破思端绮,春归待一金。”“二月已破”,就是已过;“腊破”,就是过了腊月。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破”都和时间相关,所以“破”如作“过”讲,和“万卷”搭配,感觉比较奇怪。

另一种理解,“破”就是“遍”,我认同这种说法。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破,犹尽也,遍也。”所以,“破万卷”强调是的极其渊博,有“涸泽而渔”之感。又李贺《潞州张大宅病酒遇江使寄上十四兄》云:“系书随短羽,写恨破长笺。”这里的“破”,也作“遍”讲,说的是信笺上写满了愁恨。

4 “白发三千丈”:李白是在照镜子吗?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那些年 我们读错的唐诗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资料图 图源网络)

读这首诗,大家都关注前两句:好夸张啊!好有想象力啊!但是,诗应该作为整体来读,尤其是这样一首短小精悍的五绝,更需要前后联系来看。如果说前两句很壮美,飞腾想象,有谪仙风范,那么,后两句的揽镜自照,是不是稍显温柔,甚至有点“娘炮”呢?更值得追问的是:对着一面小小的镜子来想象“三千丈”的白发,是不是夸张太过火了?

问题就出在:“明镜”作何解?余恕诚先生对此有很精彩的解读。他以为,题目是“秋浦歌”,那就一定要结合李白在秋浦(今皖南)的生活和写作来看。

首先,《秋浦歌》有十七首,每一首都涉及秋浦的山水风物。即使写“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也要以“赧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样的风景画来收尾。所以,“明镜”应指秋浦之水。诗歌中的词汇和意象,一定要结合题目和情境来解读。比如《将进酒》中的“高堂明镜悲白发”,因为写于祝酒之时、杯案之间,而且“明镜”与“高堂”相搭配,就可以理解成室内的镜子。《秋浦歌》就不同。

其次,李白很喜欢用明镜来比喻水,尤其是皖南之水。如《秋登宣城谢脁北楼》:“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清溪行》:“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都写于皖南。另外还有一首《与贾舍人于龙兴寺剪落梧桐枝望?湖》说:“水闲明镜转,云绕画屏移。”描写的跟《清溪行》很像,此诗作于岳阳,风景也与皖南接近。

总之,“明镜”指秋浦之水。“白发三千丈”,乃是白发倒映在长长的溪水之中的情景。《秋浦歌》其十二说:“水如一匹练,此地即平天。”说的就是这样的水。李白临溪自照,白发之影随溪水而拉长,遂有“三千丈”之联想,顺理成章,自然脱俗。

读错了唐诗,怎么办?

我们举了四个例子,来说明读唐诗时可能会遇到的种种“陷阱”:作者,题目,字词,意象,都有可能出现误读。这些误读中,作者和题目,属于“硬伤”。要克服“硬伤”,需要很多年的积累,需要文献上的敏感,很难做到。我的意见是:如果“硬伤”不太影响我们的阅读和思考,就可以忽略;如果影响了,就要注意。比如读《登鹳雀楼》,你关注的只是盛唐气象、鹳雀楼的气势,那么作者问题就无伤大雅。如果你要根据这首诗来考证王之涣的生平,那么就得格外注意。再比如读《春晓》,如果只关注“春眠不觉晓”,看淡了作者的惜花、惜春之心,那就不如大笔一挥,改成《春晚》吧!反正也有文献上的扎实依据!如果你本来就深会作者之心,那么题作《春晚》、《春晓》都无所谓。

至于字词、意象等方面的误读,属于“软伤”。“软伤”的克服,需要我们养成严谨、扎实、深思的阅读习惯,去发现悖谬、含混之处。比如,我们不要总是用现代汉语的习惯来解读古诗,就不会轻易地把“破万卷”理解成“磨破”、“破解”。我们不要只孤立地阅读一首诗,而是要把它周围的诗都读一读,这样就能发现《秋浦歌》的奥秘。做到这些,就能避免很多误读。

其实,唐诗的思想、情感、文本字句、文体形式等方面,还会出现很多误读。咱们以后有机会再接着说。

转自腾讯儒学合作媒体“章黄国学”微信公众号(ID: zhanghuangguoxue)。

那些年 我们读错的唐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