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求之施一粒万钟 有求之施万金无功施恩者,内不见己,外不见人,则斗粟可当万钟之报;利物者,计己之施,责人之报,虽百镒难成一文之功。---《菜根谭》 对于施舍恩惠给人家,断不能有一点点虚荣作祟的心理,要完全发自内心深处的同情心,切不可存有已经施舍了的念头。对外说,也不能有他人已受了我的好处的想法存在。只要以这种虔诚布施的人,纵令是一小斗米,也胜过施万钟米的功德! 还有,以东西救济他人的,自己如果计算好所施的物品有好少、代价怎样,希望将来得到别人同样价值或超此价值的回报,这样有求报念头的施舍,虽然你是以百镒的巨金施惠于人,实际上却达一文的功德也不会有。 来源:圣印法师《菜根谭的智慧》 感悟:由于圣印法师不是专业学者,仅从佛法方面解读,论据略显单薄,论述不充分,情有可原。 施舍恩惠给人家,绝对不能存半点回报的心理,必须有“为善不欲人知”的伟大情操,因为一个发自内心的真诚施舍,绝对不会存有让对方回报的念头,所谓“有心为善虽善不赏,无心为恶虽恶不罚,如果他人点出还不任恶,则为真恶,若点出,及同心忏悔,则为假恶”。这也就是说假如抱着沽名钓誉的心态来行善,即使已经行了善也不会得到任何果报,只要是出于至诚的同情心,施者虽然付出区区之数,受者已经足可感到温暖。姑且不谈果报、功德,做人值不值得就是以此分野。只要出于至诚,虽微薄之数,已足够温暖人心;如果为了收回代价,即使付出连城财宝,也毫无意义可言。我们认清了这点,自然了解这里面所讲的道理。所以说,做人要有做人的道德原则,而不是做什么事情,都要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如果你不是真心地付出,自然别人也不会把你当成真诚的朋友,如果要想令别人快乐自己也快乐,那么,我们就应该“把自己当作别人,把别人当成自己,把别人当成别人,把自己当成自己。” 文/单眼老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