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当下时兴的送实惠活动
鼎城区善卷中学 杨建明
最近我经常看到或听到一些外地人、城里人、大公司到城郊或农村组织的五花八门的“送实惠、送福利”的新鲜活动,规模之大,参与人员之多,影响广大。不免引发拙笔写上几句。 说它“常见”,是因为一年就有好多次,在城郊、农村经常易地开展,这一周在这村隆重开幕,下周又在那村热闹登场。这几天在这个公园的角落里宣传,那几天在某个社区的空坪隙地鼓动。几个月过后,调换了方式又如法炮制;说他“新鲜”,是因为组织的方法层出不穷、“送实惠、送福利”的手段变化多端,着实让人觉得还要得,有收获。但不管是什么方法、什么手段,不变的是最终举办的人得到大实惠,参与的人在“面子”作用下耗出了诸多时间,奉出了与所得不值的银子。 这些活动大吹大擂,有显眼的标语、盾牌,有现代化的音响,让人没有怀疑理由,往往在台词中有感谢某某组织、某某领导的字眼,让人更加相信。尤其是活动组织者在以下几方面下了功夫: 活动名称吸引人:健康万里行;关注生命、关注健康。往往都用标语、横幅、盾牌、广告印刷品大张其鼓宣传,家喻户晓,人人皆知。 活动对象特别:老年人群体,留守妇女群体为主。农村则是广大的农民。 活动地点“安静安全”:在城郊利用较大会议室、广场、空坪隙地。在农村则是租用一农户禾场或是交通方便的平地。 活动期限短:每期少则三五天,多则十天半月。 活动时间偏早:城市早上八点以前(年轻人未起床、上班前),农村则在上午八点半至十二点(农村人自由,但要保证午餐时间,关键是他们往往负责有留守学生)。 参加人数众多:少则几百,多到千余。当然,每天的人员有可能变动,但相对固定的人居多。尤其是组织者变着法的吸引,往往让人欲罢不能。 活动步骤: 第一步:广泛散发广告。有好多人在街巷马路上,见到老太婆、老大爷就往手上递。在农村则是送到家入到户。广告上有活动的时间、地点,送优惠、送福利的条款。宣传车则是架上广播在公路沿线轮番轰炸。 第二步:全面施舍小惠。每天每人一件:一把挂面,或一斤或几个鸡蛋,或一把筷子,或一袋卫生纸,一个塑料盆子或钢盆子,一个手电筒。让人感觉好实用、好合算,尤其是让人感到组织者守信用,真的是“送实惠、送福利”。 第三步:听取精彩演说。演讲的人能说会道,甜言蜜语,往往风趣幽默,让参加活动的人倍感亲切;他们说得水都能点灯,让人深信不疑;老人们洗耳静听,听得入迷;年轻点的开始还稳得住只是看看热闹,随着时间的推移,目睹着别人真的得到了实惠,后来也稳不住台子了。 第四步:兜售“特别”产品。组织者的真正要兜售的产品大多是保健用品、家用小电器、医疗器械、餐具,适合老年人群,好象是居家必备,之前没有,这个则先进、现代化。自己购了有用,还给儿孙和家人挣了面子。这些产品的价值,少则三两百,多则上千元近万元。 参与活动人的“享受”: 一是大多数老年人、妇女、农民闲着没事干,去参加活动能消磨时间,每天还能免费领到一些实惠。 二是有些保健品、家用小电器、医疗器械、餐具可能起到一丁点保健或者还实用,家里也需要,宣传者说只是正规店面价格的五分之一、十分之一,想花点钱试试看。 三是一次掏几百上千元钱,大多数都有点忍气吞声、不甘心情愿,但要挣面子,一掷千金者也不泛其人。 四是举办活动的人员,虽然磨破了嘴皮、声嘶力竭、大汗淋漓,最后总能赚到不少的米米,对于每天送出的小实惠,该是成十上百倍的回报。 五是类似的活动太频繁,老年人都有些烦,但又控制不住超强的诱惑;儿孙们原本有些报怨,但苦于面子生怕在邻里人眼里落下“小气、舍不得、不懂得科学生活”印象,尤其是不能在老人心里落下“不孝顺”的坏名气,所以往往是任老人们为所欲为。 真实的结果:得到了些许小恩小惠,花去了成百上千元的钱,买回的保健品、家用小电器、医疗器械、餐具,保健效果不太明显,医疗器械也用不了好长时间,家用电器好看不好用,餐具寿命短,赠送的纪念品更是不值钱、占房间,好多都是三无产品。 (2016.6.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