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甄妃:那个让曹操父子反目成仇的悲情女子

 关福 2016-06-21

我不钻研历史,更不愿钻历史的牛角尖,对于史料,奉行集思广益而后试图作逻辑推断。


我因为看了粤剧《洛神》,对于流传千古的甄妃与曹植的恋情之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事缘于我那爱好粤剧的母亲。记忆中,过去的十数年来,我的母亲不时地在有意无意之间向我灌输粤剧文化,而我始终如粤语所讲的“只耳入,只耳出”,根本无心恭听,直到最近,我居然能够静下心来端坐于电视机前把一部七场戏的粤剧光碟分两天两次看完,真真是个奇迹,从前的我只要一听见“嘀嘟噌”的粤曲音乐及生旦的尖声高唱之声,便要逃之夭夭。我向来觉得粤剧的唱声过于尖利,不知是否因母亲的精诚所致还是因年龄渐长的缘故,我居然开始接受粤剧。


我刚刚看完的粤剧剧目有龙剑笙与梅雪诗的《紫钗记》和《帝女花》,还有就是林小群的《洛神》。经过上网查找,才发现《帝女花》原来被称为粤剧的戏宝,可见我是个切头切尾的粤剧盲,《洛神》这部戏引发了我对其故事的真实性的追究。


很快地,我在互联网上读尽了自己认为该读的文章与文献,脑海里把所有相关的资讯过滤整理,渐渐地理出一条思路,与粤剧《洛神》的故事情节大有出入,不过,母亲还是愿意沉迷于戏剧的演绎。


甄妃(183年–221年),是汉末三国时代魏国曹操的太子曹丕之妃,她原为袁术的儿媳妇,在当了三年袁家媳妇后,二十二岁时被迫改嫁曹丕,当时袁术被曹操打败,甄女成为曹家的战利品,尚未成家的十七岁的曹丕为她所惊艳,先下手为强,恳请其父成全这门婚事,曹操其实也有意把这美少妇占为己有,只是碍于与儿子争妇而答应了曹丕的请求。于是,甄妃成为了曹丕的原配之妻,相继诞下一子一女,即曹睿和东河公主。


其后的十八年,甄妃的身份一直是太子妃,曹丕在魏王曹操病逝后继承曹氏基业,并废黜汉献帝,自立为帝,然而,甄妃并没有被册封为皇后,因为曹丕身边缠绕着一位比甄妃年轻而工于心计的郭女王,郭氏为圆其皇后梦,不惜施尽毒计,终使曹丕逼迫甄妃饮毒酒而身亡。甄妃死后五年,曹丕得病而薨,他们的儿子曹睿继位登基,追谥甄妃为昭明皇后。从此便有了“甄妃”和“甄后”的称谓,鉴于甄妃生前未被封后,我认为,还是保留“甄妃”之称为宜。


根据各项史书的记载,甄妃是名才色双绝的女子。先说她的色,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曹丕之弟,在甄妃逝后的第二年,即公元223年,写下千古名篇《感甄赋》,以绝笔把甄妃的天姿国色展示无遗,如果说,从那么文绉绉的字里行间中去想象美若天仙的甄妃颇费些功夫的话,那么,凭曹操与子争妇的事实,足见她是人间罕物。要知道,曹操和多数的帝王一样,后宫妃嫔如云,他居然为自己的敌人——袁术的儿媳所迷,可见当年甄妃的魅力绝对是不容置疑的。


曹操和他的儿子曹丕都只为甄妃的美貌所倾倒,事实上,甄妃的才情智慧也备受世人赞誉。甄妃是甄家数名子女中年纪最小的,她也最聪颖和最好学,知书识礼的她早早就名声远播。当她十岁时,力劝其母用家中的粮食救济穷人,甄家幺女的所作所为体现出其超凡大度的气量,堪称女中豪杰。


只是,在一千多年前的中国,一个女流之辈注定是男人的笼中困鸟,甄女由于其出众的美色,更成为男人争夺的鸟儿。


甄女嫁作袁家妇后并不快乐,因为她的夫婿袁熙既不懂怜香惜玉,也不会琴瑟和音,即使如此,她依然遵从妇道,上敬公婆,下恤幼仆,袁家上下皆敬爱之。


曹丕的出现,确实令甄妃以为自己遇上了真命君子。在她童年时,已有相士预言,此甄家女日后必是贵人。可惜,她始终是遇人不淑,最后悲惨而死。


十七岁的曹丕,英姿飒爽,气宇轩昂,而且文才非凡,与其父其弟并称“三曹”,因此,曹丕与甄妃,可谓郎才女貌,才子佳人,令人称羡。


曹丕曾经相当珍爱甄妃,不过,随着曹丕与曹植争夺太子位,曹操染病而死,曹丕独掌大权,废汉帝,自立国号的演变发展,甄妃与曹丕之间的关系已渐行渐远。


甄妃是个接受正统教礼教育的女子,加上她天性正直善良,眼见自己的夫君为争权力不惜残害其亲兄弟,她难以接受,却也无力劝阻,此外,曹丕身为魏君,妃嫔不计其数,与甄妃的恩爱情怀早就烟消云散。本来,甄妃并不指望被册立为皇后,即便如此,她作为曹丕的首席夫人,还是挡住了后来居上的郭女王通往皇后之路,因此,甄妃注定要陨落。


与曹丕相比,曹植的诗赋才华更胜一筹,而且,他远不如曹丕心狠手辣,无情无义。曹植是个典型的中国才子,放浪形骸,不拘小节,恃才傲物,胸怀大志,只是,命运不济,志无可展,虽然深受其父曹操的赏识,但是其兄曹丕怀有蛇蝎之心,在失去曹操的荫蔽之后,他的处境维艰,度日如年。


甄妃比曹植大十岁,而且是曹丕之妻,道理上不会节外生枝,问题在于,甄妃是名绝代佳人,生在富贵人家,从小养尊处优,长成后嫁作宫廷妇,享尽荣华富贵,其姿容仪态岂是寻常妇人所能比拟的?


曹植十二岁的时侯,甄妃进入曹家。古人早熟,东西方皆然。二千多年前的古罗马男子,在十二岁上下便开始进入成熟期。在英国广播电视台推出的多集电视剧《罗马》里,有一个小片断,讲的是古罗马的第一位独揽大权的皇帝奥古斯特在十二岁时被其母逼去妓窟试身,以此标志他成为男子汉。在中国,这个现象也是很平常。


甄妃在曹操的大家庭里生活了十多年,曹植在这期间从少年成长为青年,与甄妃相见相处的时日不少,面对天仙般的嫂嫂,天性浪漫,诗情横溢的曹子建如何不动情不动心呢?


最重要的是,曹植与甄妃志同道也合,惺惺惜惺惺,在这种情形之下,年龄的隔阂理当可以逾越。


不过,以甄妃所受的教育而言,她不可能甘冒与叔叔通奸的罪名。这一道心理的障碍,她永远不会逾越。我相信,在她的内心深处,她非常仰慕曹植的的才华及他的人格,但是,她是有夫之妇,尤其是曹丕这样一个手握生杀大权而又残酷无情的丈夫,只要曹植或甄妃任何一人有把柄落在他的手里,他们都绝无好下场。甄妃即使不是恋生怕死的人,也要念及自己深爱之人——曹植的性命安危,可以想象,这对心心相印,面面相视,却又无法公开相恋的精神恋人是多么备受煎熬。


甄妃最终被郭女王的野心所扼杀,曹植也被曹丕贬配发落远方,他们当初的生离亦成了死别,仍然活在人间的曹植始终苦苦地眷恋着逝去的甄妃。


在甄妃死后一年,曹丕召曹植晋见,哥哥设宴款待远道而来的弟弟,席后,曹丕把甄妃生前所用的一只金丝枕头赠与曹植,后者睹物思人,百感交集,泪如泉涌。


显然,曹丕了解曹植与甄妃之间的感情,至于赠枕头之举出于何意,史论家无定论。有人认为,曹丕为人不善,他明知道这对精神情人苦恋无果,在幸灾乐祸之余还要惹曹植伤情,在人家的伤口上撒盐,既狠也辣,可怜曹植,除了承受痛苦之外别无它法。


在返回驻地途中,曹植留宿洛水,他枕着甄妃的枕头迷糊入睡,恍惚中见已成了仙子的甄妃飘然入梦,猛然醒来,原来是梦幻一场,顿觉唏嘘不已,千言万语化作行行诗句,《感甄赋》应感而成,传诵后世:


“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


“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


“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真是字字珠玑,句句华丽,此赋一出,汉语里所有描写女神的词语都可以从这里采集得到。曹植,这位陷入了疯狂的苦恋情绪之中的文坛才子,极尽才情,把所有能想象到的最美的词汇,毫不保留地加诸于自己倾慕的佳人身上。他在赋序里写的是因洛神的传说而诗情大发,实际上是把自己朝思暮想的屈死的甄妃赋以神形再现: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


曹植与甄妃这一对才子佳人为后世谱写了一个飘渺的梦幻般的浪漫传奇。


甄妃与曹丕之子,即曹睿,继魏王之位后,对自己的生母和叔父的情感关系自然有所闻,为了避嫌,大笔一挥,把《感甄赋》易名为《洛神赋》,曹植的情怀便被转移到洛水之神上,以混淆后人的耳目。


有一篇题为《<洛神赋>背后的惊世阴谋》(2010-10-28)的博文,作者马伯庸,试图证实一个假设:甄妃为保护儿子曹睿,不惜利用曹植对自己的爱恋之情,到头来反被工于心计的郭王后所害,事件一环扣一环,错综复杂,牵涉的人物都是皇亲国戚,争夺的只有一个:皇位,读来确实令人感觉惊天骇俗,其中揭示的一些秘史,我认为言之有据,例如,曹睿不是曹丕的骨肉,而是袁熙的遗腹子,曹丕对此深知肚明,然而,碍于各种因素,他无法把这个秘密诉之曹操等家族成员,由此而影响了曹家不少成员的命运。


如果以上推断成立的话,那么,种种的算计和谋划令我不禁慨叹一句:“生作将相帝侯家之人大不易啊。”


关于甄妃与曹植的感情关系,我还是维持自己的推论。现实是残酷的,真情本来就稀缺,可惜这一对才子佳人相遇不逢时,有缘无分空嗟叹,只能凭生死之恋谱写美仑美奂的《洛神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