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年被影视剧误导了的道士形象

 空明苑 2016-06-21

提起道士,相信大部分人都被影视剧给”洗脑“了,想到的道士形象和代表人物也都是影视剧中的经典形象,可是虽然电视剧来源于生活,但是却仍然存在大部分的杜撰的成分。

那些年被影视剧误导了的道士形象

曾经风靡一时的香港道士电影,林正英的捉僵尸系列可谓是深入人心,至今都无人能超越且被多数影迷所怀念。可是大家知道林正英的道士形象并不代表整个道教道士吗?

林正英的道士形象,其实是道教中正一派的茅山道士形象,主要重视符箓和捉鬼,而道士并不是都会符箓和捉鬼,全真派道士就是重视清修,诵经和养生,不同的派别,主要的修习内容也不同。

那些年被影视剧误导了的道士形象

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中有一个神奇的邋遢道人——张三丰。

小说中,张三丰武功盖世,超凡脱俗,神龙见首不见尾。

那些年被影视剧误导了的道士形象

《太极张三丰》里面的开创了武当派,发明了太极拳的张三丰。

在今辽宁省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塔营子村靠近101国道处,有一座占地一百多亩的“张三丰仙居”。这座仿古建筑由大殿、偏殿、钟楼、鼓楼组成,庙宇中,张三丰的铜像高高矗立,仙风道骨,令人肃然。

张三丰就出生在这里。

但凡名人的出生地都称之为故居,可为什么张三丰的出生地却被冠以仙居呢?这是因为在家乡人的眼中,张三丰不是凡人,是神,是仙。

不过历史上的张三丰的身材相貌,和李连杰恐怕不尽相同。历史上载张三丰:“颀而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髯如戟。”身材要比李连杰高得多,形貌也是非常雄壮,不像李连杰那样清秀。

那些年被影视剧误导了的道士形象

那些年被影视剧误导了的道士形象

尹志平(甄志丙),相信很多人对于他都不陌生,当年那一段侮辱小龙女的片段,成为了不少人的童年阴影。

金庸笔下的全真道长大凡性格狂躁、本事平庸,与道教提倡的“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的思想大相径庭。就《神雕侠侣》金庸所描写的尹志平玷污小龙女一事,一位自称青城派俗家弟子的道教研究生忿然抗议。金庸也因此事道歉,将原著中的“尹志平”改成了“甄志丙”。

在武侠小说中武功平平、人品不佳的尹志平,其原型是中国道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他自小出家,转益多师,集全真道道法之大成,接任全真道掌教后,大建宫观,广收门徒,使全真道趋于极盛。他一生不近女色,淡泊名利,道德高尚,与小说中的尹志平迥若两人。

那些年被影视剧误导了的道士形象

《道士下山》电影自从上映就备受争议,影片主角何安下下山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抢盗和开荤,从这一点来看,他的人物设计从根本就是与出家道士的基本道德水准相背离,丑化道士形象,肆意编排,严重伤害人民的宗教情感。导演陈凯歌也因此被道教协会集体谴责,当时也是闹得沸沸扬扬,道协集体讨伐陈凯歌为何把道士拍得如此低级下流,陈凯歌先生您道德何在?

道协指出:拍道士杀人本身就是在误导大众,更何况道教清规戒律中的五戒明令戒止杀盗淫妄酒,何安下犯了四条,实在是不合教规。更令人难以忍受的是,何安下杀了人后还要请和尚指点迷津,这很明显是在扬佛抑道,影响宗教和睦,蓄意制造宗教之间的矛盾与纷争,导演陈凯歌如此的贬低道教的目的是本意为之?还是受到了境外投资方或其它势力的有意指使?

有些人觉得道协有点小题大做,电影本身就是艺术的形式,没必要拘泥于剧情,大家看着开心就好了。有这种想法的人,小编觉得挺可笑的,如果电影、电视剧只要符合艺术的形式取悦大众就好,那为何抗日剧拍成了手撕鬼子要被集体吐槽,言情剧男主角太高富帅不切实际要被集体吐槽,正因为雷剧遍地,所以现在更多的人开始追求还原历史本真的影视作品,《琅琊榜》的成功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所以靠取悦观众歪曲历史的艺术作品,是经不住历史的考验的,即使一时的成功,也是一个病态社会心里的映射。

那些年被影视剧误导了的道士形象

信息化的时代,更需要符合历史、尊重文化的艺术作品,大众的脑袋不是垃圾箱,不要媒体倒出来什么就装什么,要有自己的分析判断,好的道教文化作品很多,只是越好的道教文化融合深刻的电影,里面道教的色彩越不强烈,如《功夫熊猫》系列、《卧虎藏龙》、《超体》、《小门神》等等,这些都需要细细品读方能茅塞顿开,这正是“道”精神的完美体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