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隔代养育中的那些冲突,如何轻松化解? | 专栏 新新家长

 yanrulu2004 2016-06-21

作者: 丁颖,微信公众号“你好妈”(id:heymomnihaoma)

(友情提示:点击以上红色按钮关注“你好妈”订阅你好妈的系列文章)

.................................

5岁女孩儿妞妞漂亮活泼,今年春节以后,由于爸爸妈妈工作的原因,妞妞主要由爷爷奶奶来照顾。妞妞妈妈慢慢发现,奶奶成了妞妞的保护神。

例如,吃饭的时候,妞妞不想吃蔬菜。

妈妈:“妞妞,把菜和饭都吃完,不要只吃肉,营养均衡才好。”

奶奶:“我来吃!我只喜欢吃蔬菜,咬不动肉,让妞妞吃肉吧。”

妈妈:“不要惯着她,小朋友总是要吃蔬菜的,不吃蔬菜会缺少维生素。”

奶奶:“妞妞不喜欢吃,我下午给她买果汁不就行了。”

从春节到发展到现在,妞妞养成了习惯:遇到不喜欢吃的东西,甚至吃剩下的,就推给爷爷奶奶。老人很高兴吃孩子不吃的或者剩下的饭菜。慢慢地,妞妞变成了挑食偏食的孩子。

妞妞妈妈更担心的是,如果按照这种情况发展下去,一旦遇到父母不同意的事情,妞妞就去找奶奶,奶奶一定会拦住爸爸妈妈。如果奶奶也不同意,妞妞就跟奶奶说“我不理你了”,奶奶马上就会顺着妞妞的意思。

妈妈很纠结,她非常担心以后孩子可能会不把妈妈当朋友,只有奶奶说的是对的,妈妈说的都是不对的,甚至可能妞妞会说:“我要跟奶奶在一起,你是坏人你走开!”

这样的场景,妈妈们有没有觉得很熟悉?我自己家里也有相似场景。我有一个女儿,由于工作原因爷爷奶奶照顾孩子比较多,对孩子非常好,但是我跟爷爷奶奶的想法有很大差距。

其实,隔代养育的问题很普遍,甚至有人说,如果有一本书或者一堂课能解决问题的话,花多大的代价他都愿意。

可能令大家扫兴的是,隔代养育没有一招杀敌的秘计,没有一劳永逸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只要去尝试,对解决问题一定会有帮助。

你在害怕什么?

隔代养育几乎是我身边的每一位妈妈都会碰到的烦恼,现代社会要求妈妈们每件事都做到:工作做得好,孩子带得好,还要有好身材,似乎任何方面都做到才是符合标准的好妈妈。实际上,妈妈们没有办法完全平衡孩子和工作,于是把孩子交给老人似乎是相对比较好的选择,对有些妈妈来说已经是唯一的选择。

然而,把孩子交给老人只是问题的开始。在孩子吃喝拉撒的每一件事上,我们跟老一辈人都有不同的想法和观念。

我身边的朋友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孩子由奶奶、姥姥做主,父母是隐形人,有时间的时候领回来玩一下;

第二类,妈妈辞职回家全职带娃;

第三类,父母尽力在工作和孩子之间找平衡,在胶着纠结中等待黎明来临的那一天,这类父母最痛苦,隔代养育的问题一定会出现。

隔代养育的核心是大家都希望自己能在孩子的事情上做主,那么做主的背后到底是什么:是竞争,还是为了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看门人情结,就是说所有照顾孩子的人,无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还是爸爸妈妈,甚至家里的小阿姨,都会不自觉地产生竞争和排他的情绪。养育中的每一方都试图给孩子他自己认为的最好照料,同时坚定不移地相信他做的是最好的。

我自己就有这种倾向,认为自己肯定比爷爷奶奶做的好。

这是一种人类在生物进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认知图式。“看门人情结”有好的一面,可以让孩子从每一位照顾者身上得到最优的照顾。

但是,从另外一个方面看,这种情结很容易演变成互相争夺的场景,每个人更关心的是谁对孩子最有话语权、谁是孩子最亲密的人,孩子本身是不是能够健康发展,反而在不知不觉中变成了次要问题。关于隔代养育,每个妈妈也许并没有那么无辜。

还有一个问题需要特别说明,就是边界,临床心理学上叫界限。心理学认为,一个健康的有利于孩子成长的家庭是有共同特征的,特征之一便是家庭有界限。简单来说就是爸爸在爸爸的位置,妈妈在妈妈的位置,孩子安心做孩子,3个人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一个小家庭的边界。

有意思的是,受传统文化影响,我们跟父母之间的分离和界限普遍做得不好。很多时候,即使我们认识到这个问题,想跟父母划清界限,帮助自己和家庭树立起合理边界,也不容易,甚至令人痛苦。

但从长期来说,界限对小家庭的发展、孩子的成长,以及整个家族关系的成长有很大的帮助。一位心理学专业的大师曾经说过,家庭关系的健康不分中西、不分文化,健康的家庭一定有界限。

关于控制权的问题,我个人一贯的立场是,谁的孩子谁做主。这里面有一个前提,母亲理论上是孩子的首要养育人,虽然受现实所迫,但努力去做总能够做到,如果上班忙,下班后可以陪孩子玩儿,哪怕要出差,也可以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提高陪伴质量。

在养育上,我们承担了自己的义务,就会拥有相应的话语权。如果把这个义务全权交给长辈,同时又要求随时随地拥有最优话语权,对孩子的成长和家庭关系都不利。

从孩子第一到关系第一

我喜欢问妈妈们几个问题:在你的家庭里面,什么关系最重要?是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的哪一个?当孩子跟你的先生出现矛盾的时候,你会觉得安抚谁更重要?

很多妈妈在育儿当中自觉不自觉的思路是:任何事情孩子第一,把孩子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

微信曾经流行过一组中外家庭的比较图,其中一张是描述孩子的地位,中国家庭的孩子处在圆心,是一切的中心,而西方家庭的孩子跟父母平行,每个人看起来都很重要。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真的好吗?

我参加孩子的第一次家长会时,看到学校的大会堂布置了一条大横幅,上面写着“孩子是你毕生的事业”,我心里很害怕,如果一个妈妈把孩子当成自己毕生的事业,是否有问过孩子愿不愿意呢?

临床心理学有一个说法,一个人是否健康和幸福,是由他与周围万事万物的关系来决定的,比如与父母的关系,与朋友的关系,与自然的关系等。

如果我们希望孩子幸福快乐,就要教给孩子如何处理自己与万事万物的关系。

关系教育是养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包括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亲子关系等,只有关系本身和谐了,孩子才会得到最全面的成长,而不是单方面牺牲去成就另一方面。在家庭里,如何处理与长辈的关系其实是一种很好的示范。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只要关系足够好,哪怕是单亲妈妈也可以带好孩子,但如果是一个大家庭关系紧张,对于孩子的伤害反而更大。

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方法

所有的养育方法中,最主要的一点是因人而异,不一样的家庭有不一样的方法。

有的妈妈问我:怎么样才能让老人不要管孩子管得那么细?但也有的妈妈问我:怎么样才能让什么都不管的老人稍稍管管孩子?

可见,世界上没有两个相同的家庭,就如同没有两个相同的孩子一样。分析这个问题的时候,第一件事情是要看你的家庭是什么样子,然后才能找到合适的方法,很难有一概而论的结论。

可以通过一个例子告诉大家一些如何去尝试有效的方法。在0到3岁的阶段,吃饭问题一般来说是隔代养育的核心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多。

进食焦虑几乎是人类的本能,这关系着能否生存。说远一点,原始社会的人吃不饱就可能活不下来,所有人都会有最原始的焦虑。说近一点,我们的祖辈是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走过来的,他们几乎都经历过挨饿,因而会把自己的童年感觉投射到孩子身上。

每个人的经历会对看待世界的方式造成影响,这种影响会泛化到家庭里。在养育初期,母乳一定是被最多人关心的问题,有没有奶?够不够吃?之后,会出现什么时候添加辅食、要不要喂饭、孩子能不能自己吃等问题。

这个时候我的建议就是一点:评估各种选择,不要去竞争谁更正确。

不同的家庭面对隔代养育的不同问题,处理的策略可以完全不一样。简单来说有个原则:谁的父母由谁来负责主要沟通。比如在我家里,爷爷奶奶跟我们的观念有差距,我看到有问题,就会跟我先生沟通,然后由先生去负责与爷爷奶奶进行深度沟通。先生看到我父母养育孩子的问题,也是同样做法。

还有一点,对长辈始终且必须尊重,但尊重不代表着全盘认同。我们在工作中会碰到意见不一致的同事,这个时候我们会怎么处理?我们已经习惯了很多人跟我不一样,求同存异是很好的法则。

老人的经历与我们不同,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岂不是更好?

沟通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其中一个让沟通比较有效的方法是从对方的需求出发。在吃饭问题上跟老人有不同观点的时候,想一想老人背后的情绪可能是什么?是不是他们担心一些不好的情况会发生,例如怕孩子饿所以多喂。

明确了老人的担心,就可以尝试去告诉老人用哪些方法可以判断出孩子是否吃饱,如观察孩子的排尿量、大便的次数等。

教给孩子如何处理不同


世界如此不同,如何处理不同,是我们最应该教给孩子的。

如果家里有长辈跟你一起养育孩子,与没有长辈在一起养育孩子的家庭相比,孩子多了非常好的学习机会,这是一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儿童养育的核心是关系,其实就是家庭的健康关系。

从发展心理学的角度去研究不同的孩子,例如,孤儿院的孩子和“狼孩”这种特殊的孩子,一开始他们身体机能的发育和所有孩子一样,但是到了一岁左右,许多孤儿院孩子的发育会变迟缓,他们虽然得到了照顾,但缺失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在完整的家庭关系中去互动,跟爸爸的互动,跟妈妈的互动,跟爷爷的互动,跟奶奶的互动,以及缺失了观察成人之间如何互动的机会。

结果就是孩子表现出社会交往能力、自我觉察能力、元认知水平发展落后的情况。

这三项指标现在是用来给儿童做评价的最重要指标,它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儿童成人以后的状况,包括自我满足程度、幸福感等。

所以,如果养育当中有长辈,刚好丰富了儿童时代的社会认知,他可以很早开始学习社会关系。当孩子发现妈妈和奶奶在吃饭这件事情上有不同的想法,就会学到原来不同的人对同一件事可以有不同看法。妈妈和奶奶如何去处理,又可以让孩子知道原来跟自己有不同意见的人可以平和地表达,说出不同的意见,然后去寻找可能的解决方案。

如果你给孩子示范的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就是在教给孩子:宝宝你看,世界如此不同,可是正因为不同,世界才如此精彩。

笑一笑,没那么严重


我们终身都在学习,学习如何处理不同,学习如何更好的表达自己,学习怎么样更好地被他人理解,学习怎么样更好地理解别人。

你有的困扰每个人都有,隔代养育是问题,以后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还会碰到其他问题,所以不要急,慢慢来,笑一笑,没那么严重。

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孩子成长,但是他一定会找到自己成长的方法和路径,人的成长本质上是一个自然过程。

现在因为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大家会把孩子看成一个家庭的核心,会自觉不自觉地用力过猛,用力过猛和完全不管成功的概率都是50%。

其实,有越来越多的父母看到隔代养育的问题,并且想解决问题,这就证明了一进步和发展,所有的问题最终都能够找到解决方法。

不要沮丧,每一个人都是自己孩子的最好父母。

本文由作者授权新新家长发表,转载需联系作者本人。

如不能扫二维码,请搜索微信公众号“新新家长”(xinxinjiazhang)长按可复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