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房撷英——笔掭漫谈

 RK588 2016-06-21
原创 2016-06-18 卢剑平 猛虎文化

文房清供,是继笔墨纸砚发展而形成的书斋内的陈设器具,是书斋内的书耕作画的辅助工具,一般制作小巧精致,用来点缀书房、赏玩自怡,别有风致。文房清供大致形成于东汉,发展于魏晋,兴盛于唐宋,而在明清两朝进入了繁荣,有着漫长的发展过程。

按用途,传统的文房清供分别有笔架、笔床、笔筒、笔洗、笔船、笔掭、水呈、砚滴、水注、研屏、墨床、镇纸、镇尺、臂搁、印章、印盒等,品种多样,沿用至今。



笔掭的功能和种类

笔掭,顾名思义,是书写描绘之前,用来掭墨吮毫,以达到毛笔吸墨均匀、枯润适度的用具,为文房行墨的辅助器。虽然不是四大基本用品之列,但也必需。特别是书写小楷、经文时,更必不可少。同时,作为日常随身厮守的爱物,文人对器具的追求也精益求精,它往往也具备摆设、供赏和把玩的文玩功能。

笔掭按材质分,通常有石、铜、玉、牙、骨、瓷等品种。造型有质朴实用的,也有精雕巧塑的。作为文玩,它本身就是精美艺术品,譬如下面这些不同材质和不同像生造型的笔掭:


清乾隆 粉青釉海螺式笔掭 清宫旧藏



清 青玉叶式笔掭 

高0.8cm,长14.5cm,宽9.5cm 清宫旧藏


笔掭的渊源考究

古代人写字,离不开笔和具。毛笔传为秦代蒙恬所创,至今最早发现的毛笔在战国中期河南省信阳长台关1号楚墓和湖南省长沙左家公山楚墓中出土。湖北省云梦睡虎地战国秦墓也出土了毛笔,但它与上述毛笔不同,笔毫是插入竿腔中的,与今天的制笔方法相似。同时该墓还伴出了墨、砚等书写工具,它们与笔、简合起来可称为战国时期的"文房四宝"。

但战国时期并未有独立的“笔舔”用品出现,传统书籍中也不见这一品名。王禹翰的《书法常识一本通》说,“自从诞生了毛笔后,就出现了掭笔的需要,掭笔可在砚上,也可在纸绢上。”此时“掭笔”功能掺杂在各类器物中。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作的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里就写道:“那判官慌忙捧笔,饱掭浓墨。”“掭”字为是毛笔蘸墨的意思,这正是笔舔的功用。并且“舔”与“掭”音相似。尽管古代典籍并未提及掭笔用具为何物,却可以理解为,至迟自明代起,便已经有“笔掭”类的文房用品。

王禹翰先生又提到,笔舔有另一说法“笔觇”,“笔觇”一词最早出现于明代,并列举了明文震亨先生在其著的《长物志》中载有“笔觇,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水晶、琉璃诸式,俱不雅,有玉碾片叶为之者,尤俗。”这里的“觇”通“沾”,《说文》“觇,窥也。从见,占声。”又《说文》“沾,水。出壶关,东入淇。一曰沾,益也。从水,占声。”宋《徐锴繋传》把“觇”字做“今俗作添”解,而“添”又与“掭”同声。

回到“笔舔”一词,“舔”意为以舌取物,古时与“舔”为同义的还有一字写作“舐”。舐,以舌取食或舔物。《庄子》田子方:“宋元君将画图,众史皆至,受揖而立,舐笔和墨,在外者半。”由此可见,早在战国时期,此时出现的“笔舔”应该称作“笔舐”或许更合理些。无论是笔舔,笔掭,笔觇还是笔舐,其作为文房的用途应该是不容置疑的。


广东私人收藏 乾隆冬青酱釉双色叶子瓢虫笔掭


文房器具的发展及笔舔的相继出现

汉代 笔墨纸砚用具,基本器制已逐渐成熟。此后,辅助的文房器具也相继出现。现知最早的辅助用具是江苏扬州老虎墩东汉墓出土的一件白玉飞熊砚滴(图一),主要用于滴水研墨。其材质名贵奢华,制作精美小巧,可见此时的文房用品也已经兼备文玩艺术品的功能。

资料显示,考古发掘最早的砚石在汉代。早期砚具多是石质,往往就地取材,与后世所谓的四大名砚尚无甚关联。在专门笔觇出现之前,人们对舐笔修墨也并无过多要求,因地制宜。


图一 江苏扬州老虎墩东汉墓出土的白玉飞熊砚滴


石砚、研石、墨丸  汉代 

广东西汉南越王博物馆藏 


“孔敖”铭石研 汉代 侯拙吾先生藏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房用具得到较全面的发展,文房清供的辅助用具形制上出现多样化,某些造型开始形成定式,对后世形制的发展有着一定的影响。当时开始风行的多足瓷砚,各个窑口争相制作,模仿,对文房器物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此时还出现有注水用具,如水盂、砚滴等(图二)。两晋时期,以越窑的青瓷水盂最为代表,并在各地广泛制作,其中蛙型青瓷水盂最具特色(图三),一时流行于世。


图二 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韦曲北塬北魏孝昌元年

韦彧墓出土 北魏 青釉蹄足砚及砚滴


 图三 江西省波阳县城郊北门西晋太康三年墓出土 

西晋 青釉兔形水盂


唐宋年间,人文尤其是书画艺术的发展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隋唐是我国科举制度的起源和兴起期,文人意识日渐趋强,书法和绘画艺术渐盛,文房用具的制作随之流行起来。唐代陆龟蒙有诗云:“自拂烟霞安笔格,独开封检试砂床。”以应需求,文具的制作者开始注重文房用品在形制、工艺和材质上的设计与欣赏。一定程度上,崇尚华丽的大唐盛世,出现了用三彩釉、或者其他单色釉制作的文房用具。从《中国出土瓷器全集》中经过查证,隋唐时期并未有瓷质笔掭实物的出土,亦未见其他古籍上有记载唐代已有笔掭的出现,从而说明,隋唐时期应尚未出现专门的舐笔用具,舐笔功能在笔觇出现之前,只是挂靠其他文房主类如砚台或随地适用。

隋唐代时期的多足砚台,工艺精湛,制作巧妙。砚面中央平台的外围有一圈凹槽,作储墨用;而中央平台一般无施釉,以作修笔和调整毛笔沾墨浓度用,这便是后来的笔舔在唐代的形态。


山东省兖州市城郊乡旧关村出土 

隋代 青釉多足砚


山东省章丘市城角头墓地出土 唐代青釉多足砚


湖北郧县唐嗣圣元年李徽墓出土 唐代 白釉砚台


宋朝也是陶瓷史的一个巅峰,各大窑口亦纷纷制作精美的文房器物,百花齐放,争夺市场。书画艺术兴盛也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发展,形成了以湖笔、徽墨、宣纸和端砚为重要组合的文房四宝。

文房用品随之成为了人们争相追捧的对象,备受青睐。各类文房清供包括砚台,水注子,笔洗,水呈等如雨后春笋,争奇斗艳。然而,在南宋所著的考鉴古物之作《洞天清禄集》中,录有十类古物的鉴赏辨析,琴、砚、钟、石刻、翰墨皆具,关于文房之物,则有笔搁、水滴、砚屏之详述,却并无笔觇的记载。

但从存世的实物证据可知,笔觇在宋代已有之,只是尚未得到足够重视,并未收录于古籍而已。笔觇作为专门的文房用具,并流行成为文人、士大夫与权贵手中的雅玩,当最早出现在宋代。如图四,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大系》里的宋代哥窑天青釉笔觇,属清宫旧藏,其高度为2厘米,口径9.2厘米。这件笔觇虽小,但是线条简练,器型圆润饱满,小器物而开大片纹,显得格外典雅,质朴,高贵而具文雅气质。


图四  清宫旧藏  宋代官窑天青釉笔觇


五大名窑,尤其以汝、官、哥为罕见,民间遗存更如凤毛麟角,民间藏者对这类名窑名品的认识亦多是一知半解,哪怕有真品出现在民间,怕也多数易被埋没。大部分人则抱着捡漏心理到处搜寻这些名窑名品,常常是煞费心机,到老一场空。宋代汝官哥相当多的产品,仍亟待研究,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

如广东私人收藏的这件笔觇(图五),器型呈海棠花形,为仿唐代金银器的造型,线条柔和,釉质肥厚如堆脂,釉面呈乳光,细腻而光滑,乍看有如人的皮肤微微渗汗的感觉,这是宋元官哥类瓷器常见的特征之一。该器紫口铁足特征明显,器身内外布满金丝铁线,做工细致。


图五 广东藏家藏 宋—元 官哥类月白釉四足笔掭


类似形制多见于唐、宋与辽代(图六),后代也多有模仿。


图六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内蒙古通辽市科左后旗吐尔基山辽墓出土 

辽代 鎏金摩羯纹银盘


北京市丰台区王佐乡金大定二十四年

乌古伦窝伦墓出土 金代月白釉板沿洗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翁牛特旗解放营子出土 

辽代 三彩印花牡丹纹砚台


元代时期,汉文化虽有所削弱,处于一个低潮,但整个中华传统文化还是有所发展,具有民族交杂的鲜明时代性。元初,统治者们为了满足奢侈生活和享乐,将战争中掳掠来的欧洲、阿拉伯地区及西夏、金、南宋的各行工匠组织起庞大的为皇家服务的官办手工业。匠籍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便于积累工艺经验,提高技艺,使官办手工业人材荟萃,技艺精湛,生产出了大量高级手工艺品和消费品,反映了元代工艺美术的发达。

元代,众多宋代以前的古名窑如吉州窑、越窑、磁州窑、钧窑等逐渐走向没落。以景德镇为代表的陶瓷重镇,慢慢形成了巨大的社会生产能力。融合了吉州窑等部分宋代窑口的技术特点,景德镇人创烧了元代青花瓷,釉里红瓷,并由此对景德镇以后青花瓷器以及其他品种瓷的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重庆市化龙桥元墓出土

 元代 青白釉瓜形龙柄提梁水注


元代在湖州形成了制笔中心,制笔业的兴旺亦带动了文房用品的发展。元代文房用品品种丰富,有水盂,笔洗,砚滴,笔山,砚台等,不胜枚举。


浙江省义乌市工人路窖藏出土 

元代 青釉鱼形砚滴


然而元代的著录中,“笔掭”的相关用词也仍然没出现。现时实物遗存中,元代典型的笔掭亦甚少。1982年,《文物》杂志发表了《上海市青浦县元代任氏墓葬记述》的文章,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其中的任明墓中就有砚台出土。我们可以推测,此时砚台仍然兼顾了笔掭的辅助功能。

明清两朝,文房器的使用和收藏赏玩进入了繁荣时期。明代文风盛行,文人辈出,文房用具层出不穷,不论何种材质,皆有精工之作,赏心悦目。我们从一些明代的绘画等遗存可以看到,文房器物到了明代已经一应俱全,应有尽有,器制上多有创新,工艺繁复。而当时使用的文房笔掭亦是多样化的,器制上一般并无定式。明代文震亨的《长物志》亦提到“笔觇,定窑、龙泉小浅碟俱佳”,说明宋代乃至明代,笔觇均可以小碟小盘代替,并非墨守成规。


明代 陈洪绶 吟梅图(局部)


明代 陈洪绶、华岩西园雅集图 局部


清宫旧藏 明白玉荷叶式笔掭


福建省德化县甲杯山窑址出土 

明代 白釉历史果形水丞


清代城市经济高度繁荣,士大夫阶层迅速扩大,文房清供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息息相关。清代延续了明代的风气,书斋的发展使得对文房清供的需求日益增强。文房清供的制作种类、材质、形制等的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尤其到了清中早期,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当朝帝王对文房清供尤其钟爱,乾隆作为号称“史上第一收藏家”,酷爱收藏,并命令朝中爱臣为其搜集大量的民间古玩,无数珍宝经过乾隆之手。皇城之内,文房清供无处不在。清代帝王的书斋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御用文房器具,有陶瓷,青铜,水晶,玻璃,玉石,象牙和犀角等,材质珍贵,制作工艺精良,让人目不暇接。形制上,品种繁多,有笔床、笔山、笔洗、笔舔、笔筒、臂搁、水注、印泥池、水呈、纸镇等。笔舔作为宫廷内御用文房的典型器具之一,在清代的发展到了极致。不论工艺或者器型,都独树一炽。某些笔舔的特殊器型如树叶形笔掭,桃型笔掭,葫芦型笔掭等,已经不再是一物多用,而是作为专门的舐笔用具。文房笔舔也一度成为文玩被世人收藏和以作装饰书斋用的摆设器物,而不仅仅是文房用品,实用器。


清人画弘历秋景写字像(局部)


清代 范雪仪 吮笔敲诗图轴


清宫旧藏 康熙绿釉叶式笔舔


清宫旧藏 玛瑙瓜叶式笔掭


清宫旧藏 清乾隆金星玻璃荷叶式笔掭


清宫旧藏 清中期象牙雕葫芦式笔掭


 清宫旧藏 乾隆仿哥釉秋叶式笔掭


清代嘉庆、道光以后,朝廷开始禁止扬州贡玉,或酌减其他贡物,各地进贡物品数量明显减少,宫廷陈设文房器物的制作规模逐渐缩小。但是宫廷御用文房清供仍然占有一席之地,只是制作工艺上,多比前朝略逊一筹。

及至当代,因书写工具的变革,除了职业水墨书画家,毛笔等文房器具不再是生活工作必需,自然就退出生活一线。毛笔和文具的置备和使用,也变异成了仅仅是一种附庸风雅的供陈摆设和传统修养的爱好兴趣了。文房器物往往成了收藏品和文人、友人之间互相馈赠之物,其原本的实用性已如明日黄花,一去不复。然中国的传统文化和艺术的精华和精神,博大精深,却值得传承和发扬。文化艺术可以创新,但传统不能全盘抛弃。


现代 坑仔岩 “平湖秋月”砚 柳新祥作





作者简介:


卢剑平,广东肇庆人氏,受家传启蒙熏陶,幼习书法,爱好艺术。参加工作后,迷上古玩陶瓷艺术及收藏,并广交良师益友,刻苦钻研学习。早期以清代晚期浅绛彩瓷入门,2007年后跟随万斌老师学习高古陶瓷。目前个人收藏以南方古陶瓷类为主。




精彩回顾

烟云供养的人文精神 —— 中国古典文人赏石综述

古籍文献中的吉州窑

唐代定窑印花小议

北朝的明珠——相州窑

“奇技鬼工”——核雕史话

帝国窑火的斑斓余晖——慈禧御用瓷器

"早期蒙娜丽莎"——惊喜,还是谎言?

收藏之初

良渚文化陶器概述

从印度河而来的蚀花肉红石髓珠

传道者王方宇与其弟子安思远的收藏情缘

小议夏商西周人体金饰品

唐诗与器用

三晋遗珍——初识霍窑精细白瓷

伦敦苏富比2016春拍(5月11日)精选器物细节预览

着相与狷狂 ——茶法之争

《猛虎文化》(创刊号)


《猛虎文化》众号的子版块功能:

<文物考古>  <玩藏天地>

<市场评论>  <工匠精神>

<中国美术>  <西方美术>

<百家人物>  <人文生活>

<学术思潮>  <学艺初阶>


投稿箱:tigerarts@163.com

更多精彩,敬请期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