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9)桂枝与姜附的区别

 道正天下 2016-06-21

(大家好,欢迎新朋友,上次讲到“血痹虚劳”篇居然出现四个桂枝汤加减方,除了一方治疗血痹以外,其它都是治疗虚劳病,几乎占据虚劳病方剂的一半,为什么桂枝汤有补虚的功效?桂枝汤是如何补虚的?)

原文:

夫失精家,少腹弦急,阴头寒,目眩,发落,脉极虚芤迟,为清谷,亡血失精。脉得诸芤动微紧,男子失精,女子梦交,桂枝龙骨牡蛎汤主之。桂枝龙骨牡蛎汤方:桂枝 芍药 生姜(各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龙骨 牡蛎右七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注:从本条文以下三条以桂枝汤加减治疗虚劳症,本篇方剂中的一半是以桂枝汤为基本方加减,治疗血痹症还容易理解,因为病位在表在经脉,桂枝汤以祛风解肌擅长,加黄芪后运行脉中气血,而经文为什么用桂枝汤治疗虚劳症呢?

先看第一条,虚劳失精,《内经》说:“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由于心神不能下与肾精相交,所以出现阳气张散,经云:“阴阳离决,精气乃绝”。肾水藏精为阴,精又化气而为阳,少阳相火属肾,相火又化肾水为气,上与心火相交,心火降于肾水中。心属火,火分君相,肾属水,相火根从肾水,所以肾中之生阳,即少阳相火,以心火为本。肾属水藏精,主一身之阴阳,肾阴者,水藏精;肾阳者,精气化,阴阳平衡的基本形式是阴平阳密,在内阴精收藏,在外的阳气固密而不张散。阴平阳密是常态,所以治疗要“以平为期”,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龙骨牡蛎是一对阴阳药,我们常说蛟龙入水,苍龙游天,潜龙卧虎,龙具火性,归宿于水中,肾属水主骨,因此龙骨可引火归原,潜心安神。牡蛎是贝类的壳,生于水中藏于海底,牡为阳,牝为阴,牡蛎可潜阳而藏相火。两药配伍潜阳安神,主治“阳张”,以成阴平。桂枝汤本为太阳中风主方,《伤寒论》有风伤卫,寒伤营一说,风为阳邪,伤及卫阳,闭郁营阴,卫气伤所以汗出,营阴郁滞所以发热。经云:“脉为营”“心藏脉”,营阴内连心脉,通心阳,因此桂枝汤在祛风解表的同时,可通心脉郁滞,脉气通行,心神下交肾精,心之相火得以藏于肾水中。

天人相应,人合自然,古人根据自然现象变化确立人的生理规律变化。心属火,应天上的太阳,肾属水,应地下的水泉。太阳的功能有二,光照与温热,光照本于太阳,并且发于太阳,光明作用从上照下;温热本于太阳,而发于地之水土,温热作用是从下而上,俗话说:“高处不胜寒”,地表温度最高,地下水泉为阴阳平衡之本,遇寒而温,遇热而凉。心主神明,应太阳之光照,作用从上而下;心火的温热作用本于心,发从肾水中土,作用从下而上相应。概而言之,中医是物理变化,西医是化学变化。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后有天雄散一方,此方不像出自仲景之手,方中包括桂枝龙骨,其机理与前方相同,附子白术功用温里祛寒,健脾除湿,作用是启少阴肾水之生阳,上交阳明土气,形成戊癸合化生后天之土。四药配伍温下焦水寒,降上焦神火入水土。

原文:

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小建中汤方: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三两,炙) 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 生姜(二两)胶饴(一升)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虚劳里急,诸不足,黄芪建中汤主之

注:前面说了,本篇病机的重点是围绕“阳气者,烦劳则张”展开的,虚劳失精原于烦劳阳张,少阴心肾水火不济,前方用桂枝加龙骨牡蛎汤补心气,通血脉,潜少阴心神入肾水,同时又补足后天水谷精微,助肾水藏精。小建中汤也是治疗虚劳失精,而功在建中焦,通过温通心阳,通血脉,补营阴,降心火,入土中,温补中土,这里要注意的是,前方强调相火入水,本方强调相火入土。心应天上的太阳,中焦脾胃如地土,小建中汤如同太阳照耀大地,用桂枝汤温补心阳,倍芍药养营血潜心阳入土,两者配伍治疗烦劳阳张,温暖中土,饴糖、生姜、大枣、甘草补中土脾胃。桂枝虽然通过补心神,通血脉而温中土,但不同于温中祛寒的附子干姜之类药物,前者如同太阳与大地的关系,温热所涵盖范围广阔,作用缓慢而柔和,擅长于缓急止痛,补后天水谷精微;后者如同以火燥土湿,祛寒力量强,但范围小,相对局部,擅长于脾阳虚有寒所致腹泻等症。这也是桂枝与附子干姜的区别所在。

还有黄芪建中汤补诸不足,方由小建中汤加黄芪,以小建中汤潜少阳相火入中土,加黄芪补太阴肺卫之气,肺朝百脉,补气血于脉内外,所以可补诸不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