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的应用 姜味辛辣,性温热。因是居家常备之食物,又可外用,故为原始点医学所推荐的一种常用热源。本文介绍几种常见姜品的制作及其应用。 首先澄清两个观念问题。 其一,有说「留姜皮则凉,去姜皮则热」。认为姜皮、姜肉寒热性不同。这是不对的。因为姜皮味辛辣。故性亦温热。 其二,有说「早吃姜胜参汤,晩吃姜赛砒霜」。这也是谬见。喝姜汤若出现症状,其因或由原本身体运作失调,以致所服姜汤相对过量过强使体伤加重而造成;或由姜汤过量过强,消耗热能,以致影响身体运作,形成体伤所致。但不论何种情况,此时皆应按推相应原始点,症状若解,就继续等量服用;若无效,则须酌情减量减淡,或加参、甘草、龙眼干、红糖等(一种即可),或改服红参汤,以减弱内热源之药性,并改善其口感。 一、材料制备 1. 选姜材:一定要精选有机新鲜瘦小土姜或老姜,以确保质量。 2. 鲜姜片:生姜先去土、洗净、切掉坏的。如用以制作干姜片,则切成3~4毫米的厚片(因薄片日晒或炒制时易碎裂);若直接用以熬姜汤,则可切得薄些。 3. 干姜片:鲜姜片经晒干(注意:若两天内不能晒干,很可能会发霉)或烘干,再用小火炒约25分钟,即制成干姜片。视产地、品种不同,十斤鲜姜片可制成1.0~1.5斤干姜片。 二、熬煮方法 直接以鲜姜片,或将鲜姜片加少许油、小火炒到金黄色(时间约20~25分钟),再加水熬煮。鲜姜片用量至少为一斤(500克以上);如用干姜片,用量则按10:1比例换算(即50克以上)。 1.水量:以一升(1000毫升约5碗)水为基准量。若为了增加姜汤浓度而增加姜片用量,致使一升水不足以淹没姜片,则须增加水量至姜片全部淹没为止。(不论是用鲜姜片或干姜片,熬煮第一遍或第二、第三遍皆以此法定水量,但第三遍浓度已淡宜当保健用。) 2.熬煮:关键在浓度,姜汤要浓缩到所加水量的三分之一(如加5碗水,则熬成约1.7碗)。用普通炉灶或瓦斯炉大火煮开后改小火,或用电药壶熬煮,依不同器具约需2~4.5小时不等,但重点不在时间而在浓度,只要姜汤水量熬煮剩三分之一,即使熬不到1小时,亦可关火。期间尽量不要掀盖;若水分太多对重病患者造成负担,可以熬得更浓些· 【以干姜片熬煮的另一种方法】将炒制干姜片过水清洗一遍,置锅中加适量水浸泡约40分钟后,先武火烧开,再转小火熬煮45分钟即可。此法因熬煮时间短,可通过减少用水量来增加浓度。 三、应用 1.内热源:主要作为重病患者的内热源,以补其日常饮食热源摄入之不足。 2.外热源:可用棉花棒蘸温姜汤清洗或擦拭患处,尤宜于清洗大面积创口(一天可多达5、6次,且可不必再辅以其他外热源)。
一、制作 将上述炒过之干姜片细研成末,即成姜粉。 二、应用 1. 内热源:重病患者每次50~70克,每天3~5次用少量开水冲服或调成糊状慢慢吞服。 2. 外热源:姜粉经过高温处理(如用微波炉打、锅炒、密封隔水蒸)降温后,可直接撒在各种小面积创口。裸露创口不须包扎,并尽量保持干燥,以加速愈合;非裸露创口则可用药用纱布包扎固定以避免与衣物摩擦。更换纱布时,要先打湿再缓慢揭开,以免伤及皮肤。
一、制作 用姜粉经过高温处理后加少量温姜汤或温开水调成泥状,现做现用。 二、应用 用作外热源,可敷在无创口的硬结、肿块、皮肤病等患处,或敷在他处体伤处以加速其修复。姜粉泥如需要可用不织布及纱布包扎、或保鲜膜包裹固定,外层可再用暖贴等热源保持温暖,以加速体伤修复,患者对此类外热源的耐受力差异极大,可从十几分钟至12小时不等,尤其前10来分钟最为难耐,若15分钟后仍感严重不适,就立刻拆除,换用其它温暖合适的热源。 一、制作 鲜姜洗净切小成块,用果汁机(要加适量水)或其他工具打成泥状,再用纱布将汁水挤掉(汁水可用来煮姜汤),现做现用。 二、应用 鲜姜泥经过高温处理(见姜粉条)、待降至温暖舒适的温度后可用作外热源温敷硬结、肿块、皮肤病、创口(须先用淡姜汤洗过)等各种受损组织。如小面积温敷,可用药用纱布将鲜姜泥包起来使用。用于大面积温敷时,可先垫一层纱布,再敷姜泥于其上,然后在姜泥上铺一层塑料膜隔水,再盖上薄毛巾,最后加盖热红豆袋保温。但因鲜姜泥较刺激,若用以全身温敷,应分日进行,譬如一日四肢、一日躯干,如此交替循环;温敷时间亦须视患者的耐受度而定,多在20分钟到60分钟之间。 常见姜品的保存
(1)鲜姜片若不立即使用,需置冰箱冷藏。 (2)热姜汤应存放在保温杯中依需要服用,但不宜久存超过12小时,若觉变味则已变质,不可饮用.最好是当天煮当天用。 (3)干姜片、姜粉须密封,若要长久保存,则要冷藏。 姜汤是鲜姜片或干姜片熬煮而成,重点在姜的质量必须严格筛选。虽然用干姜片熬煮其药性胜过鲜姜片,但法无定法,不论 用何种材料,以及用量、浓度等,都要考虑个体差异,在上述 热源使用原则指导下灵活运用。 服用方法是少量多次、小口温热吞服,以热源的补充源源不断。如果紧急或不方便熬煮姜汤,也可用姜粉。但因姜粉不易消化,且可能含重金属,长期服用,必须审慎。 虽无定法,但依病情,在患者能接受吸收的前提下,针对成人每日姜的用量,提供以下参考:
★无症状者长期保健: 淡姜汤 或淡参汤 或淡姜参汤。 干姜片或姜粉:常规用量: 5克 ;上限 10克; 干姜片或姜粉:常规用量: 10~15克 ;上限 50克; 干姜片或姜粉: 常规用量: 50~75克 ;上限 150克; 总之,内热源用量之多寡及其药性之强弱皆应以患者能接受吸收、感觉温暖舒服为最高原则。 须再三强调的是 浓姜汤与浓参汤主要是生病时用来加强日常饮食的热源 以供身体之急需。 当身体完全康复后,所需热源只须从合理饮食中摄取,并加强运动即可。 若要当做保健长期服用 则宜改为淡姜汤 或淡参汤 或淡姜参汤。 [2】温热性饮食 重病患者的饮食重点 不限定在温热性食材 而是要让任何食材都成为温热性食物 首先煮菜要少油 少盐 少加工品重病患者的饮食重点,不限定在温热性食材,而是要让任何食材都成为温热性食物。首先煮菜要少油、少盐、少加工品的情况下,善用温热性调味料如姜、辣椒、胡椒、花椒、咖哩等,并且须煮熟,必要时甚至须煮烂,趁热服用。服用时要细皭慢咽,不宜太饱,不须配汤。裏腹宜多吃面食及坚果。 |
|
来自: timtxu > 《健康、原始点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