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阴市档案局 - 悠悠情思犀带桥

 sumingyao 2016-06-21

 

沿着江阴市境内的云顾公路进入顾山镇区,一条巨幅标语跃然映入眼帘“红豆故里金顾山,欢迎天下宾朋来!“一颗巨大的红豆镇标醒目可见,它告诉人们,您已经来到了生长着千年珍稀红豆树的顾山镇。这棵古树相传为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顾山选编《昭明文选》时手植,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鲜为人知的是,横贯在顾山镇李岸河上的犀带桥,同样和这位昭明太子息息相关,曾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一直与世代顾山人民有着难解难分的悠悠情思。

千百年来,李岸河静静地流淌过顾山集镇区,滋润着顾山大地,养育着红豆儿女。水乡古镇顾山,河多、水多、桥亦多,而在众多的桥中,犀带桥最负盛名。据记载,该镇始建于清代的乾隆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当时在顾山西街上有一位名叫孙培统(号竹村)的官人,曾任清朝湖南衡阳知府,回乡时看到李岸河两边居民过河只能依靠小船来回摆渡的艰辛和不便,他毅然出资叫人去苏州买回金山石,又请匠人凿石建桥,着实花去了不少金银,为当地百姓做了一件大好事。

这座单孔石拱桥,长16.9米,高5.4米,顶宽2.5米、石阶22级,桥顶四望柱上各有石狮1只,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这4只石狮有的俯视河面,有的仰望苍穹,有的环顾四方,看上去真是活灵活现。平台的中央雕刻着一幅圆形“双龙戏珠”浮雕,龙旁还有祥云飞翔,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精湛。桥的两侧各镌有桥联一副:西联是“遥凌古渡悬明镜,静锁流波卧彩虹。”这联形象地描述了桥的形状,远远看上去如明镜悬凌在古渡口上,如彩虹安卧在平静的流波上。东联是“途分南北通三邑,水判东西贯百川。”意思是说,水路交通十分便捷,可直接通往无锡、常熟、江阴三县,显示了该桥在当时的地理位置和作用是多么重要。东西走向的李岸弯弯曲曲,河水汇集到大河大川,直至通江达海。

这座石拱桥如今还完好地屹立在李岸河上,造桥的能工巧匠们巧夺天工,造就了一个千古奇观,你无论从哪个角度来看该桥,那石拱的环洞和河水中倒影的环洞都像一面圆圆的明镜。清晨,旭日东升,朝阳照在这面明镜上,折射着万道霞光,呈现出无限彩辉;夜晚,月明星稀,月光泻在这面明镜上,晶光闪烁、碧波粼粼。每当李岸河两岸杨柳成行、花草荫荫、树枝飘逸、百花盛开之时,在这面明镜的映照下,李岸河则更加多姿多彩,和石拱桥正是珠联璧合,魅力无比,成了红豆故里又一美景。

说起当时这座石拱桥的命名,还一直流传着一个美好和动人的传奇故事。当年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在顾山文选楼读书、编纂文选期间,经常下山为当地百姓做善事,深得远近民众的爱戴。“文选” 编纂完毕以后,太子应召回朝,他在动身启程回金陵那天,四乡百姓成群结队都来顾山送行,在这条李岸河边送了一程又一程,相互依依不舍的场面极为壮观。昭明太子为了感谢当地百姓的这一真情厚谊,竟解下系在文选上那装有犀牛角饰物的锦带相赠,为了纪念萧统太子留赠犀带之情,后人在李岸河上建造这座桥时,特此将其命名为犀带桥。

犀带桥贯通了顾山镇的南北交通,北接顾山西街,南接上山大道,成了当时人们出行必不可少的一座重要桥梁。当然,随着时光的飞逝、时代的变迁,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神州大地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顾山的水陆交通日趋完善,如今是河道纵横交叉、公路四通八达,申张线和锡北运河这两条国家级航道在此交汇;云顾公路和锡张公路在顾山形成“十字”交叉,贯穿顾山东西的江阴市暨南大道、横跨顾山南北全境的锡通高速公路都已全部建成通车,高速公路还在这里设置了上下道口……时至今日,犀带桥原有的交通功能渐已失去,但任凭漫漫岁月的流逝,古桥却始终巍巍屹立在李岸河上,你永远是顾山人民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犀带桥啊,你历经了多少风云变幻,目睹了多少世间沧桑,无情岁月没有剥蚀掉你的坚毅内质,却日益增添了你的浓浓古韵。你为顾山百姓的生活和出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你更是“金顾山”由来、发展、日益辉煌的有力见证和象征。犀带桥古朴典雅、造型别致,是江阴市的重要文物之一,更是顾山古镇上的一大景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为确保这座古桥特有的风韵和雄姿,在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20037月间,当地政府拨专款分别进行了重建和再修缮,基本保持了原貌。

如今,来顾山的四方游客,大多会以到红豆院观赏千年古稀红豆树为首选。我倒觉得,请诸君莫忘,在位于顾山西街外李岸河上的这座犀带桥,同样会让你驻足,啧啧赞叹,流连忘返,产生无限的遐思。“遥凌古渡悬明镜,静锁流波卧彩虹”,毕竟这里有历史馈赠我们一条真正多彩的犀带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