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耍花招 │写作的自审(一)

 xinlv74 2016-06-22



 

高处不胜寒。到了一定高处,这个人与那个人的不同,仅仅是娘胎里带来的天赋的差异。我知道这种说法很不励志,因为人们总喜欢用“勤能补拙”来激励自己。有人说,除了天赋,后天的努力总可以培育自己的格局吧?然而很悲哀,格局大小居然也是娘胎里带来的。你一生下来,你的基因或许不能决定你未来一切命运,但基因已注定你是不是一个具备自审能力的人。而自审与反思,是开拓格局的唯一出路。

 

好的小说,有的故事本身精彩,有的因为作者技艺高超,能把普通故事讲得风生水起。世界名著和当代不错的小说都可以笼括于这两种情况。小说看多了,我会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最经常看到的是作者自鸣得意的表情。有时候我写了几首诗,发到网上会听到一群人的赞美声,那两天我难免会沉溺于自己“才华横溢”的光晕,我知道虚荣心是人性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也知道那些赞美未必都是恭维,也有发自于肺腑的褒奖。但是将心比心,每当看到文字背后作者流露的沾沾自喜,我就仿佛看到一个表演杂耍的人,处心积虑地索取掌声和鲜花。

 

虚荣心人皆有之,或深或浅。虚荣心是一把双刃剑,它推你前进,也捆绑你前进的步伐。深审之。

 




而形式创新,不等同于耍花招。博尔赫斯和卡尔维诺的的伟大,是不可逆的。掌控话语权的官方和民间文学界,都在试图规范你的写作疆域。真正的写作者,应逆流而上,即使不被认可和接纳。

 

不要让任何人指导你的写作,那些反复强调“别耍花招”的人,往往视野过于狭窄。小说是一门艺术,艺术必然有“花招”,关键在于这耍出来的花招,是你对小说艺术可能性的探索,还是耍聪明、博眼球,为进入文学史花名册而挤眉弄眼呢?

 

小说不是哗众取宠的道具,不是无聊的消遣品,更不是在工业流水线上不停复制、在地摊上反复叫卖的纪念品。

 

(细节的另一种说法?)一片平实的句子里有那么几个小缝隙,既不是陷阱,也不是馅饼,是一个作者区别于芸芸众作者的凹地。有时冒烟,有时淌水,它是作者不小心流露出的对这个世界的感情。

 

我们刚开始阅读和写作时,难免会迷信大师或权威,久了,我们发现权威的意思就是不思考,甚至权威就是无意识。

 

哲学是河之床,是文艺的底子,可别底裤外穿,你又不是超人。

 

真正的好作者,必须是一座孤庙。不要去期待读者的礼赞。






张漫青,女。诗人,小说家。居厦门。出版诗集《失眠犯》。著有中短篇小说集《壁虎大街》及长篇小说若干。


张漫青的诗集《失眠犯》在部分书店及淘宝网有售。

或可加微信“ glysxm ” 订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