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鸟巢”除了做景点,还能做什么

 阳光普照一生 2016-06-22

在近日举办的北京奥运城市发展论坛上,北京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爱庆说,从开放到今年7月底,“鸟巢”接待游客1300万人次,实现运营收入5.5亿元;“水立方”累计接待游客450万人次,实现收入1.5亿元。但他同时也担忧地表示,门票收入占综合收入的70%%至90%%,收入结构很有风险。

北京奥运会已过去两年,对奥运场馆经营利用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北京31个奥运场馆中,大体分为三种情况:

一是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和国家体育馆等奥运标志性场馆由北京市国资委管辖的公司经营管理,开展了观光游览、体育赛事、文艺演出、会议展览等多样化经营;国家会议中心、酒店等转入常态的住宿餐饮、会议展览等经营接待服务。

二是五棵松篮球馆、国家网球中心等专业场馆开展职业化国际赛事活动,五棵松篮球馆由外资专业公司经营。

三是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向公众免费开放,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成为新的体育休闲园区,石景山7个场馆、北部3个场馆群及6个高校场馆变身为民众健身场所。

在管理体制上,根据奥运主场馆分布集中的特点,北京建立了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这是由北京市政府领导、朝阳区政府主管的管理机构,对包括10个奥运竞赛场馆、多个配套场馆与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11.59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和管理。

两年来,北京奥运会场馆的经营工作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目前在奥林匹克公园内共有14家企业在运营。据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统计,去年奥林匹克公园接待游客4000万人次,今年上半年接待游客约2000万人次。标志性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当年运营当年赢利,创造了二战后历届主办城市主要标志性奥运场馆最好的经营业绩。但奥运场馆经营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仍然有待破解。

“鸟巢”、“水立方”等标志性场馆以门票收入为主,但游客人数呈逐步下降态势,门票经济难以为继。为缓解运营压力,一度传出要出售“鸟巢”冠名权,但最终却因争议太大被叫停。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不收门票,经营亏损缺口巨大。目前大多数场馆的经营只能维持日常运行,无力偿还巨额贷款本息和支付设备折旧支出,更无力进行场馆设备的更新。

中国体育竞技产业滞后,靠赛事维持经营缺乏后劲,靠大众体育休闲市场难以支撑场馆的持续经营。民众健身休闲主要靠社区场馆解决,但中小型奥运场馆大多远离社区、且公共交通不便,场地设计与维护均不适宜改作社区用。

中国文化产业尚在发育之中,不少可开展文艺演出、文化创意的奥运场馆由于其档次高、规模大、成本昂贵,在北京市文化市场竞争中缺乏优势。

北京会议展览场馆众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奥运场馆大多具备会议展览功能,但专业化水准不高。专业化水准很高、规模巨大的“国际会议中心”尚且感到“吃不饱”,其他会展场馆经营步履维艰。

“后奥运”时期,政府可把某些公共性、纪念性大型节事活动安排到奥运场馆办,也可用行政手段把一些大型赛事、文化演艺、文化创意、商务会展与旅游活动吸引到奥运场馆举办,但这不能形成持久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机制。

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已确定会议展览、商务服务、旅游观光、文化演艺与体育休闲为五大“高端产业基地”、“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在“后奥运”时期,要用市场的力量把体育休闲、文化演艺、会展商务、休闲旅游与食宿购物娱乐等商业资源源源不断地吸引到奥运场馆群来。用政府之手搭起奥运场馆“戏台”,再用市场之手引来“戏班”与“观众”,“戏台”才会红红火火。

奥运场馆是全国人民的共同财富,应为广大群众造福。奥运场馆在主推市场化运作、推进产业发展、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不能忽略惠及民生的社会文化效益。人们有理由要求奥运场馆提供更加丰富多彩、价格实惠的文体休闲服务。但只有奥运场馆在市场运行中壮大了经济实力,才能向公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文体休闲服务。

目前人们在参观游览奥运场馆时,在交通、餐饮、购物、娱乐等方面多有不便,笔者建议用特许经营方式商业化运行服务项目。在公益性的文体休闲园区中,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提供某些休闲服务项目,也是完善、补充公共服务体系所必需的。适度采取公共服务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运行机制是发展休闲产业与休闲事业的必经之路。

“水立方”以港澳台同胞捐助为主兴建,绝大多数奥运场馆都是通过政府财政拨款、国家银行贷款兴建的,建成后几乎都成为国有资产。“鸟巢”一度由民企控股经营,但很快改为国有控股公司经营。这种由政府部门(如国资委)任命国企高层管理人员的体制对于集中使用行政力量完成奥运会一类的重大社会活动,是行之有效的。但是在转向常态运行之后,特别是对市场性极强的体育赛事、文化演艺、商务会展、观光休闲与商业经营等现代服务企业而言,这种“用发展二产的办法来发展三产”的体制,就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

北京市政府提出,奥林匹克公园要建成“国际赛事活动聚集、国家级文化设施聚集、国际总部聚集和高端人才聚集为核心的后奥运场馆集聚区”。实现这些目标,需要加大改革开放的步伐,吸引中外各类社会资本的进入,引进国内外著名的体育、文化、演艺、会展、旅游、休闲、康体和商业等品牌企业和品牌咨询管理机构,进驻国际品牌企业。

国际许多成功经验证明,大型、特色、著名场馆的盈利渠道除自身举办节事与服务业活动外,还可采取委托经营、出让特许经营权、限时出让企业冠名权和租售豪华包厢、写字楼等多种方式。逐步改变国企“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多元经济、多类业态与多种经营,是打造国内前卫、国际一流的“高端产业基地”的必由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