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河西岸三岔河口,600年前,天津卫在此聚落,而后才有了如今的繁衍、生息。很多人慕名来到这里为了看一看天津卫的发祥地和民俗文化,最不能错过的,是古文化街。 很小的时候就喜欢上了古文化街,因为这里有糖葫芦、有泥人、有很多只有天津才有的小玩意儿,还有个“娘娘庙”。大了些开始习文练字,记住的是这里的文房四宝。再往后,每每路过,便总要进来遛遛街边的古籍和瓷器店铺,从外带回的字画、绣片,也一定是找这里的店家来装裱。而过年时,更是非来不可的,因为这里才是最纯正的老天津味。 这里有孕育中国近代思想家、教育家严复的大狮子胡同,百年民居通庆里,始建于乾隆年间的戏楼,传说颇多的万春斗店、萨宝石胡同、娃娃胡同、石头门坎儿……而在两个牌楼间,聚集着近百家津味铺子,一一逛下来就能了解很多津韵风情。包括古旧书籍、民俗用品、传统手工艺品、传统小吃等,著名的有杨柳青年画、泥人张彩塑、风筝魏风筝、果仁张等专卖店铺。 天后宫作为中国三大妈祖庙之一,内设天津民俗博物馆,宫前广场及戏楼常有民间文艺及戏曲表演。因为古文化街在年节时都会举行一些民俗活动,所以掐准时间来这里是很有趣味的。比如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的“皇会”,以纪念天后娘娘诞辰为主旨,举办有迎神赛会;农历八月十五在海河边有以吃月饼、赏月为主的中秋活动。新年、元宵节、龙抬头、端午节、重阳节、腊八、祭灶、除夕时也都可以来凑凑热闹。 自南口(津门故里)开始向北至街北口(沽上艺苑),依次描绘有:汉、唐、宋、元、明、清各个朝代的著名历史故事;东侧为:凤求凰、昭君出塞、文姬归汉、孔雀东南飞、唐明皇与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杨门女将、岳飞传、民间传说吉祥画面、西厢记、白蛇传、牛郎织女、郑和下西洋、桃花扇、郑成功收复台湾、乾隆下江南;西侧为:中国四大名著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和《宋史》、《聊斋》题材。 相比于以前的彩绘,新彩绘脉络清晰、故事情节连贯,不凌乱,不错乱,东西两侧的故事题材也相得益彰,景观效果因此丰富了很多,并且在细节方面值得称道。 像“柁头”彩绘,不但有文房四宝,而且加设了吉祥花草。变换多彩的卡子、聚锦、折枝花,色泽艳丽,“百花椽头”是新亮点。穿插绘制的吉祥画面、花鸟鱼虫等,既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题材,又增加了整体故事的顿挫。甚至于组件之一的“旋子”,也按照《清式则例》的严格谱式精心布置,以“修旧如旧”的方针,完整传承了中华民族建筑文化的结晶。新工艺“沥粉贴金”虽然使古朴的民俗建筑显得有点富丽堂皇,但在长久保持彩绘方面也还是有贡献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