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来交易的藏品,新老真赝、完整完好与否对交易的客体(藏品)的价值影响很大,但古玩藏品并没有产业标准,对新老真赝、完整完好性的判断,却完全是个经验问题,除了大开门的之外,大多数的藏品很难形成众人一致的共识。 所以,交易中的纠纷也多,找鉴定,找第三方也往往解决不了问题,结果常是扯破了脸皮。 一、卖家须注意的事项 1、你卖的某个藏品,须将其完整、完好**代清楚了。但建议不要说过头话,如“品相一流”,“原来头”等等,有些地方,你也不一定看着清楚,看得明白,现在新补的瓷器在三个月内凭肉眼并不能保证能看穿。 2、断代,最好也说个大概,而且最好以商量的口吻与买主说,比如,“偶看,可看到光绪的,但也有的看到乾隆,,,,”;“偶看,可看到康熙,但也不排除光绪的可能”。但开价,你尽管按着乾隆、康熙的开! 3、交易约定一,如果是买主新发现的原来就不完整、不完好之处,可以退货;新打的,或新处理后(比如浸了84,用砂皮打磨等)发现的,则不在此例。 4、交易约定二,如果交易后买主认为断代不正确,甚至是新作的,也没关系,但事先特别要跟买家约定—— A、你不必对偶说你的鉴定结果,你也不能对外宣传你的鉴定结果,除非你不想退货; B、你可以说,你不喜欢了。不喜欢了没关系,可退,但预先声明要退就按八折退或九折退,并约定在一周内或半个月内或一个月内。 二、买家须注意的事项 1、不要迷信卖家,东西的完整完好性还得自己看;新发现的瑕疵,并不一定是卖家刻意隐瞒或欺骗的结果。 2、也不要迷信卖家的眼力,谁也无法保证卖家就是一个称职的鉴定家。对他的有关断代、价值的说法,只能作参考,最终要有你自己的判断与体会。 3、你买的东西,可以请别人来鉴定或提供鉴定意见,但万一发现是药,也不要大喊大叫,因为第三者也不一定对,特别要注意,勿断人家的财路,你自己有数就是了。 4、交易前要与卖主事先约定,退货的有效期及退货折扣,退货的理由就是偶不喜欢了,或太太不喜欢,等等。 5、注意,对买入的东西的鉴定结果应是由你来承担的。对的,当然高兴的是你,是药,凭什么非要去讨个“公道”?因为你的交易内容是东西,而不包括东西的鉴定。 三、对古玩好卖家的评价 1、愿意与你探讨、分析交易客体(藏品)的年代、工艺、审美、历史人文价值。 2、对自己的藏品热爱但不溺爱,不过誉,不隐瞒,不偏袒,中肯地评价自己的藏品(特别是愿意拿出来交流的藏品)。 3、有很好的眼力,——这一点,须多年的交往、交易后才看得实在,比如,回过头去看,他这几年来卖给你的东西,随着你的眼力的提高,还能经受得住考验,这才证明他的眼力高,这样的人,其实也没有几个,你可以对比一下,你的其他交易对象卖给你的东西都是对的吗?如果不一定,则说明你在进步;如果所有卖给你东西的卖家,他们卖给你的东西全对,则要反省的恰恰是你。 四、努力做一个好买家 1、不要保老,但要包退。 古玩这玩意儿,谁也无法保老。往往卖家说保老,而你将保老视为交易成就的条件的话,就会陷入他有意无意地设置的窠臼,即将退货的理由定义为新老真赝。到时候你说不老他说老,又找不到双方认可的第三方,结果常是退不了货,还将双方关系搞坏了。 你可以说,这个东西偶现在看着喜欢,价格可以依你(当然还价还是要还滴),但你得在一周内或半月内或一个月内当偶或偶家人不喜欢时允许偶按八折或九折退。 这样可以为双方留有余地。 要注意的是,即使发现什么问题,也不要四处声张,因为你保定退货的打算,则东西就是卖家了,你只是退货期内的保管者或租用者,你不应对别人的东西说三道四,以免断了人家的财路。 你可能会将自己置于一个充满正义感、坚持打古董假的地位,但这样的话,你可能是个打假英雄,但并不是一个买家,至少不是一个好买家,——这,不属偶们讨论的范围。 2、小心第一 在卖家店里、家里看东西时,必须小心,要养成的一个习惯是,你若想上手看某件东西,最好让主人给你拿过来,紫砂壶什么的成套器具,看底时最好将盖拿下来放在一边;钟啊表的拧发条时,最好让主人先动手,在征得主人同意后,你才可以试着动手拧,试出手感就行,别给它拧满了。用手指敲击瓷器、紫砂听声音时,须要注意力度不宜太大,有些薄胎的,正好有暗裂隙时,一敲则十之八九出问题,东西毁在你的手上,一是可惜,二是说不清楚该赔多少,——麻烦大了去了。 东西到了你家里时,除非你抱定宗旨不退货了,否则不要马上清洗、打磨、上蜡等,洗去包浆发现瑕疵再要求退货是说不过去的,当然卖家同意又是另一码事儿。 3、把握还价策略 买东西,总免不了有个讨价还价的过程。 到外地店家买与到本地店家买,还价策略可以有所不同,因为外地店家你不会经常去,退货基本不想,让他成为你的长期供货商也不大可能,所以,不妨还价力度大些,最终到什么程度端视你对东西的喜欢程度。 但对本地店家,你可以慢慢来,最好能在平时多积累一些本地店家的眼力、货源、人缘、性格等信息,发现某店常有好东西出现的,不妨在看中某件东西时,还价到他较为满意的水平(当然,前提是这件东西是你喜欢的),有意识地给他一个你是很干脆的一个人的印象,最好能给他一个印象是,“这个主儿,价钱倒不大计较,但对东西的要求档次很高”,或者“此人只买对的,不嫌贵的”!这样,几次交易下来,他就慢慢地会成为你的长期供货商,他一有什么好东西,首先或者前三位就会想到你! 如果你在某个店家几年下来买的东西里,后来也没发现是药,则你的高价策略其实就是最经济的!过程又相当地愉快,此乃双赢是也。 五、标准 我们应当注意这样一个事实——有相当多的卖家,判定一件东西是否为老好,是以能不能在他心理价位上卖得出去为标准的,在商言商,于他无可厚非,当然明知故卖是另一回事儿。 那么,对买家、对收藏者而言,该采取什么标准呢?以卖家为标准?则有时对,有时就错。 收藏者所应采取的标准,应该是基于收藏角度的鉴赏标准,须知你是因藏而买,而非因卖而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