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来了|姚崇《夜渡江》:听笛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江海报览 2016-06-22


夜渡江

姚崇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姚崇:(公元651年-公元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人,唐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历仕则天、中宗、睿宗三朝,两次拜为宰相,实行新政。赐谥文献。

  《夜渡江》描绘了一幅夏夜渡江图,诗人抓住夜色晦暗的特点,写出渡江的感受,虽然没有直接描写江上景色,但由于充分调动了听觉、嗅觉、感觉,使江上风光融揉到诗人的感受之中,艺术构思颇为独特。

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

  首联“夜渚带浮烟,苍茫晦远天。”交待了画面的背景:江中小洲笼罩在一片烟雾之中,天空也呈现一片苍茫晦暗之色。这里由“浮烟”“苍茫”“晦”等词的渲染,表现出江上夜色的独特之处,既不明晰,也非漆黑。渚:水中的小块陆地。晦:光线昏暗。

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

  颔联“舟轻不觉动,缆急始知牵。”因为天色昏暗,远处景物不辨,所以船行而人不觉其行,只见船边缆绳被拉得笔直,才知道船夫正在背纤而行,可见江水甚为湍急。

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

  颈联“听草遥寻岸,闻香暗识莲。”忽闻悠扬的笛声从对岸传来,方知离岸不远了,同时又嗅见荷花的香味,故知岸边长满了荷花。通过听觉和嗅觉感受渡江的距离,实际上又暗含了牧童夜归与荷塘夜色的景境。

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

  尾联“唯看去帆影,常恐客心悬。”夜色虽然晦暗,但江上由于水光映照,却可看见隐约的帆影,而这帆影在黑暗中好像点点悬挂在空中,犹如渡客提心吊胆一般。

  全诗在洲渚浮烟、天色晦暗的特定景境中,既暗含了江水流急、白帆点点、牧童夜归、荷塘飘香的景色,又表达出夜间渡江的独特心境,真可谓情景交融,构思别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