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了史上最难的考试——高考,紧接着6月25日另一个世界性难题“高考志愿填报”又摆在考生童鞋们的面前,怎样能够让咱的考分不“浪费”,同时又能够进入比较理想的院校,小编想想就头疼,这不特意请来学而思总部政策发展中心主任王宏斌为大家排忧解难。 高考志愿填报怎样设置: 以上每个志愿高校设置6个志愿专业,考生填报时须注明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本科提前批B 段不设“是否服从院校内专业调剂”选项)。
王宏斌老师告诉告诉小编,在实行大平行志愿之后(也就是从去年开始啦),大部分院校录取排名增长幅度较大,考生院校录取几率增大,但专业录取难度增大。在这种情况下,考生在报考时候一定要注意:
1、高考志愿的填报参考数据主要是往年录取分数的排名,其次参考分数。因为每年的考题难度不同,学生分数分布不同,今年和去年同样的分数排名也可能差很多。如2014年理科650分约为北京市2000名左右,而2015年却到了3000名以上,显然“含金量”差了很多。如果只看分数报考,显然是错误的。需要注意的是,一本线和二本线上10分左右的学生还要同时参考分数差,这是由于一本线的排名随着平行志愿的变化也在变化,如2014年理科一本线16500名左右,而到了2015年到了17000名之后,恰恰有些学校是学生报考热度不高的,录取分数线一直都是一本线附近,所以一本线附近考生需要同时参考一本线分数差报考。 2、报考院校的热门专业切不可只按照提档分排名报考,尤其是金融学、经济学、建筑学、临床医学和信息科学类,报考时一定要兼顾院校往年专业分数。比如同济大学去年的提档线是676分,而该校的建筑学专业录取分数则达到680到689分之间,城乡规划专业更厉害,录取分数达到690以上。 3、切勿忽视院校提档和录取分数的规定,院校专业级差的规定。比如,北京大学医学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和南京大学等院校的专业录取都是以考生的实考分为准,也就是说不含各种加分;而同济大学和厦门大学则以考生提档分为准,这一点需要考生们注意。 而专业的录取,也不可按照学校热门专业往下去排,须知如果第一专业不被录取,有些院校是会按照专业级差进行减分后再匹配下一专业的。以中国人民大学为例,若第一专业志愿报考金融学没被录取,则需要把考生总分减去1-3分再去匹配第二专业。这个减法进行几次之后,考生专业恐怕很难再有保障。 4、院校优先和专业优先并不是对立的,在往年考生报考过程中,考生志愿选择主要分为三个过程:(1)根据分数初步选择院校范围,如本科第一批次,初步选择院校数量为10-15所。(2)根据个人报考专业倾向对院校进行第二轮筛选,剩余6-8所。(3)最终根据专业往年录取分数评估个人录取的可能性,将目标院校进行排序。 考生报考过程中,院校和专业选择交互进行,考生和家长要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衡量与取舍。 第一、考生的兴趣爱好 ( 兴趣爱好可以让一个人学习某个领域知识真正有内驱动力,遇到困难有解决的热情,长时间投入而不觉得疲惫乏味。) 第二、考生的个人能力(而个人能力又决定了是否有天分学好这个专业,如语言类和理工类专业一个要求语言天赋,一个要求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考生报考需要评估个人能力。) 第三、行业的发展情况。(院校的选择要综合考虑院校的层次(211和985),业内的知名度,学校的专业实力、地理位置,院校性质等。) 第四、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专业名称的望文生义。北京理工大学的“制药学”专业需要问清楚招办到底开在了哪个学院下,是否和北大医学部的“药学”相近,北大医学部的药学是培养医药科研工作者,北京理工大学的制药学有的方向是培养国防科工的专业人才——炸药。像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既非生物,也非医学,而是工程,如仿生医疗器械,学生入学后会学习电子、电气、计算机和机械等相关工程技术课程。因此,建议对于招生简章和招生计划中的问题若不清楚,应及时询问招办或专业人士,切不可望文生义。 第五、注意大小年的问题。部分招生人数较少、具有热门专业,地理位置和综合实力较强的院校容易出现招生大小年的问题,在填报的时候,考生和家长一定要注意。
最后提醒,在志愿填报时能服从志愿调剂尽量服从志愿调剂~ 王宏斌给考生们列举的一种可行的志愿梯度方案 (仅供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