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来,当人类文明的第一缕曙光照亮华夏大地的时候,这片神奇美丽的土地就与玉石结下来了不解之缘…… ——而我们应该记住的是,如果没有几千年来那些默默无闻的采玉人的艰苦劳作,乃至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就没有以后的玉石之路和和田玉文化。 “捞玉”和“攻玉” 塔里木盆地以南的昆仑山和阿尔金山,在这绵延几千千米的大山深处和河流中,自古以来,人们就发现了和田玉并进行了“捞玉”和“攻玉”。 无论从历史文献和考古资料,以及在古代玉矿的考察中,人们都发现有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美丽的玉石开采总是和采玉人付出的艰辛乃至鲜血分不开的,即使在现代这种情况依然。 采玉人 跋山涉水
相对而言,上山采玉远比下河捞玉难,因山玉一般分布在海拨4000多米的山巅,山道险阻,高寒缺氧,几乎就没有路,在陡峭的山上一不留神就有跌入山谷的危险。《天平御览》一书记载:“取玉最难,越三江五溱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百人往,十人返。” 采玉人出行前的祈祷:祈佑生命,同时也祈佑寻玉 叶城县境内的密尔岱、雪亚诺特、古那洪等玉石矿自古以来就盛产和田玉,古代就有“采玉难难于上青天”。采玉人一般都是每年4月份进山,10月份下山,在这半年的时间都生活在离家别子的状态中。有些即使没有付出生命的代价,开矿失败后也是血本无归、妻离子散。 国家和集体开采,采玉私人的事故仍有发生 新中国成立以后,这些矿山虽然由国家和集体开采,工人的工资和生活都有了保障,但由于矿山的生产生活和自然条件恶劣,采玉死人的事故仍有发生。 1990年,露天矿一次放炮时,一名矿工为了躲避炸飞的石头,不小心掉到了峭壁下死亡。1991年,公司组织的探矿人员从昆仑山下来时,由于没钱大家都步行,在新藏公司219线,一名矿工由于过度疲劳,掉到了公路边的山沟摔死。 2005年,一个甘肃籍民工在采玉过程中,一块石头砸在头上去世。 于田县玉石矿的安举田矿长是一个与玉石打了40多年交道的人,也是一个比较细心的人,在他的笔记本上,记录了近50年来阿拉玛斯玉石矿罹难的矿工名单: 1960年9月15日, 司迪克·肉孜在运玉途中因雪大路滑坠入悬崖遇难,时年40岁。 1963年7月21日 阿不都海海尼·赛地因采矿患严重的关节炎疼痛而死,时年30岁。 1965年7月10日 阿不都热曼·斯迪克和买买提·吐拉音两人因玉石矿塌方遇难,时年25岁。 1979年7月19日 买买提明·阿西木因采矿放炮被炸死,时年22岁。 1980年5月21日 阿不都热合曼因修运玉之路塌方遇难,时年21岁。 ………… 这些悲壮的数字,代表的是一个个年轻鲜活的生命。当我们在繁华、舒适的都市内欣赏和把玩和田玉时,我们不应该忘记这些默默无闻,并为此而付出的生命代价的采玉人。 作者来源:万盟玉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