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皇帝出题,他作弊,他是笨笨的文坛盟主

 老刘tdrhg 2016-06-22

1644年,李自成、朱由检、多尔衮三路人马生死角逐,天下易主,大清问鼎中原,10岁的王士禛成了亡国之奴。

亡的是大明江山、朱家王朝,而且,对一个10岁的孩子来讲,不可能懂得亡国的全部意义,但是,王士禛是痛苦的——战乱中,他亲历了家族几至灭门的劫难,目睹了母亲差点吊死的惨痛。成年之后,对亡国之痛,王士禛是纠结的——他出生在有名望、有地位的官宦世家,食君俸禄,从小又熟读四书五经,忠君节气,偏偏去考了顺治朝的进士,做了大清朝的官员。

那些年,反清复明正干得有声有色,郑成功赢了几仗,又败退海上,连累了大批响应他的江南官民。刚入官场的王士禛,参与审理这起“通海案”,庇护了不少抗清的官民,结果年度考核不合格,不能升迁,还被罚了一年的工资。他母亲鼓励道:“人命关天,你只要心存公道和宽恕,升迁和降职就不要去想它了。”

皇帝出题,他作弊,他是笨笨的文坛盟主(图,王士禛)

一定有人为王士禛叫好!觉得他是个卧底,为反清复明出力。其实,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个人的力量实在微不足道,心存善念、顺应潮流才是理智。别去指责谁!别忘了,不管是哪朝哪代灭亡,不管有多少国仇家恨,你的、我的、他的先祖都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血脉才得以延续至今。

看看王士禛在《池北偶谈》中记载的两个人:一个叫马世奇,朱由检在煤山上吊后,他为了能够青史留名而自杀,还捎上了两个小老婆的性命;一个叫孙奇逢,大明灭亡,他避居村野,专心学问,活到91岁,因书写1644年的风云变幻而被人告发,他坦然道:“天下事,只问有愧无愧,不问有祸无祸。”如果让你选,你会选马世奇?沽名钓誉之辈,轻于鸿毛,还是跟王士禛一样偏爱孙奇逢吧。

皇帝出题,他作弊,他是笨笨的文坛盟主(图,孙奇逢)

王士禛的官运很顺,一直做到刑部尚书,为天下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康熙曾这样评价王士禛——老成忠厚,人品学问俱好。从23岁在大明湖写下《秋柳四首》,一鸣惊人,到44岁编《御览集》,被康熙夸赞“作诗甚好”,王士禛无可非议地当上了清朝初年的文坛盟主。按照一般思维,既然能当上文坛盟主,那么他的文才一定是有天赋的。其实不然!康熙第一次召见王士禛时,王士禛的文名已经很大了,可面对皇帝出下的题目,他竟然无从下笔。幸好张英(六尺巷那位主,清朝名臣张廷玉的父亲)站在一旁,写了一首诗,捏成一团,偷偷放在书桌上,王士禛靠这份“小抄”,才交出了满意的答卷。尽管王士禛文思迟滞,但勤能补拙嘛,他一生著述等身,名副其实。

常说伴君如伴虎。王士禛深得康熙重用,但因被人诬陷与太子交往密切,引起了康熙的猜忌与愤怒,而被罢官故里。做官45年,70岁的王士禛回乡时,行李只有几箱书而已,一如他当年离任扬州时所说:“四年只饮邗江水,书卷图书万首诗。”王士禛勤劳、勤奋、谨慎、清廉,他的这些品质影响着他的同僚和门生,如汤斌,为康熙朝第一名臣,如孔尚任,一出《桃花扇》,传唱至今。

王士禛,字子真,号阮亭,他死后被数次改名——避雍正(爱新觉罗·胤禛)的讳,改名王士正;乾隆年间,又赐名王士祯。我们还是尊重王士禛自己的选择吧,他喜爱太湖中渔洋山之秀美,自号渔洋山人,那就痛痛快快叫他一声王渔洋。

皇帝出题,他作弊,他是笨笨的文坛盟主

《池北偶谈》

关于这本书名,有一段典故:诗人白居易在洛阳有座大宅子,宅子里有大水池,水池北边有藏书楼——池北书库,藏书万卷,用来教诲子弟。王渔洋的书屋也在一个水池北边,他借白居易“池北书库”之意,取书名为《池北偶谈》。书屋旁有座石帆亭,常有文友来此闲谈,因而《池北偶谈》也叫《石帆亭纪谈》。这是一部笔记小说集,记载了王渔洋一生的见闻,特别有价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