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70后四合院里找童年

 圆角望 2016-06-22


    每天清晨,伴随着自行车清脆的铃声和大爷大妈温馨的问候,刘洋夫妇俩洗漱完毕,推开院门溜达几步来到胡同口儿的早点摊儿,花三五块钱买上碗豆腐脑和俩油饼儿,晃悠着塑料袋儿回到自家摆着很多绿植的小四合院儿里,露天坐在木椅子上一边吃一边聊天,然后各自准备好包出门去上班……这样的一幕,想必是很多老北京人儿时再普通不过的场景。

    飞速运转的都市节奏里,许多人正在为安家北京努力打拼,为购买或租住一套宽敞的楼房公寓而奋斗。然而最近记者发现,有那么一批北京70后,已开始悄然选择回归居住在四合院里,放弃住在楼房而租住胡同小院儿,穿越回“小时候”。

    四合院:“住回童年”代价不菲

    1977年出生的刘洋是名副其实的老北京,打小儿就住在皇城根儿底下的胡同四合院里,水缸、金鱼、石榴树、胖丫头、门墩儿、小马扎儿、大爷大妈的大蒲扇……这样的四合院旧景深深烙印在她心底。如今,她儿时的家那里已改造成为菖蒲河公园所在地。长大成人之后,她和爱人就一直住在三环附近的楼房里,彻底告别了四合院生活。但是,多少次梦里回到小时候的院子里,刘洋的心里始终有一个住回四合院的心愿。

    “要知道,眼下四合院价格之贵,肯定是我们老百姓不敢想的,但我看到有那么多外国人租四合院住,觉得这是个可以实现的梦想。我租不了那么贵的,可以找价格合适、小一些的,或者合租一个比较规整的院子。” 刘洋告诉记者。

    “于是开始找房子,通过专门租售四合院的中介,我们在东四、鼓楼一带找了好几个月。东四那边我记得是旧城改造后有个院儿,才几平方米,很小,然后有南北房各一间,里面有洗澡的地方和厕所,每月一万三。最后才找到我们现在租的鼓楼这个院子,大约120平方米,三间房约90平方米,房主是河北人,专门买这个院子用来投资。干净整洁的院子,装修是中西结合的风格,我们特别喜欢,于是决定租下。”

    就这样,去年夏天,刘洋夫妇俩把自己位于三环附近的楼房租了出去,再补贴了一部分钱,以每月一万六的价格签了两年合同,租下了心仪的小四合院。“除了冬季由于房子没有吊顶、电暖器取暖不够暖和以外,我觉得现在的居住感受非常完美。”刘洋告诉记者,胡同里如今住的多是50岁、60岁或者年纪更大的北京人,或者外地打工的人、来北京旅游工作的老外。“和大爷大妈们聊聊天儿,去胡同小卖部、小菜店买买东西,小餐厅里吃顿物美价廉的饭,根本不用去大超市,感觉生活特别方便。以前我们还琢磨胡同里没地方停车,如今住了四合院每天骑公租自行车或坐地铁,根本不必再开车,我们的车基本就停在了二环护城河边的停车场里成了‘摆设’。”

    如今一到周末,刘洋的北京同学、发小儿们就爱往她的小院儿里聚会,烤串儿、聊天儿、逗狗赏金鱼,大家都回到了小时候。“不光好几个同学念叨着也想住回胡同儿里,我好多外地的同事也特别好奇的来我这里玩儿,羡慕的表示也想感受感受真正的老北京‘接地气儿’的生活。我啊,两年合同期到了估计得接着租,回不去楼房了,就‘赖在’小时候了。”

    四合院:大院里的孩子也向往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其实在北京租四合院的人收入差距不小,特别有钱的直接全款把院子“拿下”,普通打工者则喜欢几家人合租一个杂院儿。还有就是“老外”,特别爱租四合院,再剩下的群体,就是租院子做生意的人,比如用来做公司用房、餐厅、画室、咖啡厅等等。但是,最近几年像刘洋夫妇一样,租四合院就是纯粹为了居住的中青年老北京人,也开始增多。

    1976年出生的曹先生,在广告公司工作,打上大学那会儿至今,都是个“文艺青年”。他和刘洋夫妇不一样,小时候在大学校园里长大,虽然自己是老北京,但从来没有体会过住四合院的感觉,所以长大之后,一直琢磨着要体会一把居住四合院的感觉。

    也是寻寻觅觅了半天,终于去年春天在方家胡同租到了三间大北房,是和另一家人合租一个四合院,每月8000元租金。住在四合院没多久,曹先生结婚了,把媳妇娶进了小院儿平房里。亲朋好友们都觉得又新鲜又羡慕:“人家都是贷款买楼房结婚,老曹是怀旧风,把家安得很有‘老北京范儿’,看来租房也挺好的。”

    四合院:怀旧还是接地气儿?

    “居住在四合院儿里,拿老话儿说就是‘接地气儿’。”北京麦田国际景观规划设计事务所首席设计总监纪刚表示,在现实的住宅设计项目中,传统的中式设计美学开始回归。四合院作为其中的代表,有其独特的空间布置格局、雅致舒适的居住体验,院落里诸多建造和装饰细节,都与北京城的文脉和生活有着某种千丝万缕、不可分割的联系,受到老北京人的青睐完全合情合理。

    “其实,北京现在很多高档住宅项目在刮过各类‘西风’(如各种欧式、美式等)后,也开始大量借鉴京味文化及一些传统的中式手法,例如在住宅项目的公共花园里参考老北京胡同、四合院,营造‘多进院落、起承转合’的空间布局;在别墅项目里建立‘街与巷’,力图创造更多融洽的邻里交流空间,这都是胡同和四合院特别可贵的居住文化和特点;植物选择上,楼房也爱借鉴传统四合院‘满堂春富贵’的种植手法等,这些都说明了,怀旧是老北京人居住的永远主题之一。”纪刚说。

    本报记者孟环J147刘洋摄J14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