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甄嬛传》女作家流潋紫在汲取了电视剧改编经验,以及五年创作积淀的基础上,在2012年4月1日再度推出后宫题材新作《后宫·如懿传》。不过如懿传全书的基调是沉闷的,一上来就是先帝驾崩,期间各种刑罚。大虐。乾隆在驾驭后宫妃嫔上比雍正更是高明残忍,人雍正好歹还有点真爱,头顶大绿帽,还没处死甄嬛。只是要了小三的命。而且人甄嬛就算被幽禁被当尼姑,好歹还有过红牌的日子,而且玄清的痴心玄凌给予的权势,都有过了。而如懿呢?从卷二和百度资料来看她貌似没有过“万千宠爱集一身”的头号红牌生活,却在冷宫里一呆3年,还总是被废过来废过去。死了还只能葬妃陵。尼玛乾隆是对她有多大仇要这样死去活来的折腾她?作为《后宫·甄嬛传》的续集《后宫·如懿传》讲述了乾隆即位,甄嬛成为皇太后后,乾隆后宫嫔妃青樱(如懿)、高唏月以及富察氏皇后之间的明争暗斗。出了两本,我看了两本。我有几个猜想。
1.嬿婉
嬿婉姓魏,出场时就提到过她和女主角如懿长得有三分像,乾隆一见便称赞她是“嬿婉如春的丽人”,可见是个美人【其实如懿也是很美丽的】。但皇帝也似无心地问她姓什么,并对其身份做了评价,此处又可见书中的嬿婉是个心高、最恨自己没落的身份的女人,并且浅薄无深度,乾隆一眼便已经看得很透,但他喜欢这种美貌、又完全可以掌控住的白痴女人。
这个嬿婉就应该是后来的令妃,史书记载令妃在后期独受宠爱、最后为乾隆连生四个儿子两个女儿的妃嫔,应该也是乾隆后宫中生育最多的女人【共生过七个子女】,嘉庆帝的生母。生前最高位次是皇贵妃,同如懿当年一样,摄六宫事,但没有登上过皇后位置。死后追封为令懿皇贵妃,立其子十五阿哥为储君后,追封为皇后。乾隆朝三位皇后之一。她应该在乾隆十年,娴妃晋封为娴贵妃的同时,开始了平步青云之路,从宫女一跃成为宫嫔,初封为令贵人,【其实之前有没有做过官女子和答应就不知道了,毕竟也有叶赫那拉氏舒妃、慎嫔的例子】,但在当年就从贵人成了令嫔,可见恩宠很隆盛。我局的凌云彻很可能就是后来的和珅。和珅本来就是御前侍卫出身,估计魏嬿婉始终对凌云彻若即若离的以便利用他,后来变身为和珅的凌云彻应该是难忘令妃与之结党,推动如懿倒台,而且应该也投靠了太后,因为和珅姓钮祜禄,估计是太后搞的把戏,凌云彻因为对如懿有恩,被调动到了坤宁宫当侍卫,书里也写了坤宁宫用于皇家萨满敬神的地方,估计太后是在萨满活动中发现凌云彻
的。而且令妃为了利用凌云彻对他藕断丝连的,一定也会让皇十五子也就是后来的嘉庆非常痛恨,所以乾隆一死嘉庆掌权后立马抄了和珅的家。这一点跟甄嬛传中的玄凌清算他母亲的情人摄政王应该是一个思路的。
乾隆十年的后宫序列为:皇后富察琅华,皇贵妃高佳惜月【年初就薨了,书里面明里暗里的写了不少她有病的细节,估计是被人陷害的】,娴贵妃如懿,纯贵妃苏绿筠,嘉妃金玉妍,愉妃珂里叶特海兰,舒嫔叶赫那拉意欢,慎嫔及庆贵人、令贵人等。
史书记载:乾隆十三年孝贤皇后薨逝估计是如懿和莲心弄死的,后宫震动,七月初一的时候,如懿从娴贵妃晋封为娴皇贵妃,摄六宫事,成为后宫之主,三年后正位中宫。
此时,后宫在皇贵妃如懿之下,有纯贵妃苏绿筠,嘉妃金玉妍【如懿成为皇后第二年,她晋封为嘉贵妃】,愉妃海兰,舒妃叶赫那拉氏,嬿婉是唯一从嫔晋升为妃的。从潜邸开始侍奉的陈贵人,此时终于晋封为婉嫔。
乾隆朝后妃中比较出名、能掀起风浪的人物在第二卷基本都出场了:三位皇后,五位皇贵妃,其他妃嫔最早也要在乾隆三十年以后才有一两个升到贵妃的,后面都是妃、嫔甚至贵人至老死的。如懿在乾隆十三年成为后宫妃嫔之首,第二年才生下自己的第一个孩子,可惜这个公主应该是出生后不久就殁了。第二年如懿晋封为皇后,两年后才生下自己的第一个儿子,皇十二子,总算坐稳了中宫的位子,这时距离她嫁给乾隆应该已经超过二十年。这么多年都没有孩子啊。原因就是皇后富察琅华的那条手钏导致她不能生育的。乾隆十五年,如懿成为乾隆第二任皇后,后宫有纯贵妃,嘉贵妃,舒妃,愉妃,令妃。两年后如懿生下中宫嫡子,同时嘉贵妃早一刻生下皇十一子,这也是嘉贵妃的最后一个孩子。
而第二年,即乾隆十八年,如懿生下第二个儿子,侍寝还不过八年的令妃魏氏嬿婉,生下了第一个孩子,皇七女。这时嬿婉年轻貌美,如懿却开始年老色衰了。如懿的第二个儿子早早过世,令妃的第一个孩子健康长大,并再接再厉,在第二年生下皇十四子,忻妃【或者是忻嫔】生下皇八女,此后后宫除了令妃,再无女人生下孩子。而令妃却接连又生了五个孩子,可谓盛宠不衰。乾隆三十年,如懿被废,如同宜修一样,只留皇后头衔。此时的令贵妃晋封为令皇贵妃,摄六宫事,成为后宫之主。而据此几年前,纯贵妃、嘉贵妃等位尊辈高的妃子均已薨逝,舒妃愉妃长期不受宠,除了个别小小嫔御能争一时的宠爱之外,后宫完全是令皇贵妃魏氏的天下,她不仅代皇后执掌六宫,更宠爱不绝,子女频出,如果不是乾隆四十年薨逝,绝对是不可撼动的地位。此后必然是她与如懿打对台的局面,且最后她还是胜者。她生前虽未做过皇后,死后追封却名号全存,儿子登基做了皇帝,比起如懿母子的遭遇来说,实在好太多了。
2.纯妃苏绿筠、愉嫔珂里叶特海兰和如懿
受第一部《甄嬛传》的影响,我看书的时候会去套书中的人物。比如纯妃到底是像齐妃一样庸碌无为、只爱儿子的傻大姐型人物,还是像安陵容一样扮猪吃老虎的精明厉害人物;纯妃和海兰,到底谁更像安陵容?后来谁会和如懿反目?两个人谁更腹黑?
在网上看看有人说其实两本书之间未必有那么大的相似性,也未必后宫之中一点真情姐妹也没有。另外《甄嬛传》在拍成电视剧后,变成了《如懿传》的前篇,其实按照原书是很不合衬的。《如懿传》会更贴合史实是毋庸置疑的。
海兰其实和安陵容有些像的地方在于,她们一开始都是谨小慎微的,一开始并不真的那么工于心计,阴险腹黑。但她们都天生聪明,一点就透,在无路可走的时候,她们会迅速成长起来。安陵容最看重的是和甄珩之前的情,海兰目前为止,最看重的大概是和如懿之间的姐妹情。如懿救她帮她,替她遮掩过错,她也投桃报李,屡屡帮助如懿,在冷宫的时候也不离不弃,甚至不惜在怀孕时吃毒药来帮助如懿洗脱现已。这一点比较像甄嬛和沈眉庄。但这毕竟也只是表面的。她会在怀孕时兵行险招,也可以说,是因为自己孤掌难鸣,怕被人害得死无葬身之地,所以及早救出如懿来帮助自己;也可以说,是因为自己已遭他人暗算,将来再难获宠,只能找个最信任的姐妹来互为援引。
在书中目前这一年,即乾隆六年,海兰会生下五阿哥永琪【对,就是还珠格格中那个光辉夺目的五阿哥,历史上五阿哥也确实是孝贤皇后所生两子之外,乾隆最钟爱的儿子,多才多艺】,之后会在乾隆十年晋封为愉妃。终其一生,她都只是愉妃。只在死后以贵妃之礼下葬,算是获得一个死后追封。海兰一生只有这一个孩子,按照书中目前的情形来说,她生下五阿哥之后应该是不怎么受宠爱的,想来,她是安陵容第二的可能性不是太大。
纯妃苏绿筠,在王府的时候默默无闻,凑巧在乾隆登基之前那年,生下三阿哥永璋,之后也一直胆小如鼠、懦弱无能的样子。只在发现皇后谋害自己的唯一的儿子时怒发冲冠,还显得有勇无谋,亏得海兰在旁边出谋划策,她也算借巧劲获得乾隆一点怜惜,坐稳了纯嫔的位置,并靠手中抚养的两位皇子:大阿哥和三阿哥,击败出身更好、更得宠爱的嘉嫔金玉妍,成为乾隆朝初年,第一个由嫔位升至妃位的人。如懿被废之后,她成为慧贵妃之下唯一的妃子,地位之贵不言而喻。如懿从冷宫出来成功复位后,按排序讲,其实还在纯妃之后。因为乾隆是“放”她出来的,并没说之前种种已水落石出,乾隆压下了这桩事。
之后纯妃渐露锋芒,旁敲侧击问如懿是否有意将大阿哥带回去抚养,彼时如懿势弱,纯妃气势正强,与生育四阿哥的嘉嫔也可称得上旗鼓相当,如懿如何敢与她硬抢,一回宫便处处树敌?这一举倒是有些眼熟,跟甄嬛回宫后,将胧月公主继续交由敬妃抚养是一样的道理。但纯妃并无敬妃的心胸智慧罢了。
比起海兰,纯妃幸运很多,根据历史记载,纯妃是继早逝的哲妃、孝贤皇后之外,第三个给乾隆生育儿女的妃嫔,在乾隆朝初期,慧贤皇贵妃虽然获得万千宠爱,位份最尊,却终身没有生育;娴妃如懿也无所出;海兰只有一个孩子;只有嘉嫔与纯妃不停地生。纯妃在如懿从冷宫复位后,第二年迅速生下六阿哥,两年后又生下四公主,比起如懿来说,简直好太多了。乾隆朝前十五年的后宫,在生育上,嘉嫔金玉妍一枝独秀之外,只有这个看似愚蠢的纯妃能与其相较。
看到有筒子猜测,纯妃是否与如懿关系较好,像沈眉庄与甄嬛那样。这确实很难说,从目前来看,纯妃与如懿的关系远远不如海兰与如懿。虽然如懿在历史上,死后是与纯妃同葬在一个陵寝里,但别忘了,如懿当时是获罪被弃,之后抑郁而亡,她死时尚在皇后之位,却无法享得皇后的死后哀荣,乾隆命令如懿的葬礼下降一格,按皇贵妃的礼节下葬。但实际上执行的时候,连妃位的待遇都没有,更无谥号与神牌,后世永不受祭拜。这样的死法和葬法,何止是下降,更是被遗弃记恨无疑。历史上乾隆皇帝对继后乌拉那拉氏有多恨啊,十几年后有人提起她,还因此被砍头。如懿和纯妃葬在一起,真的一定是她们关系较好的缘故么?在《甄嬛传》中,获罪自裁、被赐死的宫嫔都是单独葬在一块的。如懿和纯妃葬在一起,其实也可能是对纯妃后来的一种暗示吧。纯妃也是遭乾隆厌弃的人。
接下来续一个乾隆朝后宫子女年表:
公元1727年,即雍正五年,富察氏奉旨与宝亲王弘历成婚,为正室嫡福晋;
公元1728年,即雍正六年,潜邸格格【庶福晋】富察氏生皇长子永璜,嫡福晋富察氏生皇长女,不久后夭亡;
公元1730年,即雍正八年,嫡福晋富察氏生皇二子永琏;
公元1731年,即雍正九年,潜邸格格【庶福晋】富察氏生下皇二女,不久后夭亡;嫡福晋富察氏生下皇三女,即后来三公主,封号固伦和敬公主;
公元1735年,即雍正十三年,潜邸格格【庶福晋】苏绿筠生皇三子永璋;同年雍正驾崩,弘历继位,后宫诸人分封,嫡福晋富察氏为正宫皇后,侧福晋高氏为慧贵妃,侧福晋乌喇那拉氏青樱为娴妃,三皇子生母苏氏为纯嫔,格格金玉妍为嘉贵人,海兰为海常在,陈氏为陈常在。追封皇长子生母格格【庶福晋】富察氏为哲妃;
公元1739年,即乾隆四年【雍正死的当年不改元】,嘉嫔生四皇子永珹,纯嫔晋封为纯妃;
公元1741年,即乾隆六年,海贵人海兰生皇五子永琪,嘉嫔晋封为嘉妃,舒贵人晋封为舒嫔海兰晋封为愉嫔;【未生育的人种只有舒贵人获得晋封】
公元1743年,即乾隆八年,纯妃生皇六子永瑢;
公元1745年,即乾隆十年,纯妃生皇四女,为和硕和嘉公主。正月晋封慧贵妃为皇贵妃,娴妃为娴贵妃,纯妃为纯贵妃,愉嫔晋封为愉妃,宫女魏氏为令贵人;数日后皇贵妃薨逝,追谥为慧贤皇贵妃,并追谥大阿哥生母哲妃为哲悯皇贵妃;再度晋封令贵人为令嫔;
公元1746年,即乾隆十一年,皇后生皇七子永琮,一年后夭亡,嘉妃生皇八子永璇;
公元1748年,即乾隆十三年,嘉妃生皇九子,不久后夭亡。是年,皇后薨逝,乾隆帝追封其为孝贤皇后。七月,晋封娴贵妃如懿为娴皇贵妃,摄六宫事,嘉妃为嘉贵妃,舒嫔为舒妃,令嫔为令妃,潜邸时即侍奉乾隆的陈贵人晋封为婉嫔;
公元1749年,即乾隆十四年,娴皇贵妃生皇五女,不久夭亡;
公元1750年,即乾隆十五年,立娴皇贵妃为皇后;
公元1751年,即乾隆十六年,舒妃生皇十子,忻嫔生皇六女,均夭亡未赐名;庆贵人陆氏晋封为庆嫔;
公元1752年,即乾隆十七年,嘉贵妃生皇十一子永瑆,孝继皇后【如懿】生皇十二子永璂;
公元1755年,即乾隆二十年,嘉贵妃薨逝,追谥为淑嘉皇贵妃;
公元1756年,即乾隆二十一年,孝继皇后【如懿】生皇十三子,不久后夭亡;令妃魏氏生皇七女,即后来的固伦和静公主;
公元1757年,即乾隆二十二年,令妃生皇十四子永璐,后夭亡;忻嫔生皇八女,后夭亡;
公元1758年,即乾隆二十三年,令妃生皇九女,即后来的和硕和恪公主;
公元1759年,即乾隆二十四年,晋封令妃为令贵妃,庆嫔为庆妃,颖嫔为颖妃;
公元1760年,即乾隆二十五年,晋封纯贵妃为纯皇贵妃,半月后薨逝,追谥为纯惠皇贵妃;令贵妃生皇十五子永琰;晋封新疆维吾尔族和卓氏公主为容贵人;
公元1761年,即乾隆二十六年,晋封容贵人为容嫔【即后世所谓的香妃】;
公元1762年,即乾隆二十七年,令贵妃生皇十六子,后夭亡;
公元1763年,即乾隆二十八年,晋封忻嫔为忻妃;
公元1764年,即乾隆二十九年,忻妃薨逝,以贵妃之礼下葬;
公元1765年,即乾隆三十年,皇后乌拉那拉如懿忤旨截发失宠,收缴历次册宝夹纸。同年晋封令贵妃为令皇贵妃,摄六宫事;
公元1766年,即乾隆三十一年,令皇贵妃生皇十七子永璘;皇后【如懿】薨逝,以皇贵妃礼葬,不设神牌、无祭享。
公元1768年,即乾隆三十三年,晋封庆妃陆氏为庆贵妃;
公元1774年,即乾隆三十九年,庆贵妃陆氏薨逝,嘉庆即位后追封其为庆恭皇贵妃;
公元1775年,即乾隆四十年,令皇贵妃薨逝,追封为令懿皇贵妃。敦妃生皇十女,为乾隆最小的女儿,素得钟爱,后封为固伦和孝公主,下嫁和珅之子丰绅殷德。传闻这一年乾隆追封故后乌拉那拉如懿为皇后,史称孝继纯皇后。
公元1792年,即乾隆五十七年,愉妃海兰薨逝,以贵妃之礼下葬;
公元1795年,即乾隆六十年,立皇十五子永琰为太子,同时追封其母令懿皇贵妃为皇后,追谥曰孝仪皇后。
乾隆后妃生育的统计表: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共有子女4人,二子二女,其中只有一女【三公主】长大成人;
孝继纯皇后乌拉那拉氏,共有子女三人,二子一女,只有一子【皇十二子永璂】长大成人;
孝仪纯皇后魏佳氏,共有子女六人,四子二女,其中二子二女均长大成人,长子为嘉庆帝;
慧贤皇贵妃高佳氏,一生未有子嗣;
哲悯皇贵妃富察氏,有子女二人,一子即皇长子永璜长大成人;
淑嘉皇贵妃金佳氏,有四个儿子,其中三子长大成人且颇长寿;
纯惠皇贵妃苏氏,有子女三人,其中二子一女,均长大成人;
庆恭皇贵妃陆氏,一生未有子嗣;
愉贵妃珂里叶特氏海兰,有一子,五阿哥永琪;
忻贵妃戴佳氏,有二女,均早夭;
舒妃叶赫那拉氏,有一子,早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