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折荷有赠

 清风明蟾 2016-06-22

李白:折荷有赠

注:本文其实是旧作,想尝试一下语音推送,敬请收听并留言提出意见。谢谢!

【折荷有赠 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

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

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

六月是荷花的季节。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仅仅杭州西湖便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关于荷花的动人诗篇:“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宋·杨万里)。北方同样是有荷花的,近代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当是描绘清华园内的荷塘。3月初前往河北保定,还游览了古莲花池,可惜那时还是湖面成冰的时节,只有少许莲茎枯枝可见。上月也去了两次任丘,距离白洋淀不过十余公里,但想还未到满淀荷花盛开之际,于是住足未往。

其实是这两年才有的荷花情结。荷花又名莲花、芙蕖、芙蓉,记得中学时,学过周敦颐的《爱莲说》,记住了“莲,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或者,这就像爱一个人,有时爱的越深反而距离越远。

李白的这首诗并非很出名,我也只是去年才读到。但读到就记住了,皆因最后一句“相思无因见,怅望凉风前”,为何相思却不相见,徒留一个人惆怅的独立风中凌乱,一任心渐渐凉去,如同秋风的渐渐萧瑟。正是当时心情的写照。“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荷叶都是深绿色,其实表面是粗糙的、满布短小钝刺,而刺间有一层蜡质白粉,故能使雨水或湖水凝成水珠,拨弄荷叶时,水珠就会滚动,所以“荡漾不成圆”。“佳人彩云里,欲赠隔远天”,其实有些人,就算在身边,但其实也是如隔九重天阙,折了荷花又如何,当真能送的出去么?

李白这首诗,似乎脱胎于《古诗十九首》之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否则为何同样都是折花待赠无可赠,佳人也好,所思也罢,莫非天远,亦或远道……

国学中一直以“梅兰竹菊”谓之“四君子”,梅花贞洁,傲霜斗雪;兰花幽香,清丽典雅;竹高有节,青翠碧绿;菊花孤傲,千姿百态。但莲花却独有“圣洁”之气,何啻君子。

相传佛祖降生时,百鸟群集歌唱,天乐鸣空相和,四季里的花木都一同盛开,尤其是沼泽内突然开放出大如车盖一样的白莲。佛祖一出世,便站在莲花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并说:“天上天下,惟我独尊”。而佛祖于菩提树下觉悟成道后,起座向北,绕树而行,“观树经行”,当时就是一步一莲花,共十八莲花,所谓“步步生莲”。此后,他每传教说法时,坐的是“莲花座”(莲台宝座),坐姿也呈“莲花坐姿”,就是两腿交叠,足心向上。

最为喜欢的晚唐诗人李商隐就有一段动人的传说,与小名“荷花”的女子情投意合,可惜天妒红颜,就在李商隐赴京赶考前,荷花病重辞世。传说李商隐的这首《暮秋独游曲江》就是为思念旧人所作:

荷叶生时春恨生,荷叶枯时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一个“怅望凉风前”,一个“怅望江头江水声”,一个生离,一个死别,都是今生无缘的结局,却都做不到随风而逝,流水能带走光阴却带不走那一个人!

或许因为荷花女,李商隐一生诗作与荷花相关者甚多,如《赠荷花》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这首诗以世间的花对比,都是花与叶命运不同,花被植入金盆,叶却只能零落泥尘。而只有绿荷叶与红莲花,花叶长伴。然而正因如此,在绿叶消减红花衰褪时,才令人愈加不舍。一句“翠减红衰愁杀人”,道尽多少人世辛酸!

李白:折荷有赠

上周末去了公园的莲池观展,应该是最常见的观赏性荷花,只红白两色,袅袅婷婷的开满了一塘,雨后微热的风蒸发着淡淡荷香,却在层层叠叠的人海中消散。杨万里同样写过一首《红白莲》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比较“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相去甚远,但“半是浓妆半淡妆”却也深得机缘,浓妆也好,淡妆也罢,爱就爱了,却有什么计较!

当下流行的凤凰传奇也有首歌叫《荷塘月色》:

我像只鱼儿在你的荷塘

只为和你守候那皎白月光

游过了四季 荷花依然香

等你宛在水中央……

尽管知道,不是所有的等待都会有结果,可又有谁能逃得过这命运的追逐?

谁能走进你的心房采下一朵莲

是那夜的芬芳还是你的发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