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看易中天先生讲<<中国文化与中国人>>的录象,易先生提到二十四孝,但没有具体说明,梦冰就从《孝经》谈起,说书《孝经》以及二十四孝故事的现代意义. 《孝经》是儒家的经典之一,相传是孔子所著,不过纪晓岚在编《四库全书》的时候提出异议,认为是后人假托孔子之名所著,大概成书于秦代,但这个与我们普通读者没有大的联系,我们主要关注其内容,其他的倒不必在意。 《孝经》开明宗义章说:“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呵呵,可见夏侯敦这个武将也是读过《孝经》的,爱惜自己这是孝的最基本要求,不懂得珍惜自己的人,何谈孝顺别人(事亲)?“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这个要求就有点高,不过话说回来,大家为事业拼搏,自然也是为了“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通过第一章可以看出《孝经》是以孝顺父母(事亲)为根基来说明孝的。 《孝经》又将孝等级化了,分成了天子之孝、诸侯之孝、卿大夫之孝、庶人之孝等等,但始终在强调孝与德的关系:“不爱其亲而爱他人者,谓之悖德。不敬其亲而敬他人者,谓之悖礼。以顺则逆民,无则焉不在于善,而皆在于凶德。虽得之,君子不贵也。君子则不然,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作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以临其民。是以其民畏而爱之,则而像之。故能成其德教,而行其政令。”罪莫大于不孝,非孝者无亲,何为亲?敬父母,亲兄弟,忠君主,这便是孝、便是亲。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以说《孝经》是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的树人的最好教材之一,《孝经》所讲的孝并不仅仅是“孝顺”的孝,它含有丰富的为人处世之道。“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这句话可以说是对“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的补充,社会是复杂的,人际关系也是复杂的,但假使我们都“亲人”“敬人”,一切都将变得简单,中国文化的内涵是“群体意识”,但群体是由个人组成的,我们每个人的一言一行都可能改变这个群体的方向,所以“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只有不负父母者、将别人当成自己兄弟者方可与人交心相待。 二十四孝讲了二十四个故事,我觉得与现代社会最有可参行的是“劝姑孝祖 ”: 明朝时候,浙江绍兴山阴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娶了一个童养媳名叫刘兰姐,年仅十二岁,却很明事理,对家人十分恭敬殷勤。她婆母王氏动不动就冒犯长辈,经常骂祖母“老不死”,将其视为“包袱”,言辞十分粗野。一天深夜,刘兰姐来到王氏的闺房长跪不起。王氏大吃一惊,问其缘故。刘兰姐答道:儿担忧婆母不敬太婆母.日后媳妇将视为榜样,待您老了,也把您视为“包袱”,那时您会多么伤心啊!太婆母长命百岁是我家的大幸,恳求您三思而行呀。王氏听后恍然大悟,边流泪边叹气说:良言使我收益不浅啊!于是痛改前非,对待祖母温柔恭顺。而刘兰姐对待王氏亦是如此。 虽然涉世不深,但生在农村,对家务事还是有所了解的,其实儿媳不孝,虽然说让人也很愤怒,但儿子不孝,更是让人发指。给大家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曾经在《共产党员》这本杂志上有过这样一篇报道,说有一家人很穷,老母亲为了让儿子念书,含辛茹苦,甚至不惜卖血供儿子读书,过了几年儿子成了某县的县委书记,撇下老母亲不管,老母亲年纪大了,生活实在不能自理,到县委找儿子找了几次,儿子都避而不见,最后老人家被饿死了,乡里人报到县委,做书记儿子还是不认,竟然让共产党出钱,说是为没儿女的老太太发丧。看到这个事情的时候我在上高二,当时老师正好布置了一篇作文,于是将其作为题材写成了文章,结果语文老师在全班朗读,让我们思考,说真的,当时只觉得这个县委书记他妈的混蛋,并未有什么深入的思考,现在回想起来,混蛋的何止是那一个县委书记,在现代的社会,将父母视为包袱的又何止他这个混蛋书记,就说农村吧!爷爷经常说,在他小的时候从来就没见过婆媳、父子吵架的事,在他们那个年代,儿子不孝顺,做父亲的什么话都不说,直接扁一顿,然后赶出家门;儿媳不孝顺,那就滚回娘家,那像现在晚辈向长辈大大出手的都比比皆是。我曾经对爷爷说,现在法制了,不兴打孩子了,晚辈不孝顺,要用理去说服他们。现在想来自己是多么幼稚,不孝顺的人还会懂得道理吗?像那个老太太,直到死都没见到做官的儿子,可怜的老太太一命归天,那个混蛋都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的!唉!可悲啊! 前些天看到山西省河津市出台的《局级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暂行办法》里面规定,除党和国家要求以外,对拟任官员的“私德”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拟提任的干部必须孝敬父母,善待配偶,诚实忠信。不孝敬父母(夫妻双方)、不善待配偶者不能当领导干部,在职的不能提拔重用。我是举双手叫好,干部无才自然不行,但无德那就连做一个人都不行,何谈做官? 其实那些不孝顺的混蛋真的应该好好读读《孝经》,至少我想他们应该认识《孝经》里的这几个字:“身体发肤,受之父母。”如果他们还有点良心,我想应该知道该怎样做。如果真的没有良心,那他们的晚辈也不能向孔子对宰予说的“安则汝为之”,他们不知道孝顺,那么建议他们的子女学学“刘兰姐”,如果还是不起作用,那真的无奈了,那就让这些没有良心的东西“安则汝为之”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