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怎样选用适合的波动系数(2)

 天水伊人是幽兰 2016-06-22

  2.怎样选用这波动系数?

  波动系数,虽然感觉有点复杂,但是,只要掌握了正确的选用方法,就会除弊兴利、锦上添花。

  (1)这里先简单地介绍一下什么是“大小年”、“三角年”?

  所谓“大小年”的现象,就是某个或某些学校的招考人数很不稳定,起伏很大。某一年填报该校的人数比计划招生数高出许多,直接结果是当年的录取分被抬得很高,这一年称之为“大年”。由于这一年录取分很高,竞争异常激烈,使下一年许多考生都望而却步,不再报考该校了,带来的结果是参与竞争的人少,录取分数相应就降下来,甚至降到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上或其附近,人们将其称之为“小年”。再下一年的考生看到上一年的录取分不高,可能报考的人又多了。如此循环,报考人数和录取分数起伏十分明显,就形成了所谓的“大小年”现象。出现“大小年”的学校一般都是考生比较向往的学校,这从其每年的高考录取分数中便可看得出来。不是每所学校都会有“大小年”现象,同一所高校在某省市可能有“大小年”现象,但在另一些省市就未必有“大小年”现象。

  “三角年”则是笔者自创的一个名词,想说明的是这样一种学校招生录取的现象。某些学校的报考人数连续几年基本上比较稳定,起伏不是很大,使得学校每年的录取最低分数线(校线)好像似沿着三角的斜边逐年缓慢推高(不排除其中有个别年份略有下降),经过几年(至少2年以上)的上升后,突然在某一年,报考的考生感觉该校录取分数太高,有点高不可攀的时候,便都纷纷转报其他学校,这时该校的报考人数剧减,导致学校录取分数线就一下从高点降到了某个底点,即从三角形斜边的高处跌落下来,甚至掉到三角形的底边(当地录取控制分数线)或者附近。以后再周而复始。北京大学在四川省2005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是如此,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在上海市2007年的招生录取情况也是如此。实际上许多名牌大学、重点大学都曾经有过此种情况。这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理性的报考行为所导致的;可以说“三角年”的现象比“大小年”的现象要普遍一些,只不过,大家没有对此加以注意罢了。非常值得考生及家长加以重视。

  现通过举例来加以说明。

  如何预测武汉大学2005年在鄂录取分数线?

  通过查阅前几年的录取资料可知,湖北省:

  2004年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为分,

  2003年的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分,

  2002年的理工类第一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分,

  武汉大学在湖北:

  2004年理工类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分,

  2003年理工类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分,

  2002年理工类的录取最低分数线分,

  这样一来,第一步计算两线差就很方便了。武汉大学在湖北省理工类2002年的两线差为,2003年的两线差为;2004年的两线差为。

  知道了两线差,第二步再计算两线差的平均值:

  即预测得出的武汉大学2005年在鄂理工类录取分数线574分。再看实际情况:该校2005年理工类一志愿投档分数线572分,实际录取分数线569分,是经过两次增加招生计划,分别为180个名额和45个名额,才由572分降低至569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