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紫檀黄花梨家具的研究与辨伪

 昵称33407730 2016-06-22
          近几年紫檀和黄花梨家具更倍受追捧,屡屡拍出高价。这两种家具是木器里的颠峰,它们就象是瓷器里的官窑一样,是收藏者最关心的品种。但现在从国外进口的木材品种也越来越多,难分真假的“紫檀”、“黄花梨”家具遍地都是。拿这些新家具与旧家具对比,则无论是颜色、木质、木纹、香味等方面都出入很大,使广大消费者云里雾里,莫衷一是。

  

  

  目前书店里各类介绍家具、木材书刊越来越多,论及紫檀和黄花梨的也不少,很多都是你抄我、我抄你,有些论述和图片已是千篇一律、逢书必有、耳熟能详!多数是错谬不断,概念模糊而混乱,很多作者或编者自己既没有木材老料作为标本,也没有几件老旧紫檀和黄花梨家具藏品;既不买卖,又没有实战,照样大模大样的出书,真不知道他们的实践经验和眼力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抄袭。笔者曾对全国古玩市场的古董商和我国多个级别的专家、学者们进行过接触、调查,得出的结果笔者可以负责任地说:全国真正懂得硬木和老硬木家具的人不会超过3个人。

  那些有关论述紫檀和黄花梨的书里,只有周默先生著的两本书《木鉴》和《紫檀》其中很多观点还是比较接近事实真相的。因为周先生是林业专业出身,观察的角度多数以木材专家的理论出发,可能手头又缺少明清两代的家具实物,所以还有许多问题未能解释清楚;又因其阐述紫檀和黄花梨时多是从木材学的角度去解释,这就难免有些地方会让人诲涩难懂;再加上没有结合老家具的图片来进行解释读者较关心的问题,所以实战性不强,令人觉得略感遗憾,但仍然不失为两本有调查研究的好书。

  有感于此,本书就是想从老木料和家具实物的角度,多用老家具图片来分析这两种家具及其木材特征,增强本书的实用性,祈望能起到抛砖引玉、补遗拾缺的作用,则吾愿足矣。本书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采用笔者本人的真实藏品。

  在多数研究古家具和硬木的书里,为什么有很多专家都围绕着几个问题兜兜转转,总是搞不明白?究其原因,大多都是遗漏了一点:他们没有研究广东的外贸历史、硬木家具发展史和广作家具,不研究广东家具发展历史和广作家具,永远就是不完整的、残缺的,也不可能真正搞清楚中国硬木家具发展的事实和真相!因为广东是全国最早制作和使用硬木家具的地区、也是唯一一个从古到今一直用硬木制作家具的省份;尤其广东是中国唯一能出产名贵硬木(红木)的省份——黄花梨。海南岛历史上是广东的一部分,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才独自成省,海南所产的黄花梨在以前也是运到广州上岸、囤放、打税、然后销售的。

  广州是中国最早与东南亚、非洲、欧洲及美洲有商业贸易往来的城市,早在秦汉时期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华南的商业和金融中心。广州在汉代时就已进口和使用紫檀、黄花梨、花梨等硬木。因为广东人从古至今都喜欢烧香,最初的紫檀和黄花梨是作为香料进口到广州的,紫檀叫紫檀香,黄花梨则叫黄檀香(降香),白檀叫白檀香。这从晋唐时期已有很多古籍提及和论述,以至古时有人以为广东也产紫檀和白檀,其实广东只是这些木材的集散地。广州地区从古至今都有大量的名贵硬木汇集,从来不缺大料、好料,所以珠江三角洲地区直到现在还是古代硬木家具存世量最大的地区。

  在明清两代,广州一直被皇帝称为“天子南库”,其重要性可见一斑。广作家具在明清时期也领导了全国潮流几百年。要研究硬木及家具,忽略了广东就会有很多问题无法搞清楚,使北方很多不重视广东历史和广作家具的专家、学者搞出了许多诸如“黄花梨是海南独有的”、“紫檀无大料”、“十檀九空”甚至“紫檀绝迹论”之类的大错特错的谬误,以至贻笑大方!

  作为一个普通人去搞收藏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其中的酸甜苦辣只有真正投身其中的人才能切身体会到。很多人都被捡漏的故事感染了,谁都希望自己就是下一个在地摊或乡下捡一个大漏的幸运儿,一朝就成功了、成名了、发大财了!现实中哪有这么容易的事啊?捡漏的机会是靠眼力、经验、财力和勤奋积累出来的!想捡漏,既要练就一双火眼金睛,拥有在烂木头堆里挑出紫檀和黄花梨的能力,还要摸索出一套可以还原它们本来面目的方法,以便让所有的“行家”和“专家们”都能看得懂、看得明白你才算完事!

  另外,搞收藏要学会跟藏品对话。收到一件东西,从开始给它搞卫生起,就要不停地跟它沟通:你多大了?经历过什么?原来用你的人家是怎样的?有多少人用过你?我这样给你搞清洁、搞还原对吗?这些都得一一跟藏品沟通。如果它是一件老器物,在我们之前肯定有很多人用过它,会在它身上留下许多痕迹和信息,能看到这种痕迹、接收到这种信息,就不容易犯错误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