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海南省进入高中新课程基础会考的第六年,基础会考的性质、功能、试题难度要求等与往年相比没有大的变化,通用技术科目与信息技术科目合卷考试,试卷的题量、题型和预估难度也与往年相似。试卷中,1—23题是客观题,24—31是主观题,其中1—10题、24—27题是信息技术科试题,11—23题、28—31题是通用技术科试题。
一、考试的基本情况 2011年全省参加技术课程考试的考生总数52418人,其中理科考生32102人,文科考生20316人。由于通用技术科目与信息技术科目合卷,以下分析除具体到小题以外,均为合卷数据。文、理科各部分考生试题难度值与平均分如下表。 表一 2011年技术科目基础会考试题难度值与平均分
试卷难度是历年基础会考中极为关注的一个指标,基础会考预期难度是在0.7—0.75,各年试卷命题均朝这一难度区间努力。2011年技术科目考试的实际试卷难度与2010年相比较,理科、文科均稍有增加,与历年相比较,理科生的考试难度分别与2007年和2009年持平,文科生的考试难度与比2007年和2009年低了0.01。 下表是2006—2011年技术科目基础会考试卷难度值表。 表二 2006—2011年技术科目基础会考试卷难度值表
二、对试卷的分析 1、试卷要求 技术科目作为全体高中学生参与的、与高考总分挂钩的基础会考科目,对试卷的目标和难度提出了非常明确的要求。 第一,试卷目标。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考察学生的技术素养为目标,通过纸笔测试检测学生对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掌握水平,对技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运用技术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实际问题的能力,试卷要以考查学生的技术基础,以技术问题的解决为出发点,要贴近学生生活。 第二,试卷考查点对内容的覆盖。与历年的要求一样,考查点覆盖了课程标准要求内容的85%以上,由如下试题双向细目表,可以看出通用技术科目各道客观题、主观题考查点的分布情况。 表三 2011年海南省通用技术科目基础会考命题双向细目表
第三,试卷难度。由于基础会考的性质是水平考试,其试卷的预估难度必须控制在0.7-0.75之间。 第四,命制试题的理念。试题一方面要能够体现高中新课程理念,另一方面又要充分体现技术科目考试评价的特点,即使是纸笔测试,也要能考查学生掌握技术、运用技术的能力。命题原则一是过程化的体现,二是人性化的体现,三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 ,四是适度开放性的体现。对教学具有良好导向性。 第五,试题的原创与新颖。命制一套高质量的技术科目试卷,首先要确保各道试题的原创性,同时又要在试题的应用性、情景创设和问题解决等方面下功夫,力介脱离实际的死记硬背。 2、试卷命制 随着基础会考制度的不断延续和深化,试卷命题的困难程度正在逐年增加,尤其是2008年起开始实行的高考平行志愿改革,更加强化了会考分值在高考总分中的作用,自然对技术会考试卷的命题要求更高。 从几年来基础会考对学校教学的影响看,技术科目会考试卷的内容范围、题型难度等对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的导向作用日益显现,教师们往往会在分析往年试卷内容和难易程度的基础上决定下一年考生的教学内容和水平。 命题组通过分析历年的试卷和省考试局提供的各项分析数据和图表,反复对比,总结成功经验,针对问题提出对策,在主客观题难度的掌握上多加权衡。2010年全省理科生和文科生的平均分分别达到76和71分,由于平均成绩较高,导致了部分学校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教师在教学中的懈怠,甚至有的学校减少了技术课应有的教学课时,导致了不利于全面落实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现象出现。基于此,2011年,我们在把握好试卷总体难度在0.7-0.75范围的前提下,对主观题最后一道“综合应用”目标层次的题目作小范围调整,将2-4分值的小题作为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适当提高一点技术难度,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跳一跳才能摘到桃子,激发教师教、学生学技术课程的兴趣,以促进通用技术课程教学的进一步规范化。例如第28道题:
本题是一道基于应用的控制与设计方面的试题,一改以应用情景引入、以考查原理和概念为目标的命题思路,从当前多数菜农和花农面临的大棚技术改造问题为场景,其中3道小题均以解决问题为出发点,考生如没有掌握控制与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则无法正确答题,这3道小题回答正确了,大棚光控装置就改造完成了,本题没有直接询问概念,而是把对原理和概念的理解融入问题解决之中。如第二小题“‘控制电路’应该连接在 与 之间”,如果学生不理解该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方框图,则无法正确回答。 命题组本着以考查学生的基本技术素养为出题的基本目标,以“应用”为出题的基本角度,以考查学生的基本技术能力为基本要求,试题十分注重生活情景的创设,题目很有生活趣味,题目更具有技术含量。我们反复推敲每一道题目,尽可能把题目表达得更加简洁、规范和清楚,尽可能辟免学生因读题造成的答题错误。在主观题方面,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有不少高度综合的题目,试题虽有综合性,但都比较容易切入主题,题目看似不难,实则不易,要得较高分更不易。 在命题过程中,我们一如既往的坚持每道试题的原创,在数次试题讨论中反复强调原创,不放过任何一点与已有试题类似之处,一经发现必要修改。
三、对试卷实际难度的分析 从考生答题情况来看,多数试题的实际难度与预估难度吻合程度比较高。 1、客观题的预估难度值与实际难度值比较 各道客观题的预估难度值、实际得分和实际难度值见下表:
表四 客观题预估难度与实际难度对比表
由上表可见,客观题的预估难度值在0.7—0.9之间,实际难度值在0.5—0.98之间,客观题的预估难度值与实际难度值的比较如下图。
其中实际难度值小于等于0.5的仅有第14题。第14题是一道基于问题解决的试题,预估难度是客观题中最低值0.7。考生的平均得分是1.176,可见,面对应用性稍强的客观题,在很短时间内,考生答题的正确率比预想的要差。
2、主观题的预估难度值与实际难度值比较 各道主观题的预估难度值、实际得分和实际难度值见下表: 表五 主观题预估难度与实际难度对比表
由上表可见,主观题的预估难度值在0.75—0.8之间,实际难度值在0.67—0.79之间,跃动的幅度不大,主观题的预估难度值与实际难度值的比较如下图。
第28—31题均是应用性较强的主观题,其题型虽与往年没有多大的变化,但其综合性和问题的实践指向性更强。其中第28题实际难度值是0.79、第31题实际难度值是0.69,第29题、第30题实际难度值均为0.67。第29题综合了控制和结构的内容,考生答题的困难之处主要在于第3小题,针对窨井盖的硬塑杆1和硬塑杆2的受力形式分析;第30题综合了系统、设计优化、结构强度、工具选择与使用的内容,考生答题的困难之处主要在于一是读图困难,二是钳工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面经验的欠缺。
四、反思与建议 1、关于试卷难度 反思2011年通用技术科目基础会考的考试结果,由于在命题过程中萌发了要调整考试对教学导向的念头,故必然导致实际难度值比往年有所下降,理科考生平均分是71.57,难度值是0.72,与2007年和2009年持平;文科考生的平均是65.60,难度值是0.66,为历年最低。这一现象也许不是师生所希望的,但如果师生能够因此而从中查找教学中存在的缺失,端正通用技术教学态度,真正以提高学生运用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认真上好每一节课,也算达到目的了。 2、关于试题命制 在命题方面,每一次教考试结束之后,都能总结出诸多试题需要改进之处,如今年客观题中找错题偏多,不利学生正向思维;有两道题的实际难度值在0.97以上,试题价值不大;主观题中针对一个问题的较完整的方案设计有所欠缺等,期待以后的不断改进。 3、关于考试方式 随着技术课程教学与评价实验的不断深化,现有技术课程基础会考方式有必要改进,早在2009年我院曾提出技术课程基础会考改进意见,时至今日仍未有所采纳。 技术课程的教学和评价均有别于科学类课程,我们仍然呼吁,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纸笔方式和作品考试并用的形式进入技术课程基础会考,以更为准确地考查学生的技术学习水平和技术应用能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