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经群科镇,就进入了黄南藏族自治州,虽说眼前的景致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但内心的感觉却明显的有些不同了。视线里的山顶是突兀的,阳光照下来,山顶白的、红的、黑的,交错相融;再往下看去,半山腰却是绿树成荫,穿透树的阳光洒在田野里,也变成了绿色;而山脚下又是碧波浩瀚的黄河,在这里沉默地流过,大河给予这片土地以生命和灵性。再往前行,走进了深邃的隆务峡谷,路边的悬崖上零星点缀着一些石雕佛像和藏语的六字真言,此情此景,使我似乎闻到了松柏的清香,艺术的气息就这样扑面而来。 5月15日,记者来到黄南州同仁县采访。当地旅游局的领导说,我们现在正在保护和开发郭麻日古堡,刚开始的时候,群众积极性不高,信心不足,但通过这几年同仁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壮大,随着古堡开发建设的逐步实施,群众看的长远了,思想观念也发生了大的变化,如今村民开发建设的积极性很高。 我们的第一站是前往神秘的郭麻日古堡。古堡位于同仁县城以北8公里处的年都乎乡郭麻日村,是同仁地区年代最早乃至国内保留最为完整的古堡之一。公元1328年由郭麻日千户头人李本坚措主持迁移到现古堡的位置,历时5年,公元1333年落成,距今有近700年的历史。在前往的路上,同仁县旅游局副局长张永华笑着说,我很害怕去郭麻日古堡。听她这么一说,我倒有些紧张起来。张永华就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而且因为工作的关系,她经常去古堡,她都害怕,这古堡究竟是如何的神秘和离奇?我问她,害怕什么?她说,进去了怕迷路,怕走不出来。 郭麻日古堡在我心里越发的神秘,我也有些担心起来,但想走进去的愿望却更加的强烈了。片刻的功夫,我们已行至郭麻日村,村口一顶古香古色的木制大门伫立,大门顶端书立"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郭麻日古堡",继续前行几百米,一座古朴的村庄就已在眼前,斑驳的城墙,泥土的院落,偶尔有开花的树枝伸出墙外。我们从古堡的东门进入,窄窄的巷道却深远,脚下是青石板,泥墙高高耸立,有花香袭来,和贴在土墙上的牛粪的气息浑在一起,恍如隔世般的感觉涌上心头。继续深入,巷道却越发的窄,大概不到一米的宽度,即错综复杂,有相互联通,似乎进入了一个迷宫。这时同行的同仁县委宣传部干部葛朝云说道,我有些害怕,如果走不出去了,你可千万不要怨我啊。我脸上笑着,心头却隐隐的有些怕,这神秘的古堡,也许会藏有很多的机关吧。 一扇扇古朴的木门,一户挨着一户,却没有一户人家的门上锁,随机推门而入,吱呀一声,仿佛推开了一扇历史之门,里面的房屋都是泥土和木头的组合,每一个院落都出奇的干净,院内大多都是二层土楼,窗户也是那种厚重而又古朴的木头,数百年的风吹日晒之后,颜色发黑,黑中又透亮,在这里一百多年、两百多年的土楼随处便是。2006年,郭麻日村被建设部、国家文物局确定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这是我省唯一获此称号的行政村。旅游局的张永华介绍说,"北依西宁、南望九寨"是同仁县提出的大旅游战略,而近年来同仁县旅游业紧紧围绕"文化带动旅游、旅游促进文化"的理念,明确了发展旅游产业的基本格调和定位。2010年,在古民居的修缮与保护工程中,对古堡内的三户比较破旧的房屋进行了维修,今年准备再保护和维修15户人家,目前面临的最大困难还是资金问题。 左转右拐,好在我们并没有迷路,一个多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出了古堡。在郭麻日村村主任叶旦才让的家里,听说我们的来访,他热情地拿出冰冻的黄果招待我们。叶旦才让介绍,村里共有480户人家,3000多人口,以前的时候,大家都住在古堡里,近10多年以来,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古堡内没有发展的空间,很多家庭陆续迁出了古堡,都在古堡的外围建造了新房子,目前仍然住在古堡里的人家有106户。谈起近年来村民的收入情况,叶旦才让说,画唐卡、石雕、木雕是村里的特色产业,很多人都外出务工,北京、上海、广东等地都有郭麻日的画匠,有专门去画唐卡的,也有到寺庙、公园里从事壁画的,此外还有部分村民去挖虫草或打工。而近十几年以来,叶旦才让一直在外从事仿古建筑,收入也很不错,只是近年来年龄大了,有些力不从心,便不再外出了。对于古堡的开发和建设,叶旦才让说,村民们刚开始缺乏信心,觉得在这么落后的村子里发展旅游简直是瞎折腾,但随着这几年同仁县旅游业的发展,村民们开始有信心了,尤其在电视里看到云南丽江古城的发展后,对大家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冲击,大家才意识到,原来习以为常的土房子、木楼也是一块宝啊,大家想发展、想致富,想法有了,思想观念也就发生了大的变化。如今,村民们都很支持古堡的建设,也很希望开发这一旅游项目,古堡建设好了,游客来的多了,村民们也可以开商店、开饭馆,可以给大家带来挣钱的机会。 同行采访的同仁县委宣传部葛朝云向记者介绍,以前的时候,郭麻日的村民们观念闭塞,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好多人整天都在村落里晒太阳,这些年随着发展,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已不满足于现状,发展的越快,渴望发展的愿望就越强烈。前些年,大家都觉得古堡里的房子破旧,就想拆了重建,但现在大家的观念变了,觉得这古堡就是宝贝,一定要把它保护好、管理好,并且还希望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和壮大来带动村里第三产业的发展。 公巴加是从泽库县退休的一名教师,他的家就住在古堡里,听说有记者来访,公巴加也是很热情,执意邀请去他家看看,进了公巴加的院子里,依然古香古色的建筑风格,2005年,在尊重村庄整体风格的前提下,他重新修建了房屋。傍晚时分,在公巴加的陪同下,我们又在古堡里游走了一圈。在村民加洛的家里,这名已83岁高龄的老人独自坐在二层土楼上休息,夕阳西下,古朴的土楼,沧桑的老人,却是一幅别样的风景,既温暖。加洛老人介绍,自己做了一辈子的裁缝,如今年事已高,再也无力裁剪了,如今他家的主要经济收入就是画唐卡,家里有三个人在画,一年每个人的收入大概5万元左右。说起现在的新生活,加洛老人伸出大拇指连声说好,好啊,现在的生活好,比起我们过去,要好100倍。 同仁县副县长马进贤说,整合资源优势、夯实发展基础,同仁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化遗产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资源丰富,涵盖面广,可以说同仁文化旅游资源是全省最具特色、最丰富的,如何把文化旅游打造好,发挥效益,在新的形势下如何进一步适应转变,更新观念,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深思。对于郭麻日古堡的开发与建设,既要找准方向,又要锲而不舍。由于各种因素的结果,郭麻日古堡的开发与建设起步晚,起点低,但要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转变观念,自觉投入转型发展,加快古堡的开发建设速度,坚定不移地把古堡开发做精、做细。 采访的当晚,我留宿在古堡的一户人家里。古堡的夜晚是那么的宁静,月明星稀下,偶尔一两声的狗叫,打破寂静后的古堡却是越发的寂静了。我突然想起宣传部葛朝云说的话,发展的越快,渴望发展的愿望就更加的强烈。是啊,思想观念的转变就是推动跨越式发展的最大动力,而和谐与稳定又是发展的必要条件,黄南州的各级党委、政府与群众的心在一起,发展成为大家的共识,数百年之后的今天,古堡依旧,而古堡里的生活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的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幸福,尤其是村民们观念的转变给这个村庄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和机遇,在历史的长河里,也许此刻的古堡最为祥和与充满活力吧!(作者:李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