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生死两茫茫,北大街,自难忘。 二七广场,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杜岭街、老坟岗。 夜来幽梦忽还乡,豆腐串、胡辣汤。 东西大街、硝滩全变样。 料得年年肠断处,德化街、商城墙! 一直有一个愿望,想看看这个城市的历史。 我不是老郑州人,更是个初出茅庐的幼子,没有去过大城市,没有见证过大历史,但总觉得一座城就该有他的样子,他的特点,他的性格,他的脾气秉性,总说过去的郑州是绿城,总觉得这是个有温度、有历史的城市。 总算让我找到了一些见证,总算看到了过去的一些边角,从清末到民初,从五六十年代到二十世纪,这些老照片诉说着他的沧桑变迁。 清代郑州,据说是东西大街
50年代郑州的百货大楼 50年代的老坟岗
以金水河与陇海铁路为界,西边是西郊工厂区,北边是行政区,中心地带是老城区范围 60年代的二七塔 当年名副其实的绿城
虽然画的很粗糙,但和如今的对比能够出来, 管城回族区在文革期间改名为向阳区,老坟岗的民主路自由路改名为移风易俗路。 80年代老坟岗集贸市场
那时老城区很多这样的自建二层楼,这几套算是较差的,好的弄的特别美, 并且种植花木,简直是城中别墅
80年代二七和管城交界处的老城区
紫荆山的省博物院旧址
照片像一个老人,絮絮叨叨地说着这个城市的变迁,郑州是火车拉来的城市,但并不是没有历史。 冯唐说,如果腰缠大把的时间,如果选择一个城市终老,那这个城市一定要丰富。 一个城市的丰富程度,有4个衡量角度。 第一是时间,时间上的丰富是指建筑的历史跨度。同一个城市里,方圆十几里,有六世达赖几百年前坐看美女如云的酒馆,有昨天才为青藏线建成的火车站和洗手间。 第二是空间,空间的丰富是指建筑的多态性。一个城市,形式上,古今中外,不要全部大屋顶建筑,外墙上贴石膏花瓶,也不要全是后现代极简主义,一门一窗一墙。功能上,不要全是食街水煮鱼,也不要全是天上人间洗浴桑拿。 第三是时间上空间的集中度,要有细密的城市路网,让人能在最短的时间到达最丰富的空间,寄情人卡、买猪头肉,走路十几分钟或者最多骑车半个小时内全都解决。 第四是人,人的丰富是指五胡杂处,万邦来朝,清华理科生和地铁歌手、刘胡兰和刘亦菲、刘翔和刘罗锅,百花齐放,万紫千红。 愿郑州成为这样的城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