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学·西行:吴作人早期油画上海展

 书画雅苑 2016-06-22


作人 甘孜雪山 油画 29×38 1944年 中国美术馆收藏
      “西学·西行——早期吴作人(1927-1949)”于6月16日—7月22日在中华艺术宫举行。吴作人(1908-1997),安徽泾县人,生于江苏苏州,1926年入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建筑系,1927年至1930年初先后就读于上海艺术大学、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及南京中央大学艺术系,师从徐悲鸿先生,并参加南国革新运动。

       早年攻素描、油画,功力深厚,兼作国画富于生活情趣,不落传统窠臼。晚年后专攻国画,境界开阔,寓意深远,以凝练而准确的形象在融会中西艺术方面有着深厚造诣。代表作有《齐白石像》、《三门峡》、《牧驼图》、《甘孜雪山》、《玉树》等等。

吴作人 纤夫 油画 150×100 1932年 中央美术学院收藏

       吴作人在西方学习的时候,被西方承认为一流画家,他在比利时皇家美术学院获得桂冠生称号,并且在学生时代有自己的独立画室和免费的绘画材料。展览将把这些作品和西方传统、当时西方艺术学院的教学、以及艺术中的不同思想倾向的背景研究综合呈现,由此让观众意识到吴作人所选择的道路是中国的艺术家在西方进行自我选择的结果,而这个结果对后来中国艺术的发展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呻吟的伤兵 纸质 炭笔 14.9×21.2 1938年

       展览展现了吴作人在经历了“学西方”之后,回归、重新复兴、走中国自己的文化道路。吴作人寻找传统选取的是敦煌之路,在40年代两次西行,超越了他从西方习得的纯熟的油画技巧和造型风格,而确立了与中国古代的敦煌一脉相承、不同于西洋的民族气派的油画,再进一步通过《藏茶传》开始探索用水墨的民族绘画方法来展现人生的追求和现实的表现的新方向,这一点为后来的“新中国画”的确立做了充分地理论准备和实践基础,创造出独特的有自我风格的国画。

吴作人 齐白石像 油画 113.5×86cm 1954年 中国美术馆藏

       此番展出的吴作人1954年所画的《齐白石像》为他的代表作之一。作为画家,吴作人更能理解另一位画家的精神世界。这幅油画与当时社会环境中倡导的“红光亮”的工农兵宣传画有风格上的明显区格,作品遵循油画规律,又不过多追求明暗关系转变和冷暖对比,画面采取了三角的构图。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馆长、美术鉴赏家札莫希金再看了《齐白石像》后说,这件作品完全可以和列宾的《托尔斯泰像》相媲美。

齐白石

       吴作人的外孙女、此次展览的策展人吴宁介绍,齐白石当时年逾九旬,坐着给吴作人当模特,坐着坐着就打起盹,兀自进入了一个老者的梦乡。熟睡中的的白石老人嘴唇努着,右手三指一直聚拢而不松开,这是老人职业性的习惯动作——右手握笔的姿态和隐现在银髭下作吮笔状的嘴神。这个极为重要的细节,立即为吴作人敏锐地把握住。吴作人无法每次都劳烦老人长时间摆成一个姿势给自己画,有时只能请自己的夫人萧淑芳在腰间缚上一个枕头,穿上齐白石的宽大衣袍,模仿齐白石的身姿坐下,以便正确揣摩人物的状态。

在齐白石寓所门口,吴作人与徐悲鸿、齐白石、李桦的合影 1946年

       齐白石头上的那顶乌绒软帽,覆在老人脑门上,产生恬适之感;和多少有点夸张的宽袍大袖配合起来。同时,大块的黑色、青色,给画面上压上一定分量,用来衬托明晰的脸色。

       此次展览共展出吴作人生平作品共计140余件,内容涉及他的油画、素描、速写和历史照片,展览整体上分两段,“西学”为吴作人青年时代在欧洲经历的另一种精神洗礼,“西行”展示了吴作人脱超西方,创造出独特的有自我风格的国画。无论从历史意义和作品的连贯性来讲,都是非常罕见的、是值得仔细观看的珍贵展览。

草原云雨

萧淑芳像 布面 油画 48×39 1946年

沐 木板 油画 27×21.5 1936年

女人体 油画 29×49.5 1932年

大卫石膏像 纸质 炭笔 63×48 1930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