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之中 绿之行

 wps0321 2016-06-22

绿之行
宁可毛毛迷眼
法桐绝不能砍
市区街景
金水河
郑州树木园
生态廊道

郑州报业全媒体记者 苏 瑜

之七

核心提示

这里是郑州,是河南,亦是中国。

这里是天地之中,文明之源。3000多年前,周公在这里测定天地之中,“中国”一词也源自这片土地的历史文献……

这里是交通要道,东西相贯,南北通达,公路、铁路、高铁、飞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

这里是商城肇始、产业之城,古商城遗址横亘市区,新商战烽火点亮神州,现代产业五湖勃兴……

这里是生态之都、幸福之城,古之大象出没,现代地绿水清,文化文明滋润,百姓安居乐业……

这里,就是我们生活工作学习的城市——郑州。作为一名郑州人,你是否认真阅读过郑州,是否认识郑州、了解郑州?认识、了解和关注,是热爱的开始。热爱之后,需要理解、参与和支持。

郑州报业集团旗下的《郑州日报》、《郑州晚报》、中原网及“两微一端”新媒体矩阵重磅推出《郑之中——讲述郑州》大型系列深度报道。报道分《地之中》《郑之名》《商之源》《枢之纽》《业之兴》《国之重》《绿之行》《民之利》《礼之成》《梦之圆》十期,为您讲述古老郑州的历史文化、文明传承、产业勃兴和沧桑巨变,讲述未来郑州的似锦前程和百姓梦想。

从这里,我们读懂先辈,读懂父母,读懂自己;

从这里,我们讲述郑州,读懂郑州;

从这里,我们读懂河南,读懂中国……

郑 旗

1983年的夏天,一位美国青年来到河南,拍了一组照片。在那个影像弥足珍贵的年代,普通人是很少照相的,胶卷主要用于拍摄人像,记录风景非常吝啬。只有他,出目里利吕井(Leroy W. Demery, Jr.),一名城市公共交通规划专家,从美国费城来到中国的许多城市,用反转片拍摄了连风景也称不上的街道。

30年过去了,清晰的彩照被作者扫描到网上,足以媲美数码单反。那无数个瞬间的定格,让人震撼,也迅速开启了人们的绿色记忆——

历史的色彩如此清晰自然,而法桐组成的行道树,让郑州在同一时期的众多城市中脱颖而出。

绿满郑州

风沙之城告别“三黄”历史

郑州成为享誉全国的绿城,是在20世纪50年代末。

1959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个全国性的大型展览——全国农业成就展上,郑州用直升机拍出的图片来突显郑州遍地绿荫的风貌。几十年后,参会的人还清晰地记得,郑州占的版面很大,“绿满郑州”四个字的大标题异常突出。展会结束后,很多媒体争相来郑州采访报道,其中不乏海外发行的媒体,从此,郑州便以绿城闻名天下。

郑州成为绿城,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历史上的郑州,是个风沙肆虐的地方。郑州的风沙源有两处,一处在碧沙岗,沙丘连沙丘,自春秋战国时就是埋人的乱坟地、不毛之地。另一处在现在的花园口、柳林镇一带。由于历史上黄河改道等原因,遗留了5000多公顷沙荒、400多个流动沙丘。北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让郑州的春夏交替时节干旱多风,于是,黄风呼啸,黄土弥漫,黄沙直上白云间。

“三黄”笼罩全城到什么程度?沙砾满街、灰尘飞扬,黄尘把砚台淹没、提笔都写不成字。这是清康熙年间,郑州学正徐杜在《郑州揽胜赋》中描绘的可怕场面。

在郑州当了6年副市长、12年市长的王均智说,1951年,他从洛阳调到郑州时,几乎见不到绿,全是黄的。当时,宋致和市长把“种树,大量地种树,防沙治沙”作为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

“当时经济非常紧张,树种选择了便宜而且长得快的刺槐,其次还有柳树和杨树。但这些树树形、材质都不好。后来曾有法国留学经历、主管农林水利和城建工作的副市长史隆甫提出用法桐做行道树。”

近百万株法桐树苗从上海旧法租界引进到郑州。久旱逢甘露,郑州大建苗圃,广育树苗。紧接着,全民义务种树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街道上要种,城外也得种,市、区两级政府的机关干部、青年团员拿着铁锨,提着水桶,扛着树苗,奔向西部、北部、东北部、东南部的沙区去种树,每个星期天都有几千人上阵。一个春天下来,种植旱柳、刺槐、沙枣、荆条800万株,营造固沙护林网、林带、片林3000多公顷。现在森林公园的刺槐,就是那时栽种起来的。

都说十年树木,对绿的渴望,让郑州的树木不到10年就蔚为壮观。1958年,郑州城区公共绿化面积达193公顷,人均3.92平方米。次年12月,在无锡召开的全国绿化工作会议上,郑州被评为全国绿化先进单位,郑州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绿城。

行道树解决后,郑州又开始倡导常绿树。雪松开始在郑州的苗圃、公园、马路上安家了。绿城更绿了。至1985年,郑州人均绿地面积4.12平方米,位居国务院公布的全国大中城市之首。

宁可毛毛迷眼

法桐绝不能砍

法桐是郑州一宝。曾经,无论是政要商贾,还是普罗大众,谈及对郑州最深刻的印象,无一例外,都是郑州的行道树。假如没有法桐行道树,郑州是一座很普通的城市。那法桐大树究竟是为什么少了?没了?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城市快速扩张及道路建设只是原因之一,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插曲。

“法桐树的果实是像荔枝一样的球,比较坚硬,可一旦绽开,就像橙子一样,是一粒粒的,每一粒绽开又会分为一撮撮的,被风一吹,就变成了上亿根毛毛。让人讨厌的就是这毛毛,又扎又痒还眯眼睛,清理起来非常不容易。”曾任郑州市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所长的陈永田如此形象的比喻,让人很快地明白了真正的罪魁祸首。

1998年的春天,许多还没发芽的法桐集体被砍。市民不乐意了,随之掀起轩然大波。几十年来,郑州人都在绿荫下来来往往,对法桐有着深厚的感情。看到大树被砍,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挺身而出。

在郑州人王玲的眼中,没有法桐,有的只是悬铃木(法桐的学名)。王玲是郑州市城市园林科学研究所的工程师,1995年郑州市科技局立项,成立“少球少毛悬铃木嫁接改造技术研究”课题小组,王玲是成员之一。“当时嫁接工作非常成功,没有出现担心的‘返祖现象’,但因为越来越多不明就里的市民‘不让锯大树’,项目被搁浅。”

如果非要比喻的话,郑州人对法桐的感情,就像对待自己不听话的孩子,虽然气虽然恨,但还是疼爱有加。自己怎么骂都行,但如果有人“伤害”了它们,那是不行的。

后来随着郑州争创全国卫生城市,道路清扫的力度加大,加上对树木干枝的及时清理和维护,赶在球球没炸开之前清理走,毛毛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小了许多。

行走在花园路北段的迎宾路上,遮天蔽日的法桐枝叶让人怀念起郑州最为自豪的两条绿色长廊金水路和花园路当年的模样,而如今,这种对法桐的遗憾和感伤,正被市区新建的一条条景观大道和随处可见的街边游园,以一种特殊的方式抚慰。

恢复与重建

“水域靓城”即将恢宏呈现

但凡一个美丽的城市,至少会有一条河或江穿城而过。江河的滔滔流水和似乎永远说不尽的故事提升着城市的品位,为城市增添别样魅力。

位于黄河中下游的郑州,水系发达,大大小小共100多条河水流入黄河和淮河,其中与人们最亲近的,当属金水河。多少郑州人的成长和记忆与它密不可分,多少离家的游子对它流连忘返、魂牵梦萦。

在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金水河两岸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而1955年发掘的商代城垣,是中国八大古都中市区内最早的都城遗址,也是公元前16世纪世界上最大的城市,而它,就位于金水河与熊儿河之间。

在1916年版的郑县地图上,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个城墙围起的长方形的小城——“管城”,安详地坐落在金水河的臂弯里,郑县因此得雅号“舟城”。

1930年出生在郑县的王瑞堂世居管城区西大街,金水河哺育了王家十余辈人。

“金水河也曾有过丰富的物产、迷人的风光,明清时,‘金水晴波’被列为郑州八景之一。”对诗词有些研究的王瑞堂,至今还记得清朝诗人咏金水河的诗:管城环抱绕金河,潋滟晴光涌绿波。两岸空明云影漾(淡),满川摇动日华多。频(蘋)洲晒网听渔唱,柳树飞桥有客过。悟得沧浪清浊意,聊将一曲和高歌。

诗的作者,一说为清朝诗人、新郑大司村人司星聚,一说为清同治年间的郑州知州王莲塘。历史的车轮模糊了许多东西,但诗人用淡雅笔调描绘出的那种令人心醉的美妙,却成为永恒。

“可惜呀,自20世纪初,平汉、陇海两条铁路相继建成通车后,郑州工商业迅速发展兴盛,人口也随之急剧增长,金水河右岸的顺河街、大同路、福寿街、德化街和左岸的迎河街、铭功路、长春路(今二七路)等,商店林立,作坊遍布。随着河两岸以及周边一带手工业和商业的快速兴起,金水河逐渐遭受污染,河堤及岸边的树木受到破坏,河道内倾倒的垃圾、粪土等逐年增多,河道壅塞,流水不畅,汛期河水经常泛滥成灾。”王瑞堂说。

人类的生存发展依赖于自然,同时也影响着自然的结构、功能与演化过程。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的,正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用。

1939年夏天,郑州西南一带连降暴雨,这次严重水灾,直接促使金水河改道出市中心。短视的国民党官员将河道开挖的土方全部堆到南岸,形成南堤,以保障南岸商业区的安全,而北岸则敞坦于地平线,以致后患无穷,每次涨水,北郊都是一片汪洋,甚至农业绝收,村庄被围,农民叫苦连天,怨声载道。

新中国成立后,治理金水河被提上日程。1950年到1990年的40年间,有记载的治理就有22次。1994年开始,长达四年的“金水玉练”滨河公园建设工程,使金水河及其两岸改天换地。

冬去春来,春夏秋冬。时间的齿轮从未停止转动,它用一种最理智的方式,让每个生命得以平行前进。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演变是一个从和谐到失衡,再到新的和谐的螺旋式上升过程。

从金水河由臭水河变成移步换景的景观河,到南水北调主干渠穿城而过,龙湖开挖蓄水引来候鸟栖息,无论是一个小进步还是一次大改变,被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正在一点点地恢复与重建。

随着郑州市被列入全国水生态文明试点45个入围城市,同时确定生态水系建设规划中远期目标,一个水网交织、人水和谐共生的“水域靓城”即将恢宏呈现。

拥抱森林

植绿养绿护绿改善人居环境

仲春时节,上巳之日,男男女女纷纷来到溱水、洧水边,洗涤污垢,治水相戏。河水两岸鲜花满地、草长莺飞。

这是《诗经·郑风·溱洧》描绘的一副欢乐无比的游春图,我们似乎能够听见从鲜艳的芍药花瓣中开出的爱之声。

爱情在3000多年前郑人的生活中占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更迭,但无论哪个朝代,只有生活相对富裕安定的时候,人们才可以有更好的精神上的追求。只有当人们解决了吃的问题以后,才能去关心政治的、法律的、宗教的、文艺的问题。当然,还有生态环境。

林荫气爽,鸟语花香,清水长流,鱼跃草茂,这是我们渴望的美好人居环境。

然而先民为生存,不断寻找宜居地,从山顶到山坡再到山脚下,从山林走向河谷,再进入平原。洞穴到房屋的升级,不仅仅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人类向农耕文明的跃进。

农耕意味着清除森林。商代甲骨文中“农”的象形字似乎表明了农耕正是在林间开展的活动,“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则更加形象地再现了人类占领土地的迫切。

21世纪的今天,森林作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改善城市生态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功能。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我国确立了“林网化—水网化”的中国城市森林建设理念。

从2003年提出建设森林生态城市的宏伟目标,到2014年梦圆,郑州用十年的时间,实现了33.36%森林覆盖率、40.5%城区绿化覆盖率,截至2014年,郑州人均公共绿地达到11.25平方米,是50多年前首获绿城称号时的近三倍,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十佳绿色城市。

只是,古都郑州,并不满足于此。未来5年,郑州市要实现新增森林面积23.7万亩,建设450公里生态廊道,森林覆盖率达到35%以上。每年要新增500万平方米绿地,而建成区绿地率要达到37%,绿化覆盖率达到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2.2平方米。届时,葱茏绿树间,鸟语花香,踩着蜿蜒人行道漫步,这不是公园才有的福利,而是随处可见于我们的日常路途。

地球曾经有76亿公顷森林,这个数字到20世纪时下降为55亿,1976年降到28亿。让森林走进城市、让城市拥抱森林。这不仅是解决诸多人居问题的良策,更是我们对地球母亲反哺的良机。

生态修复

让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

仲夏时节,郑东新区湿地公园,一个两三岁的孩子坐在池边戏水。

经过生态水处理系统处理过的水,清澈无比。阳光照耀下,波光粼粼,孩子嫩白的小脚,交替击打水面,飞溅的水花带来丝丝凉意。也许他还不能像父母那样生发出“问渠那得清如许”的感慨,但这份亲子共度的美好时光,注定会深深留在他的记忆中,伴其一生。

从过滤、洒药等传统的污水处理办法,到利用植物的化学作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及填料的物理作用,吸收或者分解污水里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使水体得到深度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生态、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得到越来越多城市的响应。

而这,也是郑东新区CBD如意湖自2006年以来,从浑浊发绿变得清澈湛蓝的秘密。湿地公园日标准处理水量为一万吨,如意湖蓄水量约有26万吨,粗略计算,湿地公园一个月就能把如意湖的湖水净化处理一次。

科技的发展曾经成为人们破坏自然的一把利剑,让我们生存的地球满目疮痍。21世纪,觉醒的人们把科技变成一把手术刀,生态修复成为国际潮流。

2015年7月18日,作为上海首个屋顶绿化示范点,新漕河泾国际商务中心屋顶绿化正式向市民免费开放。

郑州,也有这样的地方。位于科学大道与石楠路的河南省地质调查院,1800平方米的裙楼被打造成一座会呼吸的生态花园。而汇聚了徽派建筑风格的江南园林景观,让某银行的楼顶成为钢筋水泥的灰色沙漠中的迷你绿洲。还有许许多多大厦,他们是城市中的绿色森林,他们的主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生态、健康、绿色的新一代城市生活理念。

不仅仅是空中的屋顶,露台、阳台、外墙,都可以被绿植覆盖,就连室内,同样可以被绿色环抱。一排排立体植物墙,让人在一屋一室中坐拥健康的天然氧吧。自带光照结构、自动喷灌系统、可折叠种植……一项项专利技术,让郑州在业界拥有话语权。

回想2012年,汇港新城业主吴先生,花费20万元建造的空中花园被人举报,随之掀起了一场“屋顶绿化”与“违章建筑”的大讨论。曾几何时,垂直森林的理念已在这座城市的中心,生根发芽。2016年,第五届河南省青少年立体植树节成功举办。此前四届共吸引1.2万名青少年积极参与,立体植树植草面积达2.2万平方米。

钢筋水泥的精致住所,田园牧歌的悠闲生活,似乎,理想与现实总隔着一个世纪。从古都绿城到现代田园城市,这是郑州不懈的努力,也是时代对大商都的要求。

最新科技让城市与生态不再如鱼和熊掌。会呼吸的墙壁,勾勒出一座垂直的花园,如建筑中的绿洲,融生态于城市之中,用绿色记录这座城市的故事,清新典雅,诗意盎然。

未来,郑州都市区内,凡是有建筑的地方都是现代化的城镇、集聚区、新型社区,没有建筑的地方都是现代化的生态廊道和高标准农田,自然之美、田园风貌、绿色低碳的大生态郑州呼之欲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